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缆和线束组件的通用要求

线缆和线束组件的通用要求

惠州奥华电子有限公司HuiZhou aowa electronics Co.,Ltd.文档信息文档名称: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负责部门:质量部 文档编号:AW-WI-001 机密等级:公开 文档版次:第C版 制 订: 制订日期 审 核: 审核日批 准: 批准日文件更改履历表版次 生效日期 修订者 说明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3 /771.线缆和线束组件的要求和验收1.1 范围 本标准收集了关于线缆、导线及线束组件的电气和机械质量可接受性通用要求。

该标准参考了IPC/WHMA-A-620和实际制造经验制定,没有规定在制产品或成品的检查频率。

本标准对于制程警示的数量或允许维修、返工的缺陷数量没有限制,这类数据在其他标准文件中制定。

1.2 目的本标准描述了用于压接、机械紧固或焊接互连的测试和可接受标准以及线缆线束组件的束紧、束缚相关标准。

任何符合本标准的生产方法都可以被采用。

1.3 阅读本文件的方法文件中的插图描绘了每一章节标题所指的要求。

插图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线缆”和“线束”可以互换使用。

1.4应当或应该 “应当”用在本文件的任可地方都表示强制性的要求。

1.5文件的优先顺序如果出现冲突,按以下优先顺序:1,客户与本公司达成的采购文件2,反映客户详细要求的图纸3,客户引用或合同协议引用的其他标准规范,如QC/T29106-2004(汽车低压线束技术条件)4,客户指定的其他文件5,详细的作业指导书6,本文件1.6工具和设备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应当:1,选择合适的工具用于压接、捆绑、装配、测量、检查和准备工作2,所有工具和设备妥善维护和保持清洁3,随时检查工具的零件是否损坏4,在制造过程禁止使用未经许可的,有缺陷或未经校准的工具5,制订设备的详细操作规程和维护时间表6,保留工具和设备的校准记录7,维护好测试夹具、测试适配器,测试设备,保证测试的完整性根据ANSI/NCSL Z540-1或其他国家或国际标准,厂内应当有一个文件化的校准体系,最低标准应当达到: 1,用于校准所依据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4 /77周期。

3,要制定加工工具的校准程序,校准程序至少包括使用的标准、要求测量的参数、精度、误差、环境因素以及校准步骤。

如果经过适当的评审,校准程序可以引用厂内的技术规范,而不需要重新编写,但要形成文件。

4,维护好校准文件的记录5,工具加贴标签,至少要注明(1)校准日期(2)校准的有效日期(3)如不方便在工具上直接标贴签,将标签贴到工具盒上或是文件中规定的其他位置。

(4)工具的识别代码1.7 目视标准 本文件的验收标准是基于组件的外观检查。

对装配产品的相关特征进行的实测(如通过、不通过的量规,拉拔力测量)可作为外观检查的补充。

在文字与图片有出入的情况下,以文字描述或文字标准为优先。

1.8 缺陷与制程警示 通过检查或分析与本标准要求不符的特征或条件被定义为缺陷或制程警示。

不是所有制程警示都在本标准中作了规定,制程警示应该受到监控和改善,已完成品不需要作任何处置。

1.9 检查条件 本文件各个章节列出了产品的目标,可接受和缺陷条件。

在适当的场合,也列出了制程警示条件。

1.9.1 目标 一种近乎完美的情况,这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非总能达到,用于保证组件在其运行环境下的可靠性用并非必要的要点。

1.9.2 可接受 组件不必完美,但要在其使用环境下保持完整性可靠性的条件。

1.9.3制程警示 制程警示(非缺陷)是指没有影响产品的外形、装配、性能的或可靠性的情况(1)这种情况是由于材料、设计或机器设备等相关因素引起的,既不能完全满足验收标准又不是缺陷。

