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 出现陡增的现象,截至2010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4470.84亿美元,高 居世界之首。巨额外汇储备有利于展现我国的大国形象、 提高我国在国际关系中 的影响力,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信用度 ,但同时也会带来一 些不利的影响,如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并诱发通货膨胀以 及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等。 【关键字】 国际储备 外汇储备 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
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量飞快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在 外贸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经济也保持持续增长,大量外资不断涌入,外贸出口不 断攀升,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 2010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4470.84亿美元。伴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 飞速增长,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以及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等 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现阶段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快速 增长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国际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概念。 所谓国际储 备指的是一国的货币当局或其他官方机构所持有的,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 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 ,在国际上可以普遍被接受的一切 流动资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储备资产构成的有关规定 ,一个国家的 国际储备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 备头寸以及会员国所持有的特别提款权。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 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 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 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夕卜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 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总之,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与世界上的绝大多 数国家一样,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也包括以上四种形式。 其中,外汇储备是我国国 际储备资产的主要形式,占全部国际储备额的 90%以上。下面就我国的外汇储备 现状做具体分析。
一、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1、 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我国的 外汇储备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建国之初,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还是非常小的,如1950年只有1.57亿美元。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大力鼓励出口政 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明显好转,到1990年底外汇储备 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在此之后,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快速而稳定增长的阶段。 1996年底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2月份增长到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接着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创出新高。2006年10 月底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096.26亿美元。到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 已达到19,460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总和。2009年6 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突破20,000亿美元。我国从2000年到2009年外汇储 备存量平均增长速度达32%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对我国的 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外汇储备存量的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比如2007年的外汇 储备增长速度为43%,2008年下滑到27%,2009年为23%
2、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通过国外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和已有的研究可以 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大致构成。目前,全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有美元、日元、英 镑、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等。我国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 储备主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其中美元的比重较大,欧元的比重正在 逐步上升。虽然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存量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是我国外汇储 备构成中仍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
二、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从我们所学的国际金融知识中可以了解到, 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有两个 渠道:一个是经常项目顺差 ,另一个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 还有部分外汇储备是 通过国际投资资本 , 即所谓的“热钱”流入我国。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也主 要是通过这些渠道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收支双顺差 ,即经常项目与资本和 金融项目顺差是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其中 , 也有我国特殊的金融 制度, 即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和国际资本投机的因素。 1、经常项目的顺差。 内需、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作为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 出口在创造就业机会 , 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的作用,该现象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 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2001年加入 WTO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 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并形成了多年的贸易顺差。自 2000 年起,我国对外贸易 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且每年的累计顺差额持续增加, 仅 2007年就累计达 2621.97 亿美元,这已经成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直接原因。目前 ,出口导向型的激 励政策仍是我国政府所倡导的。经常项目作为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 , 因此逐 年增长的经常项目顺差形成了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
2、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 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 给外国投资商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投资环境,因此大量外过投资商到我国 寻找发展机会。同时 , 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相对低的地租以及优惠的外资政 策, 吸引了大量的外过投资商直接投资到我国开办工厂 , 或从事加工贸易。 而且大 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 相当一部分滞留在 金融系统 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 , 外商直接投资在某 种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从 2002〜2008年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 目一直是顺差 , 形成了外汇储备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3、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 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 程。改革开放年以前 , 对外汇管理体制属于高度集中 , 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统收统 支的外汇管理体制。 从1981 至1993年,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 率制度,随后,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从1994年起, 人民币官方汇率 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6 年
分别对中小企业的外汇收入和外汇银行外汇头寸做了严格的规定 ,对每家外汇银 行都核定了外汇周转头寸的上下限;中小企业的出口外汇收入只能保留上年外汇 的20%超出这一限额的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这种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导致 银行和企业都无法按意愿持有外汇,中央银行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大量的 外汇。同时,央行为了稳定汇率不得不用人民币换取相当数量的外汇 ,结果导致外 汇储备的持续增长。 4、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所导致的热钱流入。 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 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逃避政治风险, 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 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而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 行为。当投机者预期某种通货的价格将下跌时, 便出售该通货的远期外汇,以期 在将来期满之后,可以较低的即期外汇买进而赚取此一汇兑差价的利益。 由于此 纯属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故与套汇不同。在外汇市场上,由于此种投机性资 金常自有贬值倾向货币转换成有升值货币倾向的货币, 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 性,因此,只要预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让升值的货币大幅波动或实行外汇管制, 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了一些国际游资的流 入。一般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的数值来测算游资即所谓的热钱在 我国的规模。热钱的迅速增加也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亚洲 金融危机爆发,大量热钱外流,在2004年后,国家政策挤压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中 的泡沫,导致热钱的滞留成本增加,因此游资部分流出。2005年之后,随着人民币 升值预期,热钱汹涌流入。因此,只要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那么就会有大量的 游资流入国内,以套取利润,结果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存量在时间内大幅度提高。
三、巨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汲取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各国都认识到 一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性,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大,它具有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增强在国际上信用水平及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但是各国在努力增加外汇储备的 同时,千万别想当然地认为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它必须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 况相适应。外汇储备过多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基础货币
投放增多、诱发通货膨胀等。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1、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 由于我国 1994 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强制性的 银行结售汇制度 , 中央银行为了回收市场上过多的外汇 , 不得不向市场上投放大 量的基础货币 , 这一效应更会通过货币乘数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加。目前 , 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 2 万亿美元 , 相当于央行向市场投放了与之相等的人民币 基础货币 ,通过货币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