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解读1.如何认识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气象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气象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不断引入气象领域,使气象业务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深入实施部门“三大战略”,继续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和水平,对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提出了必然要求。
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等体制改革,深化气象事业结构调整,需要与时俱进地对气象业务技术体制进行改革。
2.我国现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天气、气候业务为主体,由气象综合观测、信息网络、基本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信息技术服务四大功能和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构成的业务技术体制,对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
然而,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现行业务技术体制逐渐显现出与现代气象业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有:(1)气象业务专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拓展的业务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2)业务发展科技支撑薄弱,科研和业务有效结合的机制尚未很好地建立;(3)综合观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台站布局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不高,运行监控和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健全;(4)无缝隙、精细化预报预测,尤其是短时临近预警系统和应急服务体系不健全,预报分工不合理,逐级业务指导能力不强,重复建设严重;(5)现代化技术保障体系薄弱,资料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标准化建设滞后;(6)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科技素质不高。
3.我国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全面贯彻“三气象”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立足部门,面向行业,创新体制,增强能力,用“四个一流”保证“一流服务”,充分发挥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我国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是什么?按照“实事求是、深入研究、突出发展、抓大放小”的方针,既从战略高度谋求发展,又面对现实研究和解决现行业务技术体制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稳妥实施。
(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紧紧围绕发展,革除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实现气象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部门管理体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各项改革等因素,正确处理好现实与需求的关系,立足有限资源,实现有限目标。
(3)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加强顶层设计,正确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国家到县五级的关系,使各级业务都得到发展。
(4)坚持重点突破,积极稳妥。
既突出调整业务布局、完善技术体制和改进运行机制等改革重点,又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如何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推进改革。
进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战略研究成果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从理念层面到运筹层面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一个从求真到务实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求为经济社会、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之真,务建立多轨道业务技术体制之实,从国家需求出发,从能力建设入手,坚定不移地拓展业务服务领域,提升气象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求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升业务服务能力之真,务建立研究型业务技术体制之实,构建科研与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提升、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气象业务服务的科技含量;求现代化速度、规模、质量、效益之真,务建立集约化业务技术体制之实,统筹规划、统一配置资源要素,切实优化业务布局与各级分工,着力实现强强联合;求中国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之真,务建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之实,从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层次上着手,树立大开放、大合作的新观念,主动吸收国内外气象科技的最新成果,打破围墙、加强合作。
6.如何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坚持“深入研究”的方针?深入研究,就是要深入分析问题的实质,从产生问题的根源上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治本之策。
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必须以宏观的视野和深入研究的态度,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明确,避免改革的盲目性,增强改革的把握性。
一是必须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准确认识和把握改革所面临的有利和制约因素。
二是必须深入研究资源和条件,准确认识和把握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是必须深入研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和把握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四是必须深入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准确认识和把握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7.如何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坚持“突出发展”的方针?突出发展,就要以改革促发展。
一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坚决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
改造主观世界是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
思想观念不到位、不正确,改革就不会一帆风顺。
要坚决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以及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一种习惯。
要坚决克服急于求成、过于浮躁的激进思想,以及凭主观意志办事,盲目蛮干,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这样一种习惯。
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
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业务服务发展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做法:照搬照抄,盲目发展;高筑围墙,贪大图全;重物轻人,重硬轻软,重建设轻管理。
不考虑基本国情、投入条件、应用能力和使用效益,全盘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做法,所有的资源和条件都强调自己掌握,既不善于利用别人的资源,也不乐于把自己的资源为他人所用,进而形成地区封锁、部门封闭,以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等等。
以上这些束缚发展的做法如不改变,整个气象事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再好的业务技术体制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现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
但是在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下,这样的体制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拓展领域战略实施三年以来,新的业务服务发展不快,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基础业务支撑,特别是探测的支撑,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行体制是为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量身定做的,新的业务融不进去,并且这样的体制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信息、科技和人才的充分流动,继而造成科研与业务“两张皮”、气象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
8.如何理解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抓大放小”的方针?抓大放小,就要找准改革的难点和切入点,抓住根本性问题,打通关键环节,以求重点突破。
一是着力铺好轨道。
其关键环节包括:明确轨道的牵头单位,提升轨道的科技含量,提高轨道业务水平,完善轨道运行机制。
二是着力提升气象业务能力。
其关键环节包括:国家级的业务能力,要增强各类业务产品开发能力,对下业务指导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区域级的业务能力,要通过国家级和区域级业务能力的提升带动省级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基层台站的业务能力,包括基层台站的综合观测能力及对上级气象台预报预测产品的解释应用能力。
三是着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其关键环节包括:服务的科技含量,要改变传统的预报代替服务这一做法,提高服务精细化、专业化、针对性;服务产品的分发与传递,要强调“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重视弱势群体的气象服务,发挥中央气象台在提升气象服务形象乃至整个气象部门形象上的先天优势,以及华风集团在公众媒体服务上的专业优势;服务的机制,通过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必须着力加强公共服务能力,要绝对避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影响群众获得所急需的气象服务的能力。
9.我国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巩固和提升气象事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业务领域,近期重点发展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农业气象与生态、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雷电等多轨道业务体系。
(2)形成科技创新促进业务发展的研究型业务,实现科研和业务有机结合,提高队伍科技素质,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业务科技含量。
(3)建立资源高度共享、相互支撑的业务体系,优化业务布局和分工,调整业务组织结构,实现集约化发展。
(4)形成开放式业务体系,加强部门内外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社会气象事业的协调发展。
10.如何理解“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业务技术体制?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业务技术体制。
多轨道强调事业发展的外延,业务和服务的拓展。
从长远看,八条轨道甚至更多轨道业务都要开展,每发展一条轨道,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就会得到进一步发挥。
集约化解决的是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发展的重点体现在综合观测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开放式解决的是体制与机制问题,以增加事业发展的活力。
研究型重在事业发展的内涵。
研究型业务要贯穿于观测、信息网络、预报预测和服务各个环节,研究型业务不局限科研,也不局限于“一院八所”,重点解决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形无神”和气象业务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开放式的体系包括局校合作、人才流动、信息共享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打破部门界限,找准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创建全方位开放的气象事业新格局。
11.我国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八项主要任务是什么?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发展多轨道业务、健全综合观测体系、完善预报预测体系、构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强化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和调整业务组织机构。
12.我国多轨道气象业务体系包括哪些?多轨道业务包括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雷电等八轨道业务。
13.我国天气业务的改革重点是什么?天气业务包括0-10天天气及相关气象衍生灾害预警预报、10天以上延伸期天气预报和专业气象预报以及相应的观测、信息处理和服务等。
改革重点是: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流程,促进灾害性天气和定量降水预报的突破;完善临近预报和短时预报业务,建设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体系,增强对突发性事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四维资料同化系统,加强数值天气预报及其解释应用;加强和规范水文气象、海洋气象、交通气象、航空气象、城市环境气象等业务。
天气业务实行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布局。
14.我国气候业务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气候业务包括气候系统监测与诊断、短期气候预测、气候系统影响评价、气候应用与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