(2)应该将制程警示纳入过程控制体系,对其实施监控。

当制程警示的数量表明制程发生异常波动或预示制程向着不理想趋势变化时,或者显示制程(或接近)失控的其他状部时,应当对制程进行分析。

并因此而可能需要采取描施以减少波动、提高产能。

(3)制程警示的产品非特殊情况应可正常放行。

1.9.4 缺陷 缺陷是指不能满足本标准,并且组件在最终使用情况下不足以确保外形,装配或功能。

厂内应当对每个缺陷记录和处置。

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5 /77度样品使用可能需要客户认可,维修应当以文件化的程序为依据。

1.10 电气间隙 只要可能,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隔距离应该最大化。

导体与导体之间。

导体与导电材料之间(如金属安装件)的最小间隙,应该在所适用的图纸或文件中标注出来。

当同一个组件上出现不同的工作电压时,应该在图纸中划分出具体的区域标注适当的间隔。

不遵守这一规范,可能会引起设备运行问题,在高压或高功率的情况下,会引起严重的损伤甚至火灾。

虽然最小电气间隙通常是由设计或图纸确定的(如两个端子的最小距离),但可能受到后续安装方法的干扰而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例如,飞铜丝、锡尖、锡渣等多余导体存在,使得连接点过于接近非电气公共导体,就会违反最小间隙。

电气间隙距离定义为未绝缘的通电部件之间或通电部件与地线之间点到点的最短距离。

最小电气间隙取决于电路电压的额定值和额定伏安值,在没有确定最小电气间隙值的情况下,可将表1-1的的规范作为指南。

表1-1 电气间隙电压 功耗(*) 间隙≤64 ABC1.6mm3.2mm3.2mm*A, 伏安额定值0—50 *B,伏安额定值50-2000 *C,伏安额定值2000以上1.11 单位及应用 本标准中所有尺寸及公差以及其它测量(温度、重量、力等)均以公制(国际单位)表示,长度的尺寸和公差用毫米作为主单位,温度用摄氏度,重量用克,力用牛顿。

1.12目视1.12.1 光照度 工作台面的光照度最小应该达到1000lm/m2. 1000lm/m2大约相当于使用光度计测量出的100英尺烛光。

1.12.2 放大装置和照明 当有要求时,检查组件用的放大倍数至少应法采用表1-2所列的最低倍数。

也可以使用这个检查范围内的其他倍数。

放大倍数要与被检查的线规相适应。

对于有多种线规混用的组件,可使用较大的放大倍数检查整个组件。

在检查放大倍数下无法判定为缺陷的产品,是可以接受的。

仲裁放大倍数用于验证在检查放大倍数下判定为缺陷但又不能完全确定的情况。

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6 /77表1-2 放大装置AWG线规 直径(mm)放大倍数检查放大范围 最大仲裁放大倍数大于14AWG大于2.0mm无 1.75倍14—22AWG1.6-0.63mm1.5倍—3倍 4倍小于22AWG小于0.63mm3倍—7.5倍 10倍1.13 静电释放防护 根据ANSI/ESD-S20.20-1999或其他等同规定,应当保护装有ESD敏感元件或部件的组件。

如:IC、MIC(麦克风)等。

此要求包括选择和使用如连接器盖等装置。

1.14 污染 按照本标准生产的组件应没没有异物(包括但不仅限于:导线头、绝缘皮碎屑、屏蔽线碎屑或任何其他要求不能出现的物品)。

1.15 材料的方法 用于装配、制造线缆和线束组件的材料的方法应当是经过确认的,以使它们的组合可生产出符合本标准的产品。

当工艺要素(例如助焊剂、清洗工具和方法、焊接方法、工具、标记等)有变化时,应对变化进行确认并文件化。

2.参考标准IPC/WHMA-A-620 线缆和线束组件的要求和验收QC/T29106-2004 汽车低压线束技术条件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7 /77 3.备线本章规定了制造线缆、线束所用导线的备线要求及验收标准。

包括以下内容:3.1单芯线(包含非屏蔽和屏蔽线中的单芯线)3.1.1剥外皮3.1.2铜丝损伤和切线3.1.3导线变形、呈鸟笼状3.1.4 绞线3.1.5 绝缘皮损伤3.2屏蔽线3.2.1屏蔽线-剥外被3.2.2屏蔽线-预留,梳理及绞合(本页以下留作空白)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8 /773.1单芯线(包含非屏蔽和屏蔽线中的单芯线) 3.1.1剥外皮—非屏蔽层线缆 剥除导线绝缘皮可采用机械方法。

