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问卷设计中如何编写封面信和问卷填写说明

问卷设计中如何编写封面信和问卷填写说明

问卷设计中如何编写封面信和问卷填写说明[字号:大中小]2004-02-10一、封面信(卷首语)的编写封面信,即问卷说明,是调查者在调查问卷显著位置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信,一般出现在封面。

封面信的编写不可啰嗦,要求言简意赅。

消费调查中封面信大致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我是谁。

(介绍该项调查主办单位)2、我们要调查什么。

(概述该项调查的主要内容)3、我们为什么进行这项调查。

(简要阐述该项调查的目的)4、我们为什么找您作调查。

(主要应说明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义)5、我们的调查有什么用。

(应告诉被调查者该项调查是正当的、有意义的,不可暗示这项调查将导致特别利益)6、我们的调查不会有损于被调查者的利益。

(着重强调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2003年完成的“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问卷”中的封面信:尊敬的消费者:您所参加的调查是由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的全国性调查。

您的真实回答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当前农民消费状况、农村消费环境状况和农业生产状况,为各级消协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的各项工作打好基础。

调查所涉及到的个人及家庭资料部分,我们将依法予以保护。

感谢您的参与!中国消费者协会二OO三年五月”二、问卷填写说明的编写:问卷填写说明是告诉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地填答问卷,或者提示调查员如何正确完成问卷访问工作的语句,对回答该问卷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带有共性的要求进行逐一提示。

不过,问卷中个别题目由于填答要求特殊,可以直接出现在问题之后。

总之,要把调查问卷中有可能使被调查者不清楚、不明白、有疑问、难理解的地方,有可能阻碍被调查者顺利回答问卷的地方,都需要给予说明。

编写问卷填写说明时一般要把以下4点交代清楚:1、限定回答范围。

(比如,标明“单选题”则说明此题只填一个选项)2、指导回答方法。

(比如,“请在合适的方框内划‘√’”)3、指导回答过程。

(比如,“请按照调查问卷的提问和填答要求逐一填答,以免漏答”)4、规定或解释概念和问题的含义。

(比如,对房间统一口径为“计算房间数量时应包括厨房,但不包括洗澡间和卫生间(厕所)”)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2003年完成的“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问卷”中的问卷填写要求:“请按照调查问卷的提问和填答要求逐一填答,以免漏答。

除非特别说明,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选题,请在选定的序号上划“√”。

每个“【】”中只填一个选项。

凡选择“其它”选项,请在“”注明。

遇有“不适用”或无法回答的问题,请尽量在该题旁边写明原因。

”(撰稿:皮小林)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三、调查问卷的结构一个完整的问卷,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调查标题、卷首语、指导语、个人特征资料、问题与答案、编码、结束语等,可参见。

(一)调查标题一般来说,在调查问卷的最开始,应该问卷的标题出现。

问卷的标题可以明确地概括出调查的目的,但有时为了获得真实的信息,在问卷标题中可以不说明调查的真正目的,或者把标题写的笼统一些,模糊一些。

(二)卷首语每个问卷的前面都必须有一段前言或卷首语,主要是简单向被调查者介绍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意义、施测方的身份、填写要求等。

用于拉近和被调查者的关系,赢得被调查方的信任与合作。

如:(三)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解释和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

对于简单的问卷,指导语可以在卷首语中一并说明;复杂一些的问卷,可以先在卷首语中总体概括阐述,再在问卷正文部分每种题型之前给出具体的答题指导。

指导语应该明确答题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应放在突出、易见之处,经常用不同的字体或方框标出,以示于问题的区别。

对于复杂、困难的内容,还可以举个例子说明。

如:(四)个人特征资料在调查研究中,个人特征资料往往是作为一种自变量来考虑和使用的。

在原因的分析与特征的比较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

一般教育调查研究所需要的个人特征资料包括:个人基本状况(年龄、性别、工作所在地、职业、岗位或职务、工作年限等)、受教育状况(教育程度、就读学校、在学年级、成绩等级、业余爱好等)、家庭环境状况(家庭人口总数及构成、父母职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

(五)调查问题及答案问卷的正文主要有要调查的问题及答案。

它们是问卷的中心部分,也是获得所需信息的关键部分。

如前所述,根据问题的作答方式,可以将调查问题划分为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和混合型问题。

开放型问题是一种自由作答的问题,对答案没有限制。

封闭型题目又可以根据备选答案的提供方式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排序或赋值题、分叉题等。

1.单选题:要求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唯一答案的题目。

如:你的受教育程度是()A.中专以下B.中专C.大专D.本科E.本科以上2.多选题:答案不限,可以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及以上的答案。

