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胡码制作及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

二胡码制作及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

二胡码制作及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二胡码制作及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转载二胡知识)2010-06-15 9:13用老松节制作二胡琴码在网上看到彭曙光先生谈用老松节制作二胡琴码的经验和胡友们的评论,本人对此很感兴趣,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试作了100多个琴码,经过上琴试拉,效果确实不错,比以前用的琴码可是好多了。

每位拉琴人都希望自己的琴声音纯正,手感舒适,反映灵敏,使着顺手,听着好听。

我的二胡是74年在北京乐器总厂由满师付亲手制作的乌木六角琴,从选料到制作工艺都属一流的,2 006年9月又重新在北京换块好皮,为了挖掘这把琴的潜能,追求较完美的音色,我在学作琴码上下了很大功夫,挨了不少累,通过两年多的调理,嗡、呱音均好,音色统一,手感舒适,特别得手。

尽管吃了很多苦,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心里是非常高兴的,真是苦尽甘来呀,实属不易。

下面把我的具体作法详细介绍给广大胡友,供大家参考。

一、必备工具小台钳子,游标卡尺、钢锯、平板锉、半圆锉、手电站,从1—4毫米钻头,扁铲,从500—2000号水沙纸,纯棉布,小快刀。

(用锯条打磨的)二、琴码尺寸(以彭曙光先生的琴码尺寸为准)码长:南方15-16毫米,北方15-16毫米。

码高:南方8-9毫米,北方8-9毫米。

码宽:南方12-13毫米,北方9-10毫米。

上顶宽:2毫米,上顶长:10毫米,中间眼:直径4毫米。

弦槽之间距离5毫米。

三、选料以红松节为佳,选直径25毫米以上的含油量较高,年轮密集,而较硬较酥脆的松节,粘节不要。

可在木材加工厂、或装修料中寻找。

四、下料一般松节都是斜的,要看好纹理走向,夹在台钳上,用钢据下料,一般情况下要拉上十锯八锯的,首先锯成基本方形,大约在20毫米左右宽,15毫米以上高即可。

确定码顶后,在顶两侧分别斜拉两锯给打磨时创造条件。

五、钻孔要选择好纹理走向,用1毫米的小钻头,用手轻轻点上一个小记号,然后在另一侧看好纹理走向与前一小点的纹理线相对,两侧小点均在一条纹理线上。

然后把1毫米钻头夹在手电钻上,把电钻平放在操作台上,左手拿料,在点上顶住钻头,看好对面小点方向,用右侧小臂,压住电钻,用手拧夹头钻眼,尽量不用电来钻,容易打偏,只能用人工慢钻。

因为找块好料不容易,要特别小心。

钻通之后,换上2毫米钻头扩眼,再换上3毫米钻头钻通,最后换4毫米钻头钻通。

用电钻打眼,由于转速高,对木料中所含油质会产生高温,会使酥脆的油质少量溶化,对声音传导起破坏作用。

六、粗打磨1、打磨底部要按钻孔下方边缘至码底予留4毫米的空间其余全部打磨掉,可在平板锉上打磨,边打磨边用卡尺量,千万不要打过头,最后用卡尺测量两侧圆孔下方边缘至码底面距离均为4毫米即可。

2、打磨顶部用平板锉打磨顶部从码底到码顶予留15毫米左右,其余全部打磨掉,顶部与码底要打磨平,用卡尺测量,两侧尺寸一至。

3、打磨正面两侧左手用三个指捏住木料,用平板锉打磨,码顶予留4毫米宽,码低予留15毫米宽,边打磨边用卡尺测量,千万别打过头。

开始用15毫米宽的半圆锉一圈一圈的打出向内弧形,边打磨边把码顶长度多余部分打掉,码顶长度可按13毫米予留,要注意千万不要打偏,以圆眼为中,两侧均匀,边打边观察。

这时的木料已有了琴码的大概形了。

很累是吧,可以休息一下了。

在休息时用眼睛调码,首先从上往下看码顶(顺看)与两侧的钻孔是否平分两侧,不偏不拧,如果出现毛病,再用半圆锉轻轻打磨平行为止。

再从两个侧面平行观察,码顶与码底比较码顶是否占中,两侧打的向内弧形是否对称一至,打磨对称为止。

再看两个正面码顶到码底是否平直,要轻轻的打磨。

七、细打磨这道工序要在心情平和,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才能做,否则一锉下去很容易作废,前功尽弃。

