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
摘要:由于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方可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准确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直观化,这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数学教育背景下,生活化教育理念为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立足生活化教学的新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创新优化,突显生活化的授课魅力.鉴于此,本文将小学教学特点作为基础方向,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生活化教学途径的有效对策,希望可让学生有效把握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途径;小学数学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力不从心,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最终逐渐失去学习信心.生活化教学途径的应用可以解决小学生的这些学习问题.因为小学生对生活化情境比较熟悉,所以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可以消除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际的学习活动之中,大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生活化数学教学的背景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运用新课程倡导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对现有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有效的理解.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时,站在生活化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想出可行性解题方案.此外,教师需要注重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要对生活中可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这样的数学教学要求充分肯定了生活化教育理念的价值.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展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并将有效的生活化策略推广、运用下去,改善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问题,让数学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高效、健康发展.
二、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课上教学方式单调
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围绕教材内容以叙述的形式教学,教学方式较为单调,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讲解数学问题时,也只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学没有趣味,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不到促进作用.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关于“面积”的知识为例,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将公式告诉学生,让学生套用公式解题,而不为学生讲解面积公式演变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无趣,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二)没有重视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视域下,一直是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只是硬性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教学内容有没有教授完,不关注小学生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采取有利的措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相关能力很难提高.
三、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中的首个环节是导入,导入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的思维从其他方面转移到数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可以从导入着手,应用一些生活实例或生活化情景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融入这些情景展开学习.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克、克、吨”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利用课堂所学,更深入地了解现实生活,并尝试解决一些与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程时,可以事先准备好天平、弹簧秤、台秤以及一些需要称重的物品,例如大米、坚果或其他果蔬.把这些物品放置在讲台上,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的课堂导入就由这些物品开始,如拿出部分坚果,让学生上台想一想如何确定其质量,称重的工具可以自由选择,此时台下的学生也在探讨.无论学生是否可以正确回答这一问题,教师导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便可以顺利引出本节课题“千克、克、吨”.
(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
其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可有效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在授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拓展一定的课外知识,扩展其数学知识体系.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关于“购物”的知识为例.因时代的发展,我国购物使用二维码支付的机会较多,小学生见到钱币的机会较少,因此,教师在课前可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钱币进行一定的了解.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一角、五角、一元、十元等面额的钱币,用实物为学生讲授钱币的知识.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前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主动学习钱币知识,课上自然会根据教师的讲授调动一定的学习热情.随后教师可利用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钱币的由来,利用视频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事物,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最后,在学生了解钱币的基础上,教师对其进一步讲解换算的方法,使其数学运算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该教学方法的运用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增强其学习热情,使其积极进入课堂学习中,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加生活事件能够实现教学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并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文海.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广西教育,2019(37):132,139.
[2]郭英兵.刍议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0-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