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思考
作者:
来源:《知识文库》2015年第06期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是新时期推进人大工作,创新代表活动,实现选民监督代表工作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对各级人大代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理念的实践检验。
从而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督促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让监督者同时也被监督,是人大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一、把握“三个环节”,依法规范有序开展述职活动
一是依法开展调查研究,确定试点工作思路。
《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基层人大组织同选民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主席团应周密部署,拟定详细方案,成立专门调研组,走访各级代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1-3个村作为试点,开展由履职水平高的代表向所在选区的选民述职,并接受选民评议,然后逐步全面推开。
二是合理划分活动小组,搭建代表述职平台。
为了唱好代表述职这台戏,乡人大主席团应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前奏,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为代表述职打好基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
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代表学习宪法、监督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围绕如何当好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辅导。
针对群众热切关注的政风行风和民生工程推进情况,组织代表深入辖区进行调研。
通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会不断增强。
三是稳步推进试点工作,探索代表述职评议。
人大主席团根据各代表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结合人代会期间审议发言、提出议案建议以及闭会期间代表参与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和代表的社会公众形象等方面情况,选择部分人大代表围绕深入基层联系选民、听取选民意见和建议、为民办实事以及代表提交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方面进行述职。
述职结束后,参会选民对代表述职进行了测评,并对代表联系选民、反映民意、提高履职能力等方面提出书面建议和意见,并建立述职评议长效机制。
二、达到“三个目的”,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效果明显
一是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
通过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让代表在述职中汇报履职情况、畅谈履职心得,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对代表的性质、地位、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体会,也使基层群众了解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密切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联系。
同时,也是对代表更好履职的一种促进,使代表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进一步增强代表依法履职与为民服务意识。
二是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
随着代表述职工作的开展,代表与选区选民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联系更加密切,选民更加关心、支持、配合代表的履职活动;同时,代表更加主动地到选区选民中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更加有效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为选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是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法制意识。
让选区选民听取代表述职,实际上是代表选举工作的重要延伸。
开展代表述职工作,是人民群众体验和感受民主法制的最好实践,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法制意识,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解决“三个问题”,提升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水平
代表向选民述职是监督代表的一种新形式,现正处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有的代表对述职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的代表履职积极性不高,述职报告内容空洞、质量不高;有的代表因平时工作繁忙等原因,参加履职活动较少,影响了向选民述职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规范程序,细化措施,把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推向深入。
具体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如何有效推动代表积极履职的问题。
履职是述职的前提,代表只有履行好职责,才能有职可述,群众才能有事可评,述职活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因此,开展述职活动重要的是要建章立制,丰富代表活动形式,创造良好的履职外部环境,为代表发挥职能作用搭建一个较好的平台。
二是如何抓好选民评议工作的问题。
开展代表述职,重在选民积极参与和评议,如何让选民热情参与、积极互动,是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如流动人口增多、社区居民公民意识淡薄等,使得评议活动的参加人数和质量不能保证,直接影响了评议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对宪法、选举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的宣传;同时,强化选民民主意识,评议时选择那些想言、能言、敢言、会言的选民代表,引导他们走访选民,征求意见,客观评议。
三是如何做好述职整改的问题。
述职是为了推进代表履职,评议是为了让述职更具实效,而述职后的整改是开展述职活动,提高代表履职效果的关键所在。
所以,要重视并整理好选民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代表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督促其限期整改。
同时将代表述职、接受评议以及整改结果适时向选民公布,并记入代表履职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