在这道工序上按标准尺寸各予留1毫米打磨,手头要轻,边打边用卡尺测量,边观察是否对称,对称是关键。

八、精打磨这道工序要特别小心,把料缩成接近标准尺寸,一定要轻轻的一点一点打磨,边打边看,边用卡尺测量,是否对称,对某一部位千万不可一次打磨到标准尺寸,要整体逐渐缩小,还需予留一点尺寸。

这时要把所有棱角部位全部打磨掉,在打磨过程中,要用4毫米钻头经常把眼透一透,以免影响视线,防止打偏。

九、开弦槽把卡尺定在5毫米的尺寸,用卡尺开的5毫米缝,把卡尺放在码顶上对着码孔测量,以码孔在5毫米中间的正中之处,卡尺用力点上记号,然后用小刀开槽,不宜太深,这道工序要在阳光下进行,确保码孔在两弦槽的正中。

十、打磨底部在把木料加工成接近标准尺寸时,开始打磨码底,目的是可根据该二胡皮的软硬度,把码底打出一小点弧度让码底较严密的接触琴皮,皮硬的可在500号水砂纸下面垫两层薄布轻轻打磨,用手捏住琴码,在砂纸上按直径30毫米内划圆打磨,手劲要均匀轻打,打过10圈后,把码掉过来再打10圈,目的是别打偏,共计40圈即可。

对皮较软的可多打磨一会,经几次上琴试拉与皮膜接触的越靠越好。

直到满意为止。

十一、打光几经上琴反复试拉后,就可以打光了。

(琴码按放的位置应在皮膜中央上移毫米的位置,再垫上音垫)首先用500号水砂纸在底部边缘处打磨把棱角打掉,然后把码顶两侧棱角打掉,再把码顶顺棱角打掉,开始对中间的部位进行打磨,之后用1000号—1500号—2000号分别各打一次。

再用水砂纸背面打腊,再用棉布用力擦,多擦一会,把琴码打的非常漂亮,有玛瑙般亮丽。

使用此码无论新琴(指没开音的)或是老琴在每天至少要拉上1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大约需要2—3个月的时间达到最佳状态,对功力较差的胡友可能时间更长一些。

目前,我市的二胡爱好者大多数都使用了我作的二胡琴码,二胡音质,音色得到了很大改善,也算是为二胡爱好者做点贡献吧。

在这里我要向彭曙光先生表示感谢!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用38年研究的结晶成果。

我是位习者,水平不高,把自己制作琴码的体会向大家作为介绍,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老松节二胡琴码特点介绍与使用一、特点每位胡友都希望自己的二胡发音纯正,手感舒适,非常好听,多少年来通过演奏家和广大胡友的苦心专研与实践,一致公认“用老松节制作的琴码是首选”,其特点:声音浑厚.、柔美.、纯净.、圆润,音量适中等特点,它能很好的消除嗓音,从而达到音色统一、通透,厚而不闷,亮而不嗓,声音具有层次感等效果。

二、使用琴码安放在琴弦与皮膜之间,起到声音传导的喉舌作用,胡友们普遍认为琴码是声音传导的关键,用一句话表示“一个琴码半把琴”意思是说,再好的琴没有好码,只能是看着好看,听着不好听,至使好琴的潜能没得到发挥,误认为这琴不好,冤枉啊!(一)琴码1、选码:按本人所爱好的音色选择合适的琴码,不能通用。

2、上码:琴码要在皮的中央上移—1毫米的位置放正。

(二)音垫 1、选料:用纯毛大衣尼料为首选,新琴稍大一点为好。

2、上垫:折叠三层后(上厚下簿),在琴码下方免强穿过两弦,厚度以穿过后还能够拉动为好,上下距离:以琴码到音垫距离—4毫米之间为宜,距离小声音厚些,距离大声音簿些,可根据个人爱好的音色调整。

