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途径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途径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影像资料拍摄内容:(总时长20分钟)1 秸秆综合利用的目的及意义时长:3分钟1.1 秸秆的种类秸秆资源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主要资源。

循环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可再生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农作物秸秆是指籽实收获后剩下的含纤维素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包括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

拍摄内容:文字介绍,配合常见秸秆种类图片(需要准备秸秆种类);时长:10s1.2世界秸秆产量全世界秸秆年产量约29亿吨,其中小麦秸占21%,稻草秸占19%,大麦秸占10%,玉米秸占35%,黑麦秸占2%,燕麦秸占3%,谷草占5%,高粱秸占5%。

农作物秸秆中有66%直接还田或作为生活能源而被烧掉,19%作为房屋建筑材料或蔬菜生产覆盖材料等,12%作为反刍家畜的粗饲料,剩余3%为手工艺品的原料。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10s1.3我国秸秆产量及分布特点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7亿吨,相当于天然草地生产干草的50倍。

但由于秸秆饲料质地较粗糙,纤维素含量高,营养成分含量低,适口性差等因素使秸秆的消化利用率极低,大部分秸秆未被充分利用。

水稻、玉米。

小麦等作物秸秆是我国秸秆资源的主要类型,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0%。

其中玉米秸占37.5%,稻草秸占24.2%,小麦秸占18.3%(2005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的主要农区和西南部分省市。

50%以上秸秆资源集中在四川、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黑龙江和浙江9省,最低是西藏。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15s1.4我省秸秆产量及分布特点贵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4500多千公顷,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2700多万吨,其中水稻秸约860万吨,玉米秸570万吨,小麦秸120万吨,豆秸60万吨,油菜秆570万吨,烤烟秆90万吨,花生秸10万吨,薯类藤420万吨。

水稻、玉米、油菜、薯类等农作物秸秆是我省秸秆资源的主要类型,占资源总量的89.7%,其中稻草秸占31.9%,玉米秸占21.1%,油菜秆占21.1%,薯类藤占15.6%;其余秸秆类型仅占资源总量的10.3%。

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区域产量特征(单位:万吨)地区稻草秸玉米秸小麦秸大豆秸薯类藤油菜秆烤烟秆贵阳市52.00 30.97 4.43 2.05 17.86 45.88 5.16六盘水市23.58 75.07 10.08 1.90 20.86 4.76 2.41遵义市214.96 125.22 33.53 5.78 184.96 198.52 22.46安顺市75.65 38.48 5.67 1.57 3.64 53.09 2.66黔东南州159.62 27.42 3.07 2.38 50.80 48.10 3.32黔南州125.04 57.78 11.85 2.55 29.16 62.82 7.77毕节地区52.02 186.42 34.73 12.53 128.22 76.22 26.08铜仁地区101.85 46.48 15.18 3.35 79.06 64.85 9.27黔西南州69.22 78.28 20.58 1.20 6.64 19.61 7.00 我省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不均。

稻草秸产量较高在遵义、黔南、黔东南和铜仁4个地区;玉米秸产量较高在六盘水、遵义、毕节和黔西南4个地区;薯类藤产量较高在遵义、黔东南、毕节和铜仁4个地区;油菜秆产量除六盘水和黔西南州产量较少外,其余各地州市产量均较高,以遵义地区产量最高;小麦秸以遵义、毕节和黔西南州产量较高;豆秸以遵义和毕节地区产量较高;烤烟秆以遵义、毕节产量较高。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40s1.5秸秆资源的特点秸秆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广泛分布性和低污染性的特点。

秸秆资源可通过光合作用重复生产,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世界广布,既可再生,又可运输与贮藏;含氮、含硫量低,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和NO 含量较低,CO2的净排放几乎为零,可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

秸秆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含少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及水分,含有大量的不易分解的粗纤维及无氮浸出物。

不同作物秸秆营养价值差异较大。

作物光合作用的生物产量50%在籽粒中,另50%贮存在秸秆中,秸秆的营养价值因种类不同,差异较大。

秸秆是许多反刍动物主要的饲料来源。

不同作物秸秆营养成分含量(%)名称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水分灰分钙无氮浸出物磷油菜秆 2.14 5.48 46.17 5.02 0.83 0.09 31.00 9.27小麦秸 1.28 3.6 40.20 5.25 0.20 0.1 35.90 0大麦秸 1.6 6.4 33.4 12.9 7.9 0.13 37.65 0.02玉米秸 1.03 3.7 31.42 5.54 0.35 0.08 51.30 6.52豆秸 2.70 1.11 51.70 3.16 0.53 0.03 34.70 6.65谷草 1.4 3.1 35.60 13.5 8.5 37.90花生秸 2.4 13.2 21.8 7.1 6.0 2.8 46.60 0.1甘薯藤 2.7 8.1 28.52 10.4 9.7 1.55 39.00 0.03稻草0.8 3.8 32.57 6.0 14.7 0.15 41.80 0.18 秸秆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秸秆是有机肥的充足来源。

