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形式美就是现实形象或艺术形象的形式之美、它包括构成形象的色、线、形、音、这些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的美。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油画作品的艺术形式美对构成的规律和语汇的探索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同时也为油画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油画天然石二维的一部浩瀚的油画史,一方面一直伴随着真实空间对二维的表现形式的挑战和二维依托媒介对空间描绘的幻觉;另一方面是平板画面表现的物理事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油画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一是油画艺术的依托媒介的物理事实;二是客观形态作为油画形象自身所包含的抽象意味。

我们可以把这两点称作油画艺术的装饰美感。

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形式油画艺术的画面结构方式是艺术家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组织要素往往表现出节奏、韵律、比例、均衡等组织秩序和排列关系,这些视觉符号在形式上的延展与进退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形,应该说这些情形是把握了油画艺术形式美感的重要尺度。

在一幅好的油画作品中,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形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印象派画家所表现出来的大胆的奔放的笔触绚丽的色彩、意蕴的边线等营造了作品较为深远的意境,在当代绘画中画面中的形式构成了画面的骨架,构成了的元素极其重要如果说色彩和形式是画面的内在美,那么构成则是画面的内在美那么,构成则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没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另外在艺术创作中,首先要艺术构思,是“形之于手”。

是更为艰辛的实践操作过程,同时是前者的实现过程,也是艺术构思的深化、充实、修正和提高的延续过程、还是不断检验原来的旧构思、探索、推进新构思的过程。

我想每一个艺术家的的创作经历是不同的但创作的理念应是相近的。

艺术创作过程就画家不同因素,创作过陈是不同的。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作形式的过程,是艺术产生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作活动,创作过程伴随作者强烈的心理活动因素遵循绘画产生的特殊规律。

艺术传递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作品。

无论是什么画种都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用你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我在艺术传递我重点表达色调,意象,构成,技法,因为我是用这些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每一张新画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生命的脱变。

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这样写到“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通过形式才能体现。

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油画实践甘苦谈》”
他对传统中国画和油画形式的融合有专门的探求。

作品《富春江畔》(1963)、《富春江》(1963)、《微山湖》(1962)等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传统山水和树木画法的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审美意境."空灵"、"萧疏"、"淡泊"、"飘逸".时而直接时而含蓄地流露于画面之中。

显然这些情调与油画材料的凝重、具有塑造性等性质有距离,为此吴冠中运用了水彩画法,让水性稀释油性的"滞重"感。

但是要看到,吴冠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还不仅仅是发挥"水性"的形式,而是更有综合内容的,包括对色彩的平面化处理,点、线、面的抽象结构和简化了的具体物象关系,以及油画色彩的浓重和丰富性与中国民间艺术清新明朗的格调和传统中国画淡雅清澄趣味的结合等等。

这一阶段的一些作品颇能体现他70年代的艺术风格,如《人寿年丰》(1959)、《蓖麻》
(1962)。

作品截取花果和草木的枝头或半枝进行重点突出的描绘,这种方式突出画面主要部分,非常有利于构成和用笔以及线面组合的形式探究,并且主要对象的形状和特性也能保留,为他的"风筝不断线"目标服务。

《桑园》(1963)更是一幅既重视线条和块面关系,又注重环境特点和气氛的画,画面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地面处于同一色系中,只以白色直线来区别山和树,如果不去理会这是山那是树,那就是一幅由曲线、直线构成的简洁的抽象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油画的形式美不仅表现在它的色彩、构图、还在于它的材料的运用比如肌理的效果肌理是绘画语言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颜料厚薄不同的笔触或其他方法在画面上形成的表层效果16、17世纪欧洲的许多画家已经把笔触作为重要的油画造型手段、笔触的运用已经和画家的风格特征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肌理一词在英语中为texture特指质地、纹理、肌理、质感结构。

汉语中的肌理应是从法语matiere中直译过来的广义上有物质材料之意。

因此肌理无论在英语还是法语或者在汉语中都有物质的纹理结构所呈现的形态。

在视觉艺术中,肌理也是有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处理手法形成的,应该说是集质地形式于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概念在当代艺术中无论是绘画、设计、建筑、音乐、雕塑、陶瓷、甚至包括语言的艺术,都有人借助肌理这个概念进行解释
绘画描写客观存在的物象,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真实重现客观物象的全部属性而只能是以特定的绘画材料与技法模仿客观物象某些特征。

其实质是以义务去象征性的仿制另一物的某些具象的美、而同时又保留原物像抽象的美从这里可以看出,那种为了塑造客观形象所留下的肌理痕迹、会使其具有完全意义上独特的形式美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