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基本特点•国家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政治上的门阀世族制度(二) 社会思想特点1•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出现了重视个体价值的社会思潮。

•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社会思想特点2•“玄学”兴起。

魏末正始年间,学者何晏、王弼以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注释《老子》,标志着玄学的诞生。

•玄学的核心是老庄学说,但不等同于老庄学说,还结合了儒家经义。

•玄学的基本特征: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

•玄学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辨热情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

•从玄学论辩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机智,则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三)佛教、道教的发展佛经被大量翻译,佛寺遍布大江南北。

•佛教迅猛发展,很快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

•佛教带来了它所特有的艺术。

不仅影响了此时的文学,还对此后的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道教史上第二次勃兴时期。

•很多著名的士族大姓均信奉道教。

•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著《抱朴子》,创立了完整的神仙道教理论体系。

(四)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简文帝萧纲也有重要的文学批评言论。

“文”“笔”之分与新的文学观念的发展•《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有韵的“文”,是诗赋、颂赞、箴铭等注重文采、抒情性强的文体;无韵的“笔”,是论说、章表等实用文体。

•“文”、“笔”之分使文学与非文学的分野逐渐得到明确。

文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

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追求美,即丽。

引导文学从事美的追求。

•《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文学必须“风骨”与“词采”结合。

•钟嵘《诗品》:“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萧绎《金楼子•立言》:“至若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完全从美学特征来认识文学,把握住了文学的本质。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状况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建安时期的三曹父子及建安七子•魏末阮籍、嵇康•西晋太康时期陆机、左思、刘琨•西晋末年玄言诗兴起•东晋末年田园诗人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对后代文人思想、精神风貌、创作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诗人。

•南朝宋山水诗代替玄言诗,代表作家:谢灵运、谢脁;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鲍照•齐梁时出现了新体诗(永明体)•梁代萧纲、萧绎等的“宫体诗”•“宫体诗”的出现是萧氏兄弟寻求文学新变的结果,扩大了诗歌审美表现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

•十六国及北朝文学之士甚少。

梁末,庾信由南朝入北朝,成为融合南北诗风的诗人,促进了南北文学的合流。

•南朝、北朝的乐府民歌成就巨大。

2、魏晋南北朝的赋、骈文和散文•赋主要是抒情小赋、骈赋,代表作家:鲍照、江淹、庾信。

•骈文最为兴盛,代表作家有陶宏景、吴均、庾信等。

•散文不甚发达,代表作家:北魏郦道元及杨衒之。

3、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在南北朝初具规模,出现了大量的“志怪”和“轶事”小说。

•代表作家:刘义庆、干宝、王嘉等。

第一章建安文学•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及蔡文姬•诗歌取代辞赋成为此时主要的文学体裁,并奠定了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主导地位。

建安风骨(风力)•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建立不朽的功业是建安诗人共同的强烈、浓重的情感,使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

•学习汉代乐府民歌同时又有所发展。

语言明朗浅显、紧凑而富有力度感,风格鲜明,诗歌具有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反映了建安文学悲凉慷慨的风格特点。

第一节三曹一、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文心雕龙时序》: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魏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魏氏春秋》:外定武功,内定文学。

曹操诗歌的特点:•现存诗歌20多首,清人编《魏武帝集》,现有《曹操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其现存诗歌全部是乐府歌辞•以乐府旧题旧调写新内容,明钟惺评其《蒿里行》:“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多四言诗,为复兴四言诗的作家。

继承《诗经》而有创新。

对酒歌•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

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穀满盈。

班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穀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上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有关曹操诗歌的评价:•钟嵘《诗品》:“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

”•宋敖陶孙《诗评》:“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毛泽东:“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二、曹丕•曹操次子,魏文帝。

•《典论自叙》自称:“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现存诗歌大约40首,辞赋约30篇。

•曹丕诗歌多写男女恋情及离别内容。

•民歌化倾向,语言明白自然、通俗流畅。

钟嵘《诗品》称其诗“百余篇率皆鄙质如偶语。

”•风格委婉细致。

三、曹植•《陈思王集》,今有赵幼文校注本《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曹植个性倜傥不群、恃才傲物。

•其生活与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内容主要反映社会乱离、歌唱理想与抱负;•情调开朗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