(三)千斤线1、选料:以蚕丝线为首选,声音较为亮透,其次为纯毛线,声音较为柔和。

2、使用:以捆住不松动为好,接触琴弦处以3—4圈为宜。

弦与琴杆距离以16—20毫米为宜,可根据本人手大小而定,手指长宽一点,手指短窄一点,以按弦舒适为合适距离。

千斤线到琴码(琴码中央)的距离以38—42厘米为宜,可根据本人手大小而定。

有了合适的琴码,没有好的千斤线和音垫的配合,好码不会充分发挥作用的。

此码对非常抵挡琴作用不大。

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在二胡演奏中,运弓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本动作。

甚至可以说,二胡的演奏,几乎是全部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运弓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演奏者水平的高低。

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所看到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运弓方法上的错误,以至拉不出理想的声音。

其实学习正确的运弓方法是很简单的,甚至我认为一个从未学过二胡的人,只要运用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通过半个小时的学习,就能在空弦上发出不亚于演奏家水平的声音来。

一个学生要学会这种正确的运弓方法并不难,难是难在他们化了数十年时间苦练出来的毛病不能轻易地得到纠正,这就是学生们学了十多年琴仍达不到较高水平的症结所在。

什么是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呢我在许多着作中都讲过二胡科学演奏方法要遵循的两大法则:即自然法则和最小能量法则。

自然法则就是演奏动作要尽可能地与生活中的自然动作相联系,尽量减少为演奏二胡而人为创造出来的动作;最小能量法则就是要用最小的能量,来换取最大的效率。

而运弓动作的金三角铁律,正是建立在这两大法则基础上的。

下面我分三个层次来讲解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

一、运弓时的三个生活动作这是二胡运弓金三角铁律的第一个层次。

在二胡运弓中,首先我们要保证“重量的两个承担”,即:右臂的重量由弓杆来承担,右臂和弓子的重量由弓毛在琴筒上的触弦点来承担。

而绝不能是相反,即:弓子的重量由右臂来承担。

这就是说,我们的右臂至所以能在演奏时的位置上,完全是由于有弓子的存在。

就如同我们将手臂放在桌子上时,是因为有桌子的存在,我们才能把手臂放上去一样。

如果没有弓子的存在,我们的右臂应该呈下垂于身体右侧的状态,而根本不可能处于演奏时的位置上,我们是将右臂完全“挂”在弓子之上的。

那么,当右臂挂在弓子上之后,又是谁来承担弓子的重量呢答案是琴筒的触弦部位。

可以说,如果没有琴筒触弦部位的存在,弓子就径直掉到地上去了。

这个力量,就是二胡演奏中弓毛贴弦的力源。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运弓时的第一个生活动作是将右臂自然松弛,放在桌上的动作,这个“桌子”就是弓子,右臂的重量是通过右手拇指挂在弓子上的。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杠杆作用,弓毛贴弦的力源是有了,但方向仍不对。

右臂的重量通过弓子到达琴筒触弦点的力量方向是向下的,而二胡的弦是里外方向的,所以在演奏中必须要用一个小小的力来改变力的方向。

这就是我们在拉外弦的时候,要以中指第一关节向外顶弓杆;拉内弦的时候,要以中指和无名指向内勾弓毛的缘由。

我们从金三角铁律的图中可以看到,运弓时的第二个生活动作是我们在吃饭时拿筷子的动作。

我们在拿筷子的时候,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一根活动的筷子,此外再用虎口和无名指夹住另一根固定的筷子。

当我们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活动的筷子,将筷子打开的动作,就非常类似于演奏外弦时的感觉;而我们合拢筷子的动作,是非常类似于演奏内弦时的感觉的。

在运弓时,我们的目的是将弓子从左边送到右边,或从右边拿回到左边。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将一个茶杯从左边送到右边的话,一定是拿起茶杯,径直地送到右边去的;如果要将这个茶杯从右边拿回左边的话,一定是手拿起杯子,然后大臂往回一收,就把茶杯拿回来了。

又比如,我们在街上遇见了一个朋友,与他握手时,也是将手径直地伸出去的,握完手,又以大臂往回一收把手收回的,这个动作就是运弓时的第三个生活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