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课件PPT6

货币银行学-课件PPT6

41
A.恢复或新建4家独立经营、企业化管理的 专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
1984.1.1,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承办人行 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人行专门行使中央银 行职能
1986年7月,国务院开放商业银行准入,恢复 交通银行为全国性综合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于 1987年成立,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 1988年成立,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1992年 成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3年
•将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人行体系
31
2、“一五”时期高度集中(“大一统”)金 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953-1957
B.另外,1954.6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 构,人行的区行也随之撤销,形成 了人总行对全国金融活动的统一、 垂直、集中管理和领导的体制 至此,中国“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已 初步形成
32
C.“统存统贷”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
42
附件2.欧洲货币体系
欧洲中央银行 欧洲投资银行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No. 43
欧洲中央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简称欧洲央行,是根据1992年《马斯特 里赫特约》的规定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成 立的,是为了适应欧元发行流通而设立 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 的产物。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
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和管理 的特殊性
(四)中央银行的特点
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 务、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时, 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和作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二)银行的银行 (三)政府的银行 (四)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
30
2、“一五”时期高度集中(“大一统”) 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953-1957 A.1954年10月,隶属于财政部的建设银行建立
人行设立农村金融管理局,管理全国农村金 融业务
•1955年成立的中国农业银行,1957年8月撤消 经办的农贷业务转交人行统一负责办理
•随着农业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的发展,到 1956年全国有农村信用合作社10.3 万个,全国97.5%的乡建立了信用社, 基本实现农村信用合作化
No. 44
欧洲投资银行
欧洲投资银行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 合资经营的金融机构。根据1957年《建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的 规定,于1958年1月1日成立,1959年正式 开业。总行设在卢森堡。
C.在华的外国银行继续营业须服从政府管理
1952年后,多数外国银行退出,仅 剩汇丰和渣打(麦加利)两家英商 银行
1952年,对私营金融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
•成立了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办理 私营工商业存贷款业务的专业银行
26
D.对新建立的金融体系进行了调整 •中国银行从独立经营改为与人行的国外业
务局合署办公 •交通银行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由财政部
1、1978—1993: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 改革探索与架构初建
在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拉开了 序幕
40
A.恢复或新建4家独立经营、企业化管理的 专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
1979.2中国农业银行恢复,3月中国银行从人 行中分离出来,成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1982 年改称国家外汇管理局并入人行,1990年又从 人行分离出来); 为适应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将绝大部分财 政分配渠道的资金改变为由银行分配渠道进行 再分配 建行独立(1985)
1966.5-1976.10,中国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
金融机构受到冲击,不少银行合并,保险业也 逐步消失,保险机构名存实亡 放松金融管理,银行贷款发放失去控制且挪用 严重,货币发行过多,储蓄、国外保险业务和 侨汇业务等金融业务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36
文革时期的金融体制处于无序变革中
1969年到1978年1月,国务院所属各部、 委、行、局精简合并,人总行并入财政部合署办 公使集中统一的金融体系解体。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作用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和作用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相比的 特点
业务内容、业务对象、业务目标 、机构地位
(二)中央银行与一般政府管理机 构相比的特点
调控手段、调控方式、与政府的 关系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 和作用
FED, 欧洲中央银行
2. 独立性弱的中央银行
原意大利中央银行,中国央行
3. 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
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
(一)非营利性 (二)流动性 (三)主动性 (四)公开性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再贴现和再贷款 有价证券 黄金和外汇储备 财政借款
28
(一)新中国计划金融体制的 建立与发展
1949-1978,中国经济在计划经济轨道上运行 中国金融业主要任务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战 略和计划配置机制需要,为国民经济提供资 金支持
29
2、“一五”时期高度集中(“大一统”) 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953-1957
“一五”时期是我国由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金融业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金融 组织体系和金融管理体制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负债 货币发行 国库及公共机构的存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 央行票据余额等其他负债
所有者权益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四、中央银行的资金清算业务 (一)集中办理票据交换 (二)结算交换差额 (三)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国际清算银行 - 主要业务
处理国际清算事务 办理或代理有关银行业务。买卖黄金和货 币,证券,贷款或存款 定期举办中央银行行长会议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央银行的创立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初创时期
1. 瑞典银行:1656年创办,1668年国有 化,1897年垄断货币发行权 2. 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有权发行 纸币;1833年扩大货币发行权 3. FED:1914年,1797年第一银行, 1816年第二银行,自由银行时期。
“存款往上交,贷款看指标”
•全国由上到下,所有的信贷资金不论是来源 或用途,完全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存统贷下 管理;
•各级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上缴总行统一使用。 •银行的各种贷款则由总行按核定的计划指标
逐级下达,各级银行在其指标内发放贷款。
利率管理体制(由人总行制定,报国务院审批后执行) 外汇管理制度(统收统支,以收定支,不准买卖外汇)
第六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 二、中央银行的创立和发展 三、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 (一)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二)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三)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四)对金融业实施监督与管理的 需要 (五)满足政府融资的需要
No. 23
附件1、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初 步形成(1949-1952)
A.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建立新中国的金融体系
1948.12.1,在解放区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 西北农民银行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 统一发行人民币。
“边接管,边建行” 通过逐步收兑各解放区货币,建立起了 独立和统一的货币制度 同时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农业合作 银行和信用合作组织
34
3、“大跃进”及其后期计划金融体 制的强化(1958-1965)
B.在1963-1965年的三年经 济调整时期,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 针,并且重新重视银行的作用
《关于改变信贷管理体制的通知》: 金融管理体制又重新恢复到集中统 一管理的模式。
35
4、文革时期金融体制的混乱
领导 •撤消了农业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由
中华合作联合总社划归人行领导 •1949-1950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总
管理处均由上海迁入北京
27
E.集中管理外汇
•建立外汇指定银行的管理制度 •制定统一的人民币汇率 •实行供汇和结汇制度
独立的人民币制度、统一的金融机构 体系和严格管理的外汇制度的建立,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金融体系的 初步建立。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形式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形式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一家,总分行制 二元式:中央和地方两级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货币委员会 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银行公会 ,汇丰、渣打和中国银行港币发行,汇 丰票据交换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二)独立性的判断标准 1. 法律赋予中央银行权利的大小 2.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隶属关系 3. 负责人产生的程序、任期长短、权 利大小 4. 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 5. 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是否有政府人 员参加,权利如何。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类型 1. 独立性强的中央银行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一)发行的银行
垄断货币发行权
(二)银行的银行
集中准备金存款、充当最后贷 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三)政府的银行
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信用、代表政府 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四)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量进 行调节、实施宏观金融的监督和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