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牛病串讲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牛病串讲
充血、流涎。 唇、腭、舌、咽部形成伪膜或烂斑。 肠道黏膜出血、糜烂,形成伪膜。
口腔 小肠
食道 膀胱
五、防制
免疫预防: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山羊化兔化弱毒 疫苗、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
谢谢!
牛流行热
(Bovine epizootic fever)
一、概述
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
气管黏膜弥漫性红色。 淋巴结充血、肿胀和出血。 实质器官浑浊肿胀。 胃肠道黏膜淤血呈暗红色。
急性死亡牛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气肿。
肺充血、水肿,切面流出暗红色液体。
六、诊断
临床综合诊断。 病原学诊断:高热期病牛血液加抗凝剂,人工感
染乳鼠或接种细胞。 血清学诊断:中和试验、补体结合反应。 鉴别诊断:茨城病、传染性牛鼻气管炎。
各毒株间无明显血清型差异;但有较大的抗原 差异,已鉴定出有两个独特的抗原组。
可在多种动物组织细胞中增殖传代,如胎牛肾、 睾丸、肺、皮肤、肌肉、猪肾等细胞。
对细胞作用:致细胞病变型和非致细胞病变型。
三、流行病学
本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 鹿等。
传染源: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 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传染,主要通过
鼻眼有浆性分泌物;口流涎,呼吸有臭味。
患病羔羊可能有神经症状,表现为震颤。
五、病理变化
鼻镜、齿龈、上腭、舌面、颊部黏膜糜烂;蹄冠 和趾间糜烂、溃疡。
食道黏膜糜烂呈线形排列;胃黏膜糜烂、水肿; 肠黏膜水肿、增厚;集合淋巴结肿胀、出血;小 肠特别是空肠、回肠黏膜卡他性炎或出血、坏死 性炎,黏膜脱落。
特征是突发高热、流泪、流涎,鼻漏,呼吸促迫 ,后躯僵硬,跛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对产乳量影响明显,也可导致牛瘫痪,给养牛业 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二、病原学
牛流行热病毒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属弹状病毒科 暂时热病毒属。
病毒粒子呈子弹头状或圆锥形。 病毒具有血凝特性,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毒能在牛源的细胞或其它细胞上生长并形成细
胞病变。
弹状病毒的粒子形态。
三、流行病学
主要侵害牛,特别是奶牛和黄牛。 患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吸血昆虫叮咬传播。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10月是流行高峰。 该病传播力强,迅速传播,呈流行性发生,在牛
群中呈跳跃性传播,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6年 流行一次。
四、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眼结膜充血, 眼睑水肿,流泪。口腔发炎,流涎,浆液性或黏 液性鼻涕。呼吸加快,腹式呼吸,皮温不均。
运动失调犊牛出现小脑发育不全和侧脑室积水。
牛病毒性腹泻:鼻镜与硬腭交界处黏膜糜烂。
牛病毒性腹泻:口腔硬腭板散在糜烂面。
牛病毒性腹泻:舌面糜烂。
牛病毒性腹泻:食道黏膜条状出血,水肿和糜烂。
牛病毒性腹泻:食道黏膜形成线形排列的糜烂面。
牛病毒性腹泻:小肠壁增粗、变厚。
牛病毒性腹泻:小肠集腺出血、坏死和肠卡他。
牛羊的特征是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猪表现为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性病毒感染。
二、病原学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或称牛黏膜病病毒,是黄病 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
单 股 正 链 RNA, 有 囊 膜 的 病 毒 , 大 小 为 50~80nm,呈圆形。
与猪瘟病毒、边界病病毒同属,其基因结构与抗 原性有较高的同源性。
七、防制
病牛隔离、封锁、消毒及杀虫。 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 定期预防免疫接种。
谢谢!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BVDV-MD)
一、概述
本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是牛羊猪的 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
奶牛泌乳量下降或停止。运动时四肢强拘、肌肉 震颤、跛行。妊娠牛流产、死胎。
多为良性经过,3~4天后恢复,病死率1%。
口腔发炎,流涎,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涕。
精神沉郁,流涎,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涕。
鼻黏膜潮红,鼻孔流出浆黏性鼻液, 呼吸困难,关节肿大。
部分牛出现瘫痪。
五、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牛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气肿,肺充血、 水肿,切面流出暗红色液体。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牛病串讲
牛瘟
(Rinderpest, RP)
一、概述
又名烂肠瘟、胆胀瘟,是由牛瘟病毒所引起的一 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体温升高、病程短、黏膜特别是消化 道黏膜发炎、出血、糜烂和坏死。
我国于1956年消灭牛瘟。2010年10月14日,联合 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宣布该病毒已经绝迹。
二、病原学
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属于副黏病毒科 麻疹病毒属。
单股负链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牛瘟病毒对环境非常敏感。
三、流行病学
主要侵害牛和水牛,牦牛最易感。 目前仍有少数国家和地区有牛瘟发生(非洲)。
四、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41~42.5 ℃。 眼睑肿胀、流泪,鼻黏膜充血、流涕,口腔黏膜
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常年均可发生,通常多发于冬末和春季。
四、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发烧,40~42℃,白细胞减少,鼻眼 有浆性分泌物;口流涎,呼吸有臭味;腹泻,带 有黏液(成胶冻状)和血液;鼻镜糜烂;跛行。
慢性病例:基本同上,妊娠母畜流产或产死胎和 先天性缺陷。患病羔羊可能有神经症状,表现为 震颤。
瘟兔化弱毒苗免疫。 加强检疫与隔离。
谢谢!
恶性卡他热
(Malignant catarrhal fever)
一、概述
由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多种反刍动物如牛、水 牛、鹿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的淋巴增 生性传染病。
特征是高热,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黏脓性坏死 性炎症。
世界各地都有散发,特别是非洲、欧洲和美国广 泛分布。
牛病毒性腹泻:小肠黏膜出血、坏死,并形成栓子。
牛病毒性腹泻:小脑发育不全(右);正常(左)。
六、诊断
初步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 确诊需做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病毒鉴定:分离培养、免疫荧光、PCR 。 血清学检查:中和试验、ELISA和补体反应。
七、防制
尚无特效疗法,用对症治疗。 弱毒或灭活疫苗免疫接种预防,有人建议用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