3.1.2 铜丝损伤和切线 铜丝损伤会导致性能降低,一根导线内被损伤(刮伤、刻痕或断开)的铜丝不应当超出表3-1规定的范围。

表3-1允许的受损铜丝数目标:导线的导体切断面垂直于导线纵轴线;所有铜丝长度一致;导线没有刮伤、刻痕、断开、压扁或其他损伤 图3.1.2.1图3.1.2.1 图3.1.2.2可接受:(1) 导体的导体切断面大致垂直于导线纵轴线 (2) 所有铜丝长度大约一致(3) 存在的毛刺不会在后继加工和装配期间胶脱落。

制程警示:铜丝有刮伤、刻痕或已切断,但单根导线损伤或断开的铜丝未超出表3-1规定的范围。

图3.1.2.2 缺陷:铜丝数 允许的最多可刮伤、割伤或切断的铜丝数(上锡)允许的最多可刮伤、割伤或切断的铜丝数(不上锡)2-6 0 0 7-15 1 0 16-25 2 0 26-40 3 3 41-60 4 4 61-1205%5%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9 /77(2)作为表3-1的例外,铜丝的不完全切口(图3.1.2.3)(有切口)处于压接区域和焊接区域图3.1.2.3(3)损伤的铜丝(图3.1.2.2)数超出了表3-1规定的范围。

3.1.3导体变形、呈鸟笼状目标:(1)铜丝没有压扁、散开、弯折、打结或其它形变(2)铜丝的原来状态没有受到干扰可接受:(1)铜丝发散(鸟笼形)但没有:(A)超出1倍铜丝直径;(B)导线的绝缘皮外径;(C)铜丝发散超过1倍铜丝直径,但没有超过导线绝缘皮外径。

图3.1.3.1图3.1.3.1 图3.1.3.2(2)剥绝缘皮时被拉直的铜丝被大致恢复到原来状态。

图3.1.3.2(3)铜丝没有打结缺陷:(1)铜丝发散超过绝缘皮外径; 图3.1.3.3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10 /77(2)铜丝打结3.1.4绞线此标准作为需要绞线的所有线缆,包括同规格型号的对绞和不同规格型号的缠绕。

绞距(图3.1.4.1)是指规则地从一个导线交叉的中点到下一个交叉中点的距离,是一个完整的螺旋形,导线绞距应当是绞线线缆外径的8到16倍。

图3.1.4.2图3.1.4.1 图3.1.4.2可接受:绞距是绞线线缆外径的8到16倍缺陷:绞距小于绞线线束外径的8倍或大于16倍3.1.5绝缘皮损伤此标准也适应于已装配产品的情况。

由于焊接操作造成的绝缘皮损伤的要求见4.5节目标:绝缘皮切口整洁,无任何收缩、拉伸、磨损、变色、烧焦的痕迹,图3.1.5.1图3.1.5.1 图3.1.5.2可接受:(1)机械剥线在绝缘皮上留下轻微而规则的压痕,图3.1.5.2(2)加热处理引起的绝缘皮轻微变色是允许的,只要没有烧焦、破裂或开裂缺陷(1)绝缘皮上切口、破裂、裂口 图3.1.5.3 3.1.5.4题目:线缆和线束组件通用标准页 次: 11 /77图3.1.5.3 图3.1.5.4(2)绝缘皮厚度减少超过20%,图3.1.5.5 3.1.5.6图3.1.5.5 图3.1.5.6(3)绝缘皮烧焦,图3.1.5.7图3.1.5.7 图3.1.5.8(4)绝缘皮参差不整齐或粗糙(磨损、拖尾、凸出)的部分大于线径的50%或1.0mm( 取较大者) 图3.1.5.8 3.2屏蔽线3.2.1屏蔽线—剥外被屏蔽线缆有各种不同的屏蔽结构,具有不同的覆盖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