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
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推进县级简政放权,提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水平,根据《中共X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X委办〔X〕3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X政办〔X〕62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乡镇政府权责清单编制工作的通知》(X政办〔X〕118号)以及省效能办《关于分类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意见》(X效能办〔X〕1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方便群众,有利于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为原则,通过开展乡镇(街道)政府权责清单编制工作,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全市统一行政服务系统建设等工作,统一事项清单,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规范和制约权利运行,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
二、主要任务
(一)集中进驻权责部门。
坚持集中办公原则,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有关的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集中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统一服务渠道,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运行模式,逐步将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外服务的统一平台和窗口,方便群众办事。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明确入驻事项,做到“应进全进、涉群必进”。
按照省效能办要求,在全市各乡镇(街道)中涉及卫计、民政、国土、村建、农业、林业、渔业、劳动保障、司法、工商、残联等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必须集中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其他未进驻的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安户籍管理、公共教育、科技咨询、扶贫脱贫等事项也要创造条件逐步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办理。
(X 年2月15日前应进部门要全部进驻到位,并完成进驻事项办事服务指南和审查工作细则编制工作;X年3月底前要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权责清单中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和其他依申请事项,纳入X 省网上办事大厅运行,实行实时效能监管)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县效能办、审改办、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二)对照标准规范事项。
对照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进一步梳理公布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
按照“五个规范、四个统一”要求,即统一贯彻执行省规范的乡镇(街道)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收费项目,统一事项的统计口径和目录、统一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审核审批专用章、统一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统一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规则,建立环节标准、时限标准、
材料标准,制定和完善服务指南和审查工作细则,逐步推进全市各乡镇(街道)同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同标准办理”,促进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公平公正。
(X年2月15日前完成编制公布,并逐级上报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审改办备案)
责任单位:全市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委编办(审改办)、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三)改革创新服务方式。
各县(市、区)政府要培育1~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按“直办、代办和协办”三种方式分类。
直办指市、县通过下放、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至乡镇(街道),并入驻中心直接办结的事项;代办指由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审核转报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协办指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内部多部门设置综合窗口、部门间协同办理的事项。
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要加强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事项研究制定科学的办理模式,通过方式创新,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X年2月底前完成项目录入和投入运行)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配合单位: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四)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要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机构,按编制充实人员,确保承接的事项有人办、有人管。
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加挂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牌子,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便民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原则上不少于3名,主任应确定一名乡镇科级干部兼任。
部分事务性、辅助性的工作,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解决。
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待遇可参照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执行。
(X年1月30日前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人员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县(市、区)委编办、县财政局、人社局
(五)积极推行网上办事。
要加快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监控和查询平台建设,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
县级政府要牵头协调网络运营商落实部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专网对接。
凡事关群众办事的程序和要求,凡依法应予公开的政务信息,都要上网公开。
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实现全市一网通办。
积极抓好“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做到“全上网、真上网”,让企业和群众少奔波,少受累。
用政务“云”平台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效率,积极破解“办事难”问题。
(X年2月15日前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系统网络延伸到乡级便民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六)因地制宜扩容提升。
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省效能办确定的面积标准设置便民服务中心,辖区人口(含常住、流动人口,下同)10万人以上的中心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3-10万人的中心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3万人以下的中心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应配置休息桌椅、提供饮水、复印服务等设施,办公地点原则上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办公楼一层或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大院内。
个别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未能达到省要求的大厅面积又无法调整的,县级政府要督促规划新建解决,限期进驻办公,确保简政放权和集中进驻便民服务中心改革落实到位。
(X年1月30日前完成进驻,对个别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面积不足又无法调整的县级政府要规划新建方案,X年上半年进驻办公)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组织保障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专题研究,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把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二是加强沟通指导。
各级审改办、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及时跟踪了解进展情况,及时掌握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权责清单和办理事项服务指
南编制工作,及时解决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按期完成改革任务。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
各级效能办要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将有关情况纳入县级党委、政府绩效考评,对简政放权工作落实不到位、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不能如期完成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工作运行不规范或被省、市检查有问题的乡镇(街道),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