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娱乐时尚的不断发展,在娱乐中,投资方及客人对于音响效果的要求和追求越来越高,从一开始追求声压逐渐转变为在追求合适的声压基础上,对音响效果的细腻程度和层次感要求都有了提高。
但是,在目前很多娱乐音响工程中,施工方的技术人员,对音响系统提供的效果要求往往只是停留在音色方面,也就是只注重音响系统对声音的表现。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思索,发现这种调试具有一些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在调音的时候单纯追求音色,而不考虑音乐中的音乐元素的表现,往往调出来的声音虽然很平均,也不缺乏细节,但是缺乏色彩感,感觉比较死板,没有生命。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长期与DJ、音乐人这类的人员交流,我发现,在对娱乐场所调音时,了解音乐的思想,注重音乐感的表现,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感觉来自于对音乐元素有了比较多的理解。
在实际调音过程中,首先让自己入定,进入音乐的空间,感受音乐中每个音乐元素的表现,分析它们想表现什么,然后,再通过聆听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体会这些音乐元素在通过音响系统表现出来以后,它们的表现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比如一些元素本来是应该是表现舒缓的,但是通过音响表现出来以后,变得热烈了,那么,也就是说,这套音响系统的色彩出现了一些偏差,可能是偏亮了,那么你就要在音响的亮度方面做一些调整,让音响的色彩变得温柔一些。
或者说,一种低音声部的元素本来是很具有跳跃感的,但是通过音响系统以后,感觉变得有些拖沓、不够活泼了,那么也就是说,这套音响的低频部分的响应不好,一些音乐元素可能变形了,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低频的响应,让音乐元素回复到它应有的状态。
在整场内到处走动,聆听各个地方音乐中音乐元素的表现,分析他们表现的不同,感受不同区域音乐元素的量感体现,就可以知道各个区域中音响系统扩声效果的不足和缺陷,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节,让每个区域的音乐元素的表现一致,音响效果自然就好了。
通过对音乐元素的表现的理解来进行音响系统的调整,与通过音色分析来进行音响系统的调整是属于两个层面上的东西,前者需要更高的境界,需要对音乐、音响系统都具备比较深刻的理解,后者相对肤浅,只需要具备一定的听音能力,并能和系统相对应即可。
调音技术的提高,首先要取决于时间,在时间中累计经验;然后取决于悟性,艺术嘛,悟性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这也是资历和经验相当的人水平有高有低的重要原因。
总之呢,调音技术就是经验、悟性和直觉的混合。
同时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是科学基础,精确的定理、逻辑的推理、精微的分析,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其实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多少就有了一些艺术和宗教的色彩,所谓艺术色彩也就是来源于感觉,来源于灵感,艺术的一大特征也是对数字的藐视,对感觉的推崇。
美和冰冷的数字无缘,只喜欢模糊的体验、感悟以求和谐。
当调音师有了音乐感觉的时候,就具有了艺术的色彩,而不单单是技术特征。
如果在调音的时候,能够对音响的音乐性要求有所感悟,那么调试就是完全从最根本的地方下手了,也是从最要害的地方下手了,这样调试出来的效果,对于音乐的还原就不单单是声音的还原,而是从音乐的思想上予以还原,这样,音响系统出来的效果就具备了感情的色彩,能够完美表现音乐创作人的思想,音响也就具有了思想,也就是让人听起来,这套音响活了,而不仅仅是一套扩音系统。
同时,如果调出了这样具有音乐性的扩声效果,一般不需要很大的声压,就可以让场内的客人感觉到自己处于音乐之中,属于音乐的一部分,人是被融合在音乐之中的,而不是仅仅感觉处于音响制造的声场之下,这种效果很容易引起客人的认可和共鸣,并让客人忘记音响的存在。
这种效果从经营的角度而言,一般都可以为业主获得很好的商业效果。
这种感觉似乎多了一些唯心的成分,但是我觉得它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使调音过程具有了一种美妙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关于调音师和歌手的关系要我说,做调音师最紧张了,生怕搞不好被导演,总监骂。
没接触商业演出的朋友,可能会认为做演唱会调音师是无限风光的事情,其实,错了,在大型商业演出现场,调音师是不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的。
这是一个商业的社会,谁请你来调音,谁给你钱,谁就是老板,不管他是歌星,还是经纪公司,或者是主办单位。
调音师的任务就是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完成这场演出。
你的技术不好,调的声音让歌手(老板)感觉不好,他也许不会说你,顶多下次不用你了(这也是大牌歌星不和调音师计较的主要原因,下次在还没有通知你之前,一问是谁调音,一说是你,他一句话,能不能换一个?后果可以想象),或者直接提出来,那你就需要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
如果你坚持个性或者水平不够,很多歌星或者经纪公司或者主办单位对你都不满意的话,那就彻底不要做了,改行算了,这个行业很小,很快传开,所以不会有人找你再去调音了。
