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② 灰化:目的是蒸发除去有机物以减少原子化阶段可能产 生的烟雾,蒸发除去低沸点的基体元素以减少原子化阶 段可能产生的基体干扰效应。在灰化过程中待测元素的 含氧酸盐会转变为氧化物。灰化温度要用足够高的温度 和足够长的时间。
③ 原子化:待测元素在高温下解离为气态原子,产生原子 吸收信号。原子化温度应该选择能测定最大吸收值的最 低温度。原子化温度越低,石墨管的寿命越长。
北京普析,TAS-990F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AA-6300CF原子吸收光谱仪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⒈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10 -6~10-9 g;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10-9~10-12 g;
⒉ 干扰少,分析精度好; ⒊ 分析速度快; ⒋ 应用范围广; ⒌ 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
积分吸收系数在实验上很难测量,1955年Walsh——空 心阴极灯。此锐线光源的提出,从实验上解决了A测定 的问题。
8.2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部件:
一、 光源
光源能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获得较高的灵 敏度。
⒈ 光源应满足如下要求;
⑴ 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 ⑵ 能发射锐线 ⑶ 光谱纯度高 ⑷ 辐射光强度大, ⑸ 稳定性好。
第八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S)
8.1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概述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根据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 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测定被测元素含量。
三、原子吸收的测量
比耳定律 A =εb c dI k Idl k :吸收系数
积分:
It dI I I0
t
0 k dl
It
I 0 e kl
积分吸收系数:
k d
e2
mec
fn0
积分吸收与单位体积火焰介质中的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因此火焰中的基态原子总数可看作是原子总数,故积分
吸收与单位体积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原子数成正比。
8.3 定量分析
1. 标准曲线法
对样品比较了解、方便。标准曲线最好为直线过原点,但 也可不过原点,不是直线。
2. 标准加入法
标准曲线必须过原点,且为直线,共存成分复杂,基体效 应大可用此法。
a. 加一次标准加入法
A A
x = kcx = k Vxcx
Vx
+ Vs cs
③ 贫燃火焰: 燃气小于助燃器的比例(1:6),燃烧完全,氧化性 强,温度低。适宜于易解离、易电离的元素测定。
2. பைடு நூலகம்热原子化器
在电热原子化法中,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已成为 痕量元素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电热原子化法是将固 定体积的试样注入可被加热的石墨管中,在惰性气体的 保护下通电加热后(10V,300A;2000~3000℃), 试样迅速加热原子化,得到峰形吸收信号。信号的峰 高和峰面积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② 雾室:除去大雾滴,并使燃气和助燃气充分混合, 以便在燃烧时得到稳定的火焰。
③ 燃烧器:试液的细雾滴进入燃烧器,在火焰中经 干燥、融熔、蒸发 、解离后,产生大量基态原子。
⑵ 火焰的类型
按照燃气和助燃器的比例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 中性火焰: 燃气和助燃器比例与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相近(乙
炔-空气火焰为1:4),具有温度高,干扰小,背景低等特点, 多数元素在此测定。 ② 富燃火焰: 燃气大于助燃器的比例(1:3),火焰呈黄色,燃 烧不完全,温度略低,干扰较多,背景高。
④ 净化:在结束一个样品的测定后,用比原子化稍高的温 度加热石墨管除去样品残渣。净化温度一般在2700℃~ 3000℃,净化时间约3~5s。
三、分光系统
常用的分光元件是单色器。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出 射狭缝和色散元件(光栅)组成。作用将待测元素 的共振线与邻近吸收线分开。
四、检测系统
检测器、放大器、对数转换、显示记录装置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阵列
⑵ 结构: 如图所示
石墨管形状: 标准型 (长28 mm,内径6.5 mm,外 径8 mm) 外气路中Ar气体沿石墨管外壁流动,冷却 保护石墨管;内气路中Ar气体由管两端流向管中心, 从中心孔流出,用来保护原子不被氧化,同时排除 干燥和灰化过程中产生的蒸汽。
⑶ 石墨炉原子化的升温程序:
石墨炉工作时,经过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 四个阶段。 ① 干燥:主要作用是脱溶剂,目的是防止试液在原子 化过程中发生飞溅或在石墨炉流散面积大,干燥温度 应稍高于溶剂沸点,干燥时间与样品体积而定,一般 是样品体积乘1.5-2秒(20~60s)。
⑴ 电热原子化法与火焰原子化器法的比较:
① 灵敏度高 基态原子在吸收区停留时间长 (1~10-1 s),比火焰法高1000倍。
② 绝对检出限低 (10-9~10-12)。 ③ 试样用量少,一般在10~100μL之间。 ④ 能分析粘度大的样品及固体试样。 ⑤ 精密度较差;背景吸收较高;操作过程比火
焰法慢,采用自动进样装置可以提高仪器的 精密度。
2.空心阴极灯
⑴ 结构:
阴极: 可由待测元素的纯金属或合金制成 阳极: 为钨棒上面装有钛丝或钽片作为吸气剂吸收杂 质气体。 管内充气:0.1~0.7 kPa压力的氩或氖气。
⑵ 空心阴极灯的原理
在两极加100~400V的直流电压,即可产生放电。阴极发 射出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并与惰性气体碰撞使 之电离,产生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内壁猛烈撞击, 使阴极表面的金属原子溅射出来,溅射出来的金属原子再与 电子、惰性气体原子及离子发生撞碰而被激发,发射出特征 元素的线光谱。
用不同待测元素作阴极材料,可制成相应的空心阴极灯。
⑶ 光源的调制
光源的调制的目的是将光源发射的共振线与火焰的干扰辐 射区别开来。
二、原子化系统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变气态原子蒸气的过程。
原子化方法包括:火焰法、无火焰法-电热原子化 器、氢化法和冷原子化法
1.火焰原子化装置
⑴ 雾化系统:
① 喷雾器:火焰原子化器中的重要部件,将试液变 成细雾,雾滴越细,产生基态原子数越多。采用 同心圆喷雾器和玻璃雾化器,雾化效率为5~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