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的历史背景
1925年德国的李汉恩在其所著的《工业成本计算》中,论述了企业经营计划的内容。1930年,他又出版了《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一书。这两种著作对德国企业预算管理的运用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关于预算的定义,观点较多I11。在《管理会计教程》中,查尔斯·T·霍恩格里(CharlesT. Horngen)认为预算是行动计划的数量表达。克里斯柯吉里斯(ChrisArg州s)定义预算为一种由人来控制成本的会计技术。哈罗德·比尔克曼( Harold Bierman)则把预算分为两类,一类为预测,告诉经理人员他在未来将可能处于何种地位,另一类为标准,告诉经理人员预定的效率水平是否已经维持或达成。弗雷姆根(Fremgen)认为预算是一种广泛而协调的计划,以财务条件来表示。格伦.A·韦尔什(Glenn A Welsh)则认为企业预算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时期内所有营运活动过程的计划,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部门预先设定的
2.1.1会计管理功能延伸的阶段
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迫切要求加强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
霍斯金(K.W Hoskin)和麦克夫(R.H.Macve)在其著作《会计学:一门学科规训(之三)》中描述了管理权力如何使会计从过去的添补者(配角)变成了主角的[3]0 19世纪前,复式簿记还谈不上有什么重大影响,主要用于财务管理、检查账目或作为成本控制最基本的形式,在时间方面则往往着眼过去而不是未来,它是记录过去而不是预测或计划未来的手段。19世纪4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运用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成为会计功能的一个发展方向.于是以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为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预பைடு நூலகம்从理论到方法都还不够成熟。预算管理先应用于政府机构的财政收支计划,后来才逐渐推广到工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2.1.2物质资源的规划与控制阶段
钱得勒在其《看得见的手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描述了现代工商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如何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现代工商企业的兴起和早期成长过程在此之前可以告一段落,战后的经济衰退显示出在大型综合的工商企业的组织结构中,还存在着需要加以调整的重大缺陷。企业组织改革的结果是制度化管理的推行和权责分明的层级组织的形成,以及对企业物质资源控制的加强。预算管理也随之进入了物质资源的规划与控制发展阶段。
美国人维恩·刘易斯在《预算编制理论新解》中虽未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他所提的内涵、方法与后来的零基预算相一致。
王斌、李苹莉在《预算目标确定与分解的理论分析》中认为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涉及多方权利和利益调整的政治过程。同时在《组织、设计、管理控制系统与财权安排》(会计研究,2003.3)中认为“企业战略决定公司组织结构和组织权力划分”。
1.1.1预算管理产生的背景
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初,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和货栈、客店等业主制,企业老板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市场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19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个人独资和合伙兴办一个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己经不可能。于是股份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公司制已成为工商企业的标准组织形式。与此同时,公司规模急速膨胀,业务量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对公司经营进行高效率的管理。预算管理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第2章全面预算管理的历史演进
2.1预算管理的历史演进
预算管理在现代工商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深受企业管理思想、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环境等变量的影响。从预算管理的发展历史看,它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会计管理功能延伸的阶段,物质资源的规划与控制阶段,组织资源的计划与控制阶段,后预算管理阶段①。
预算管理在该阶段的特征表现为(1)强调计划、控制.“预算”( budget)一词起源于法文bougette,意思是皮革制成的袋子或公文包,引申为财政大臣公文包中的下年度的岁出岁入预算数。当时预算管理主要是对下年度的财务收支进行规划、控制;(2)功能单纯,方式、方法较为简单、粗线条。因为刚刚起步,处于幼年期,因此其具体的操作还比较稚嫩,功能也仅限于计划、控制等方面.
与现代公司制相伴诞生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即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现代公司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和拓展经营领域,企业管理过程日益复杂,资本所有者由于经营能力所限,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经营管理。这在主观上也使得公司采取高效率的管理方法成为可能.
1.2文献回顾
公元1215年,英皇签署的《大宪章》中规定:“英皇未获得议会同意不得征税”。从此产生了预算的观念。1921年,美国颁布《预算与会计法案》,进一步扩大了预算控制思想的影响。它使得预算管理的职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些企业均采用预算管理方法。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的著作《预算控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的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
苏寿堂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中提出要建立以目标利润为预算编制起点的预算编制模式。于增彪、梁文涛则在《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一文中建议按每股收益为起点编制预算。王斌则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一文中提出按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选择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
瓦顿(Wharton )在1995年出版的《年度红利契约中业绩评价标杆的选择》中指出,非财务指标是体现经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
目标、策略及方案的正式表达。
预算的职能是什么(Al。威尔士(Welsch )教授提出三大职能学说,即计划职能、控制职能、调整职能(Welsch. 1976);安冬尼( Anthong)提出了计划、传达、动机形成、业绩测定四大职能说(Anthong. 1975);而德克斯塔( Decoster )硕士学位论文则提出了预测、计划、权限付予、业绩测定、传达五种职能(Decoster,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