对于一个调音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能在演员上台之前,依照自己的经验和对音乐的理解,首先调出一个近乎完美的效果,在歌手还没有提出要求之前,你就提供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好的效果,那歌手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作为一个调音师,在经验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更多的沟通和合作的态度,是可以让自己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技巧的并提升自己的。
在你没有成为一个具有很高威望和完美技术的调音师之前,夹着尾巴做人吧。
这是我的从业经验音响频段划分的含义搞过音响的朋友都知道用音响在某个频段上的表现来描述音响系统的效果,比如说这套音响的高频不错,那套音响的中频不行等等。
但是音响的高频是指那些频段?低频又是指那些频段?各个频段都是包含什么样的频率范围?可能有些人就概念模糊,或者说法不统一了,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把概念搞清楚。
音响其实是和音乐密切相关的,音乐上,以A音(C调的“哆来咪法嗦啦西”的“啦”音,频率为440赫兹)为基准音,以倍频的形式向下三个八度向上五个八度,把全音域分为八个八度,一个个八度就是音响上常说的一个倍频程(1oct)。
具体的划分是这样的:55-110赫兹,110-220赫兹,220-440赫兹,440-880赫兹,880-1760赫兹,1760-3520赫兹,3520-7040赫兹,7040-14080赫兹,共八段(八个八度)。
这样就很清晰的看出频段的划分了。
110赫兹以下-超低频;110-220赫兹-低频;220-440赫兹-中低频;440-880赫兹-低中频;880-1760赫兹-中频;1760-3520赫兹-中高频;3520-7040赫兹-高频;7040赫兹以上-超高频。
有了这个频段划分,大家在用某个频段表现来描述音响系统效果的时候就有了方向,说到一个音响什么频段有问题,马上就可以对应到具体的调试音响系统的步骤1、正确的连接系统和检查:包括正确的接口使用、正确的传输方式和设备连接方式;2、根据设备特性(说明书指示)设置:包括音箱分频点设置和系统设备初始工作电平设置和检查;3、正确的调音台输入电平设置;4、利用极性检测仪(相位仪)进行音箱极性检查,确保各个信号通道同类音箱的极性统一;5、利用SIA软件进行不同类音箱之间的传输时间和声音相位测量,并利用延时器会改变位置对时间差进行校正,同时校正音箱发声的相位统一;6、利用SIA软件对音响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测量,使用均衡器进行调节,同时调节各个通道的输出电平,让系统对信号源的响应达到均衡状态,各工作频段能量也得以均衡分配;7、根据音箱和功放的配置情况设置限幅器;8、再这个基础上再用均衡进行音色的调整;9、调试话筒10、调试效果器11、如果话筒还有台,DJ台正前方为散座区域和吧台区域,散座周围为卡座区域。
音响系统以DJ台为中心,使用四只国产某著名品牌三分频音箱4只作为主扩声音箱,分别吊装在DJ台两侧,覆盖散座和吧台区域,DJ 台下方安装4只同品牌的双18寸超低音音箱,有两个型号,每个型号各两只。
散座区域采用分布扩声,使用同品牌15寸全频音箱12只,国产其他仿玛X品牌双15寸低音12只,进口名牌双18低音2只。
大致分布情况为每个卡座均有1只全频音箱和超低音音箱覆盖。
所有音箱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功放驱动,使用了2台DBX1231和一台ASHLY 4.24处理器作为系统控制。
调音台为A&H GL2200。
进场后感受:进场后发现音箱刚刚掉完,系统尚未连接,由于音箱型号烦杂,功放型号不统一,首先感觉调试难度很大,整个系统于开业当日凌晨设备进场,开始安装,业主要求当晚正式营业,时间相当紧张。
系统设置:进入现场后,大致观察一下,和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后,我先按照区域进行处理器的通道划分,首先,把处理器的1、2、3通道设置为主音箱的高、中、低通道。
这三个通道的输入路由设置为A+B 方式,由于DJ台前的主低音音箱采用了两种不同结构的超低音音箱,于是把处理器的4、5通道分别设置为两个超低音通道,输出路由设置为D。
由于周边卡座区域还有一种名牌的双18低音,所以把处理器第6通道分配给这个低音,输入路由也分配为D输入。
根据现场周边卡座的音箱布置情况基本为以DJ台为中心的环形分布,所以把处理器的第7、8通道分别对应周边卡座的全频音箱和超低频音箱,7通道输入路由设置为C,8通道输入路由设置为D这两个通道输出后分别接入两台SYMTRIX 581分配器分配给对应的功放。
处理器的4个输入信号端连接两台DBX均衡器,两台均衡器的输入端对应调音台的主输出,编组3输出,编组1输出。
主输出对应处理器的A/B输入通道,编组3对应C输入端,编组1对应D输入端。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主音箱、周边全频音箱、全场低音音箱在调音台上的控制单独分开,可以根据需要独立调整。
随后对处理器各通道对应的音箱通道按照音箱的特性先进行了分频点以及高通滤波器的设置。
调试:第一阶段:调试扩声系统物理特性把系统均衡器直通,首先进行延时测试和相位校正,使用SIA软件,测试话筒放在散座区域的中心,首先检查两种不同结构的超低音音箱的极性相位,我靠,竟然一反一正,检查线路无误,只好在处理器里把反相的那一组做反相,两组音箱达到极性一致。
然后开始测试第一种超低音的传输时间,得出时间数据后,关闭这路,打开第二种低音音箱测试其传输时间,后一种超低音比前一种超低音有大约3毫秒的时差,对传输时间短的音箱进行了延时补偿,两者传输时间达到一致。
关闭超低音音箱,打开三分频音箱的低频,测试传输时间和检查极性相位,NND,又反相,改正后调整处理器延时,使其传输时间和超低音一致。
关闭低音通道,按照同样的方式测试中音和高音,进行一致性调整。
此时,主扩声系统的延时和极性调整就调整好了。
依照此法,把卡座区的全频音箱和超低音音箱也进行了校正。
然后把测试话筒放在主要的卡座区域,测试卡座区音箱传输时间和主扩声系统传输时间的时间差,对卡座区域的音箱系统整体进行延时处理,让此区域两个系统的传输时间大致相同。
打开所有音箱,播放粉红噪声信号,使用SIA的频谱仪功能,测试话筒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区域,经检查,大部分的营业区域基本没有相位干扰引起的很明显的波峰和波谷缺陷,5点45分第一阶段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