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诉讼法课件03

民事诉讼法课件03


2.法院的诚信义务
(1)法官对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进行自由裁 量时,应当忠实地行使自有裁量权 (2)法官在判断证据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 原则,不得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任意加以取舍 和否定 (3)法官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程序权,为当 事人提供主张实施的机会。不得进行突袭裁 突袭裁判 突袭裁
发 现 真 实 的 突 袭
当事人未能充分提出诉讼资料或作必要 的陈述(包括对证据的分析) 的陈述(包括对证据的分析)的情况下 受到法院的裁判。 ,受到法院的裁判。
的 突
3 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诚信义务
诚信原则要求其实施诉讼行为时必须善意。例 如,诉讼代理人不得在诉讼中滥用和超越代理 权;证人不得作虚假证词鉴定人不得做不符合 事实的鉴定结论
三、诚信原则的法理基础— 三、诚信原则的法理基础—诉讼公正 诉讼公正的具体涵义
一方面,立法者可以根据诚信原则制定更具体 可操作的规定,达到精密司法。司法解释者可 以根据诚信原则对有关规定进行解释 另一方面,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以诚信原则约束自己和相互约束,实现诉讼的 公正性
四、诚信原则的价值
二、《民事诉讼法》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指导诉讼主体正 确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 2.《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有利于克服既定 《民事诉讼法》的有限针对性 3.《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为《民事诉讼法》 的局部修改和调整提供了依据
三、《民事诉讼法》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二)约束性辩论原则的合理性 1.使作为民事诉讼核心的辩论程序真正得以 实在化,避免了审判过程中裁判者的“黑箱操 作” 2.使当事人对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能 2 够得到完整和充分的体现。 3.真正使法院置于中立的第三者立场,保证 其公正审判
(三)约束性辩论原则的注意点
1.法院裁判要受当事人诉讼请求的量和质两 方面的限制
二、处分权行使的方式 1.积极处分
当事人主动行使某种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为积极处分, 如,起诉 、提起上诉、变更或追加诉讼请求
2.消极处分
当事人不行使某种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为消极处 分,如,放弃上诉等。
三、处分原则的重点
处分原则的重点在于对当事人诉讼权 利自由支配的肯定和保障。在诉讼中, 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总是通过对诉 讼权利的处分来实现。
突 袭 裁 判

认 定 事 实 的 突 袭 推 理 过 程 的 突 袭
在当事人言词辩论终结前, 在当事人言词辩论终结前,未能使当事人 充分认识、 充分认识、预测法院所认定事实或该事实 的具体内容, 的具体内容,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就对己不 利的事实作充分的攻击防御的情况下, 利的事实作充分的攻击防御的情况下,受 到法院的裁判
诚信原则又称为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 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 20世纪30年代, 修改后的德国民事诉讼法典开始规定“真实义 务”,即当事人应当完全真实地陈述案件事实。
二、诚信原则的内容
诚信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 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信和善 意 1.当事人的诚信义务 (1)不得以不正当的手段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诉讼状态 (2)不得滥用诉讼权利,故意拖延诉讼 (3)不得在民事诉讼中作虚假陈述 (4)不得使用不正当手段让证人作假证 (5)不得故意作相互矛盾的陈述 (6)当事人在承认对方陈述的事实时,应当实事求是, 不得作出虚伪承认
第三节 辩论原则
一、以往对辩论原则的认识 二、非约束性辩论原则
辩论原则的“非原则化”和“空洞化” , 辩论权相对的义务就只停留在被虚无化的保障 行为这一层面
三、约束性辩论原则
三、约束性辩论原则
(一)约束性辩论原则的基本涵义
1.直接决定法律效果发生或消灭的必要事实必须在当 事人的辩论中出现,没有在当事人的辩论中出现的事 实不能作为法官裁判的依据。 2.当事人一方提出的事实,对方无争议的,法官应当 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 3.法院对案件证据的调查只限于当事人双方在辩论中 所提出来的证据。
第二节 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一、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涵义
(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诉讼攻击和防御平等 (三)具有不同国籍、无国籍的当事人在我国 进行民事诉讼时,其诉讼地位与我国当事人相 同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依据
1.为了裁判主体发现真实,作出公正裁决 2.具体体现了程序正义 3.体现了宪法关于“公民在适用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的原则 4.体现了当事人民事实体法律地位的平等 5.是民事诉讼对抗式结构的必然要求
(1)量的方面 (2)质的方面
2.法院裁判的诉讼标的应当与当事人主张的 诉讼标的具有同一性 3.法院裁判的依据来自当事人的主张 4.法院虽然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并非完全没 有作为
第四节 处分原则
一、处分原则的涵义
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支配自己的实体权利 和诉讼权利 1.诉讼只能因当事人行使起诉权而开始,因当事人资 助的撤诉行为而结束 2.诉讼请求的范围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3.当事人可以在诉讼中变更、撤回和追加诉讼请求 4.原告可以放弃提出的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原告 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在诉讼中就民事争议的 解决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
四、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关系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1.从作用上看 2.从限制法院权力上来看 3.从包容性来看 3
辩论原则中的辩论从广义上包含了当事人的主张和 陈述,因此,可以说辩论原则包括了处分权的部分内 容
4.从是否与权利行使相联系上看
处分原则强调了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的自由支配,辩论原则则没有从权利的形式角度来加 以规范
诚信原则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 诚信原则使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成为一个 完整、协调和整合的体系
五、诚信原则和道德
民事诉讼的诚信原则与道德上的诚实信用有一 定联系,但是两者的不同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体制改革、诉讼观念的转化, 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和处分权的强化,诚信原 则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明显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Fra bibliotek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涵义 1.《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民事诉讼法》 的根本性规则 2.《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法》实施具 有指导性 3.《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具体制度相比较,具有 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4.《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宪法》原则在民事诉 讼领域中的具体落实 5 .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要求比基本原则更加具有抽象 性和模糊性
五、处分原的重要性
1.民事诉讼中的处分权是实体法平等自愿这 一“公理性原则”在诉讼法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和必要延伸 2.如果否定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 2 利的处分,诉讼的开始、进行和诉讼对象都由 人民法院来决定的话,必然对侵害当事人的实 体权益和诉讼权益
第五节
诚信原则
一、诚信原则的历史发展
多数教科书以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章为 依据,罗列出多达十几项基本原则,如民事审 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独立审判原则、民 事检察监督原则等等。应当把基本原则、一般 性原则和基本制度加以区分,实际上第一章包 括了基本原则,也包括了一般原则和具体制度。 目前民事诉讼法学界把基本原则和一般原则、 制度的一般要求等相混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