据研究,农作物秸秆平均含氮0.6%,磷0.3%,钾1.0%,含碳为40%-50%,还含有有机质和微生物。

还田1000kg作物秸秆就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150kg,每1公顷土地一年还田鲜玉米秸秆18.75吨,则相当于60吨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相当于281.25kg碳铵,150kg过磷酸钙,104.75kg硫酸钾,并且还可以补充其他各种营养元素。

秸秆具有较高的热能价值。

据测算秸秆的热能相当于标准煤的一半,1kg麦类、稻类、玉米、大豆、薯类、杂粮、油料、棉花产生的热量分别为:3500,3000、3700、3800、3400、3400、3700、3800kj。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60s1.6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目的及意义据资料统计,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每年秸秆产量约7亿吨。

在过去,农作物秸秆多作为燃料使用,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供应的改善,剩余农作物秸秆数量越来越多,据估计每年已达4亿吨左右。

大量剩余秸秆的随地堆弃和任意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事故、堵塞交通等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同时,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蕴含着巨大的生物质能量,它的资源化利用,对节约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15s1.7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社会效益:秸秆能源化利用,使得田间地头、乡村街道不再有大量秸秆堆放,避免安全隐患,消除了秸秆长期堆沤排放的难闻气味,改变了环境卫生,使乡村容貌更加干净整洁,使广大农民讲文明、讲卫生,精神面貌发生变化,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使冬季采暖投入成本降低,进而提升了农村冬季取暖水平,使农户室内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业过量秸秆还田带来的弊端。

生态效益:与矿物能源相比,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属于清洁能源,有助于国家环境建设和CO2减排,生物质生产和能源化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可纳入自然界碳循环,实现CO2零排放;生物质含氮量和含硫量均比煤少,不易造成有害气体的排放。

能源效应:1kg秸秆相当于0.49kg标准煤,使用秸秆代替煤,可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煤的使用率。

经济效益:用河北省冬季取暖节能示例计算:以秸秆压块为燃料,配套使用直燃式秸秆采暖炊事炉具,可以有效减少农民支出,促进农民增收,安装使用1台生物质采暖炊事炉具1个冬季可利用农作物秸秆6吨,代替燃煤4吨,节约开支2000多元,如果与沼气池互补使用,每户全年与使用燃煤相比可节支6000多元。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30s2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途径2.1国外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丹麦、瑞典、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主要用秸秆进行发电,丹麦是世界上首先用秸秆发电的国家;美国、巴西热衷于让秸秆变成乙醇燃料,供汽车使用;加拿大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玉米秸秆除加工成饲牛饲料外,主要用于粉碎还田;日本主要是将秸秆混入土中做肥料和做粗饲料饲养家畜,也在积极挖掘秸秆的燃料转化潜力;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主要利用秸秆进行粗饲料工厂化加工;英美等国正在进行秸秆制造人造板的生产和深入研究。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30s2.2国内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我国农作物秸秆目前主要用于农村生活能源和家畜饲料,占秸秆资源总量的67.8%,15%左右用于还田或收集损失,15.6%的废弃或焚烧,只有2.2%的用于造纸原料。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环保、清洁的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目前,我国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资源化利用途径有:秸秆肥料利用技术,秸秆饲料利用技术,秸秆原料利用技术以及秸秆能源利用技术,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机生产实践都取得了一定得成果,但是技术还不成熟,主要是秸秆种类结构复杂,致使能量转化率不高,利用率低,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主要用途及所占比例主要用途所占比例(%)秸秆(万吨)造纸 2.2 1553饲料20.1 14487农村生活能源47.1 33986秸秆还田及收集损失15.0 10813废弃或焚烧15.6 11246合计100.0 72084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50s2.3秸秆资源利用途径时长:10分30秒2.3.1秸秆能源利用技术利用秸秆富含的生物质能量,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其转化。

目前主要有秸秆燃烧发电、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气化生产秸秆煤气、干发酵生产沼气、压制成块状、棒状和颗粒状燃料等能源利用技术开发。

利用秸秆发电主要在北欧国家。

据统计,每燃烧15万吨秸秆,可满足几十万用户的年供热和用电需求。

秸秆的成本较煤、油、天然气便宜,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还田利用。

所有秸秆类型均可利用。

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分为液态发酵法和固态发酵法。

液态发酵法工艺以甜高粱秸秆为主,固态发酵法工艺以玉米秸秆为主。

我国可用作乙醇生产的秸秆资源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0%左右,约为1.4亿吨,以玉米、小麦、稻草三类秸秆为主,每年三类秸秆可生产乙醇约2363万吨。

生产乙醇后的酒糟是优质的饲料原料。

秸秆热能气化技术已在山西普遍推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