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知识相关ppt课件

法律知识相关ppt课件

• 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机构无权制定法律。
• 三、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 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四、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 权利和义务
• 五、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制力,国家暴力机器(公检法、武警、监狱)保证其实施。
• 无行为能力人。这是指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在民法上,不 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人。在刑法上,不满14周岁的未成 年人和精神病人,也被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 注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活动的法律效力问题。
• 例:张某,男,19岁,高中生。由于近期网游练级需要,手头比较紧。而邻居家李某某, 6岁,幼儿园大班,富二代一枚。张某,在生活拮据中急中生智,对李某某称其有一个机 器猫,如果于每次考试前对其祈祷99遍,便可顺利通过考试。李某某信以为真,张某遍以 五百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李某某。后李某某父母得知,欲向张某要回伍佰元。张某称双 方自愿,不同意退款。
• 法律关系的主体 • 公民、法人(公司、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国家、合伙。
• 主体能力(权利能力、行为能力)
•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履行义务并承担责任的能力。
• 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其标准有二:一是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二是 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例如,婴幼儿、精神病患者,因为他们不可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所以在法律上不能赋 予其行为能力。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满18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 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中国刑法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公民视为限制行为 能力人(不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人)。
大纲
• 法律基本知识
• 案例分享
什么是法律
道德规范
•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 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文明礼貌。。。
• 特点是什么(相比法律)
公司制度
• 休请假及考勤管理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员工奖惩制度。。。
安保人员的职责
• 对治安、刑事案件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止,有条件的可以将犯罪分子扭送公安机关。 • 对服务区域内发生刑事、治安案件的要第一时间保护现场,通知公司领导和公安机关。 • 对服务区域进行巡逻,发现潜在风险及时报告。
保安员不得从事的行为
•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 第四十五条 保安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保安员证; 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者侮辱、殴打他人的; (二)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物的; (三)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 (四)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的; (五)删改或者扩散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 (六)侵犯个人隐私或者泄露在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单位明确 要求保密的信息的; (七)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的。
• 特点(相比法律)
法律的定义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 为规范。
• 法律的特征: •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 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公共权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
• 二、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 问:张某是否应当退款?
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法律知识
• 案例分析 • 2014年5月28日21时许,山东省招远市一“麦当劳”快餐店内发生一起命案。招远市一 名女子在麦当劳餐厅被犯罪嫌疑人索要电话时予以拒绝,后被犯罪嫌疑人6人称其为恶魔 并将该女子殴打致死。 • 问题:杀人者犯故意杀人罪,应当受到法律制裁,那么麦当劳在该案件中是否应当承担相 应的责任?
• 假如你是麦当劳的安保人员,你当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 法律告诉你: •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明确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 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 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组织者未尽 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 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 安全的要求。消费者因为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 获得赔偿的权利。
• 何为“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 1. 提供安全的服务设施。营业场所的建筑和其它设施应当安全。比如提供的商品应当安全。 • 2. 提供明显的警示和劝告。对于常见和易发生的人身、财产侵害行为应该提醒。比如提 醒注意小偷,保管好个人财务;比如商场翻修施工应当设立围挡并提醒顾客注意安全;比 如作地面清洁时应当应当提醒顾客防滑等。 • 3. 提供预防第三人侵权行的设施和人员。比如聘请保安预防暴徒,遇到打架斗殴的应当 及时出来制止(注意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必要时及时报警。 • 4. 及时救助义务。当发生侵权行为时应当即使救助,尽量降低损失。比如有人受伤了,应 当及时上前帮助,给予力所能及的救助并拨打120.
• 六、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 • 可争讼性。即:任何人均可以将法律作为起诉和辩护的根据
• 可裁判性(可适用性)。法律能用于裁判作为法院适用的标准
法律关系
• 定义: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法律关系的内容 • 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是一对表征关系和状态的范畴,是法学范畴体系中的最基本的范畴。 • 从本质上看,权利是指法律保护的某种利益;从行为方式的角度看,它表现为要求权利相 对人可以怎样行为,必须怎样行为或不得怎样行为。 • 义务人指人们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必须怎样行为和不得怎样行为两种方式。义 务则是对法律所要求的意志和行为的限制,以及利益的付出。 • 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对应、对立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