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粮食安全系统现状

我国粮食安全系统现状

第二章 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背景分析 2.1 总述 改革开放尤其是入世以来,中国粮食的安全所面临的国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食危机正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在新的形势下,要制定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政策,从而实现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目标,首先就必须对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外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考察和把握。 目前,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特点,由此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2.2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国际背景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粮食政策一方面会影响世界粮食状况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世界粮食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这种双边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因此,要研究新世纪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了解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2.2.1世界粮食安全的基本状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各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成效比较显著。这可 以从世界土地利用情况、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世界人均谷物消费量、世界人均能量供应水平等情况反映出来。 表2.1 1993-2002年世界土地利用情况 (单位:公顷)

表2.2 1993-2004年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 (单位:千公顷)

年份 稻谷 玉米 小麦 大麦 谷物 1993 145843 131568 222953 74304 695180 1994 147164 138332 215160 72314 695546 1995 149503 136462 216379 68143 687291 1996 150192 139887 226859 65718 704213 1997 151031 141413 226262 63460 699873 1998 151698 139042 220118 56780 680602 1999 156926 138802 213372 53341 672484 2000 154121 138442 215390 54525 674187 2001 151654 139518 214639 56210 676481

年份 土地面积 农业面积 耕地面积 1993 1305987 497450 138988

1994 1305987 498751 139380 1995 1305987 498415 139141 1996 1305986 498821 139598 1997 1306673 499108 139642 1998 1306673 498956 139272 1999 1306668 499748 139145 2000 1306667 500565 139628 2001 1306667 510887 140546 2002 1306668 501227 140413 2002 147578 138418 213768 55162 662674 2003 152241 143393 208530 56814 672787 2004 153257 145143 217556 57030 681237

表2.3 1993-2004年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稻谷 玉米 小麦 大麦 谷物 1993 52958 47671 56444 16979 190295 1994 53866 56922 52709 16132 195668 1995 54722 51714 54254 14098 189723 1996 56904 58915 58514 15535 207211 1997 57741 58509 61327 15462 209506 1998 57950 61551 59336 13770 208396 1999 61132 60752 58781 12841 208589 2000 59898 59248 58533 13315 205976 2001 59803 61475 59050 14404 210818 2002 57108 60199 57397 13645 202894 2003 58625 64006 55750 14098 207928 2004 60850 70529 62409 15511 225202

表2.4 1961-2002年世界人均谷物消费量 (单位:公斤) 年份 人均谷物消费量 1961 262 1966 289 1971 308 1976 294 1981 332 1986 335 1991 327 1996 310 2001 300 2002 304

表2.5世界人均能量供应水平 【单位:KJ/(人.d)】 时期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979-1981 10664 13466 9660 1989-1991 11333 13759 10539 1999-2001 11710 13633 11208

注:上述五表的资料均来源于:王宏广,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国农业,2005.9 从上述表中资料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口人的比例在过去30年间下降了20个百分点[2.0]。这些数据表明,世界粮食安全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同时应该看到,目前,发展中国家有7.92亿人,发达国家有3400万人长期挨饿,并且全世界平均每天有两万多人死于饥饿[2.1],进入新世纪,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2.2 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粮食自给率呈下降趋势。粮食自给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可以表示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粮食生产量与粮食消费量的比率。 人均谷物消费量下降。人均谷物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谷物消费量高,说明食物充裕,粮食安全程度高,反之,则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影响。 世界谷物储备量下降。上个世纪90年代后,由于世界谷物消费量持续增长,而谷物总产量增长速度下降,使得谷物的需求超过产量。2000-2003年,世界谷物消费量连续4年超过谷物产量,结果导致世界谷物库存量急剧下降。据统计,1981-2004年,世界谷物储备率下降了22.3%,即由1981年的42.3%下降到2004年的20% 。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缺粮国家膳食结构差。膳食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程度的指标之一。合理的膳食结构要求动物性作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消费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摄取能够满足营养需求。 饥饿重点地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在世界饥饿重点地区,有35个国家的6000万人面临粮食紧急状况。其中,有16个国家由于自然灾害、战和冲突,致使粮食紧急形势更为严重。在亚洲,有11个国家粮食供求紧,像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塔吉克斯、蒙古、朝鲜、约旦等国都面临着粮食严重短缺问题。在东非,由于严重干旱,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比亚、丹和塔桑尼亚等国家都受到严重缺粮有威胁。 2.2.3世界粮食安全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哪种社会制度和经济形式的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根本目标,伴随着这些目标实现的是粮食消费水平的提高。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的推进,资源约束越来越突出。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城市化,而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水等农业资源,使得资源对农业的约束尤其对粮食生产的约束越来越突出。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加剧,粮食安全的“南北”差距将长期存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2.3 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国背景分析 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有影响,但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政策环境与条件,因此,要研究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国粮食安全的环境与条件 予以全面地分析。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震惊了中国和世界,1990年至2030年,一方面粮食需求增长85%,另一方面是粮食生产减少20%,于是造成了中国巨大的粮食产需缺口,即中国到2030年国粮食生产只能满足需求的42.5%,其余的57.5%要靠进口粮食来满足。 2.3.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粮食安全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迅速增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到1998年,经过整整2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摆脱了供给短缺的局面,从而实现了供求总量的平衡,而且有的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从而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表2.6 1998-2012年我国人口、粮食总量及人均状况 年份 粮产量(万吨) 人口(亿) 人均占有量(公斤) 比上年减幅(%) 1998 51230 12.4761 410 —— 1999 50839 12.5786 404 1.46 2000 46218 12.6743 366 9.41 2001 45262 12.7627 356 2.73 2002 45711 12.8453 357 2.53 2003 43067 12.9227 334 6.44 2004 46947 12.9988 361 -8.08 2005 48401 13.0756 370 -2.49 2006 49746 13.1448 378 -2.16 2007 50150 13.2129 380 -0.53 2008 52850 13.2802 398 -4.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