如:你最喜欢那个阶段的学习生活?( )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3.对错判断题:要求被调查者做出是否判断的题目。

如: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划“√”,相反划“×”。

()我个人能接受教师聘任制度。

()我认为当前我们学校所实行的教师聘任制流于形式。

()我认为教师聘任制的前景是好的。

()……4.排序或赋值题:要求被调查者将所给答案按一定的顺序排序或者赋值;有的已经给好了几个程度(或几个隐含的编码值),直接要求被调查者从这几个程度中选择。

如:您对教师的下列各项待遇的看法如何(请在适用的方格内打√)非常满意满意无所谓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工资待遇□□□□□业务培训□□□□□参与管理□□□□□职称评定□□□□□科研条件□□□□□……□□□□□5.分叉题:这类题目常常要求被调查者依据对某一题目的回答而跳过一些题目。

这种题目中,要清楚指明应该跳过那些题目进行回答。

如:你是独生子女吗?A. 是的B.不是的→请跳过问题4至问题8,直接从问题9答起。

(这里的问题4—问题8都是询问有关独生子女方面的情况,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显然就是无意义的,因此通过跳答指示,让他们从问题9开始回答。

)(六)编码为便于统计处理,一般要给每一个问题及答案编上数码。

编码工作可以在问卷设计时就变好,即预编码;也可以在问卷回收后再进行编码,即后编码。

对那些问题比较灵活,开放性问题较多的问卷,一般采用后编码。

编码一般放在每一页的最右边。

(七)问卷结束语问卷结束语主要表示对被调查者合作的感谢,记录下调查人员姓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

结束语要简短明了,有的问卷也可以省略。

浅谈高校应如何应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频发的现状作者:张晓群张力堃栏目:科教纵横添加时间:2010-6-7 10:12:17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甚至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频发。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严重后果不仅是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伦理价值观深层次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认知生命·学会生活”的教育对策,希望能通过高校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认识这一方法,已达到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目的。

关键词:自杀;生命;生活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000-0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杀每年造成全球约100万人死亡,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

根据我国研究机构调查显示,我国现在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全世界每年的自杀率为10/10万,我国的自杀率为23/10万,我国高校自杀率则为2/10万,从表面看来,这一比例看似不大,但因为高校大学生所在群体属于群居,且有成长经历和思想状态基本相同的特殊性,所以造成的危害较大。

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中2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

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来已在30%以上。

心理危机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能否在危机转化成心理疾病,并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之前尽早解决,而这一工作需要一些可以依赖的人和机构来完成,家长和社会无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作为与大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老师和学校成为了担当这一角色的不可多得的人选。

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学校和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但不可否认,在现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对高校在校生进行全面的完整的心理干预较难实现,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从内因上根治这一非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可行的。

一、认识原因,找准教育重心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甚至导致严重后果的原因千差万别。

究其外在原因,选择轻生的学生可能遭遇了他们自认为是人生重大挫折的事,而这种挫折是无法治愈的,比如学习失败、感情失意、生理疾患、家庭变故、就业困难、经济压力,等等。

经过层层选拔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无疑让他们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值,一旦遭遇不顺,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及心理落差,这些常常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严重后果的直接诱因。

而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对生命的认识不足。

新一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到大都有父母替自己排忧解难,到应该学会自己去处理问题时,常常对困难的估计不足,并且抗挫折的能力较差。

与此同时,这些同学都没有树立起牢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考虑自己的轻率行为会给社会及父母造成的不可估量的伤害。

就这一点而言,他们都是自私的,而这些恰恰才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深层原因。

二、认知生命,感悟生命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冠军产品,只有跑在最前面的最幸运的精子才能与卵子结合获得活下来的机会。

成为受精卵之后,又要经过十个月的小心呵护才能健康的出生,而你年少时种种的不小心也会导致生命的灭失,我们在父母、老师、社会的关爱和细心照料之下才能活到现在二十多岁的花样年华”,一位老师在一堂特殊的认知生命的课上这样讲到。

而在场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被深深的感动了,为生命的意义所打动。

高校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对知识强化的、僵化的教育,对生命常常缺乏认知,而“认知生命”的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大学生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

教育作为传承文明,教化人类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工具向来关注人的发展、引导人追寻生存的价值、领悟生命的真谛、追寻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认知生命”的教育,使其对自身价值重新进行衡量,从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到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最终达到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层次,从而让其感受到要珍惜,生命并非草芥。

三、学会生活,提高生存能力生活,是“人”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方式,是与“他我”发生关系的媒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