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集字欣赏及剖析
临写《曹全碑》之类圆笔风格的作品,特别要注意逆行
蓄势。《曹全碑》的波画舒展而婀娜,飘逸中含刚劲,为达
到这个效果,必须做到中锋逆行,笔笔送到位。仔细观察这
幅对联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长撇要富有弹性,并宜写得长
些,“谷”字的中横波笔不宜太弯而乏力。二是相同部首要
做到同中有异,如“泉”和“水”字的不同形态,“清”和
“流”字的三点水旁。
这件作品中“共”字上横短平,波横特别舒展,且呈弧形(起
笔和收笔重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上两竖和下两点对准。
“治”字左斜右正,“幽”字左右对称。“居”字左右伸展,
“口”字要居中。
“先”字的上部两横不宜太长。下部撇收而捺放。“退”字
的走之底的捺的起笔在“艮”末行的左侧。“谷”字上两点
和下“口”相应。“尚”字上部的左右两点呈相背之势。左
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疏朗,不宜太紧,如“治”“馀”“德”等
字。要善于抓住特征,如“泉”字上部的“白”字左直右斜,
“流”字左收右放,“动”字右放左收,“雨”字首横特别长,
“山”字的横呈弧形等。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曹全碑》的结字有以下的特点:
一、有些半包围结构都呈左短右长态势,如“风”、“月”(包
括“有”“情”“明”字中的“月”)等字。
二、主笔长横蚕头燕尾,而且有较大的弧度。三、走之底的
字左紧右松,长捺向右下伸展。写隶书特别要注意布白的匀
称。即横和横之间,竖与竖之间,撇与撇之间的空间分布要
匀称,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隶书的撇的写法和其他的字体不一样,它向左伸展,和波画
一起形成了飞动的相背之势。
在这幅对联中,14个字中有11个字有撇(钩也作撇处理),
在书写时应该在角度、轻重、长短等方面有所变化。写对联
时,无论上下联,都要将每个字的重心放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而且上联和下联要左右对应,不宜参差不齐。
此外,遇到原碑有损坏的字要修补,如“长”“静”“开”等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