•代表作:《送应氏》、《白马篇》。

送应氏歩登北邙阪,遥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宫室盡燒焚。

垣墻皆頓擗,荆棘上参天。

不見舊耆老,但覩新少年。

側足無行逕,荒疇不復田。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生親。

氣結不能言。

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抒发对命运的失望以及对曹丕政治集团迫害自己的怨恨。

•风格深沉悲凉。

•代表作:《杂诗》、《吁嗟篇》、《美女篇》、《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等。

杂诗其四、其五•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朝游北海岸,夕宿瀟湘沚。

時俗薄朱顔,誰為發皓齒。

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僕夫早嚴駕,吾行將逺遊。

逺遊欲何之,吳國為我仇。

將騁萬里塗,東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

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

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其诗脱胎于古乐府,却有很大的创造与发展。

既吸收民歌的长处,又改变了民歌单纯朴素的面貌。

•汉乐府民歌以叙事为主,曹植则转向以抒情为主。

如《美女篇》之于《陌上桑》。

•风骨与文采结合,尤其是辞藻华美丰富,成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多用比喻,善于安排警句,又颇讲究对偶与炼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菽(一作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关曹植诗歌的评价•钟嵘《诗品》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胡应麟《诗薮》:“子建《名都》、《白马》、《美女》诸篇,辞极赡丽,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视东西京乐府天然古质殊自不同。

”曹植的辞赋和散文•辞赋代表作:《洛神赋》•内容为虚构的作者于洛水邂逅洛神的故事。

有人认为此诗有隐喻,但无证据。

•《洛神赋》反映了建安时期文人对女性美的浓烈关注,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抒发人神相遇相恋却不能相守的惆怅,也表现了完美事物总是可望不可即的人生体验。

•以细致优美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洛神纯真美丽热情灵动的少女形象。

•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尽善尽美地描摹了她缠绵的情致,轻盈的风度,婀娜的体态。

曹植的散文•代表作:《求自试表》、《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质)书》。

•多用骈偶,情文并茂。

第二节建安七子与蔡琰•《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诗歌代表作:王粲《七哀诗》其一、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

•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诗风苍凉悲慨。

•刘桢《赠从弟》以松柏为喻写坚贞高洁的品格,《诗品》称其:“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诗风俊逸奇丽。

•散文代表作:孔融《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王粲《登楼赋》。

•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

现存作品三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后两首可能为伪托。

第二章正始西晋文学第一节正始诗文•正始至西晋立国乃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残酷杀害异己,政治极为黑暗恐怖。

•同时为掩饰政变与篡权,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教法度,形成严重的道德虚伪现象。

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兼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发展了建安文学中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

•将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从而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

•诗风曲折幽深。

一、阮籍•为人旷放不羁,不拘礼法。

有《阮嗣宗集》。

•对司马政权不满,消极反抗,全身远祸。

《晋书》本传:“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代表作: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咏怀诗》的内容•忧愤伤时,揭露政治黑暗。

如其三(嘉树下成蹊);其三十一首(驾言发魏都)•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

如其六十七(洪生资制度)•表现遭压抑的孤独苦闷。

如其其一(夜中不能寐)、其十七(独坐空堂上)、三十三(一日复一夕)。

《咏怀诗》的艺术特点与地位•完全脱离了模仿乐府民歌的阶段,具有广阔的视野与深沉的内涵。

•艺术上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形成若即若离、隐约曲折的艺术风格。

•《文心雕龙》:“阮旨遥深”。

•《诗品》及《文选》李善注的评价。

•感情抒发真诚激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组诗的方式抒情,对后世诗人产生深远影响。

•如陶潜《饮酒》、庾信《拟咏怀》、陈子昂《感遇》、李白《古风》等。

•散文代表作《大人先生传》表现其反抗礼教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二、嵇康的诗文创作•嵇康曾任魏中散大夫,有《嵇中散集》。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主张。

激烈反抗司马氏的残暴统治。

•现存五十余首诗歌。

成就突出的是四言诗。

代表作:《幽愤诗》、《赠秀才入军》。

•多写高蹈自然、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志趣。

风格清峻。

•散文见解精辟新颖,标新立异,对儒家思想多无情的批判;说理缜密透彻,笔锋犀利泼辣。

•代表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是嵇康狂放不羁个性的真是写照,也是其拒不与司马氏合作政治立场的表白。

•感情强烈;行文奔放恣肆;善用比喻与典故,形象生动;喜笑怒骂,辛辣锋利。

第二节陆机与太康诗人•太康,晋武帝年号。

此时文学注重追求辞藻华美和对偶工整,社会内容较为淡薄。

•代表作家: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

陆机诗歌的创作特点•陆机《文赋》倡导“缘情绮靡”,对当时华丽雅致的诗风起到了推动作用。

•多模拟乐府诗歌•文辞繁缛•修辞上多用对偶•诗风华丽典雅•代表作:《赴洛道中作》、《猛虎诗》第三节左思与刘琨左思西晋成就最高的诗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