浅谈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凡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都可以叫打击乐器。
而小打击乐器就有三角铁、双响筒、铃鼓、木鱼、响板、梆子,等等。
打击乐器是一个庞大的乐器家族,在音乐作品中都有特别重要的表现。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利用小打击乐器所做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训练节奏感的最好工具。
在三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运用小打击乐器排练了好多的歌曲或乐曲,在培养学生音乐感、节奏感中,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
在练习小打击乐器之前,应该做以下的几个练习: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
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
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
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
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
它
的演奏方法也很多。
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
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
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
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沙锤与金属沙筒。
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
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
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
沙锤也有滚奏。
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
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
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
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
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
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
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
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
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
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
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
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
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
在教学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必须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进行,让学生知道乐曲的名称、内容、性质,还要掌握乐曲的节奏、段落与速度,力度。
在练习打击乐器以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及打击的方法,然后再正确地示范,使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正确打法。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要一样一样地学,掌握好一种再学第二种,要学会整首乐曲的敲击方法。
小打击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