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座稿:航天科普知识

讲座稿:航天科普知识

的苹果猜想)卫星运行遵从的规律 是: 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地球对卫星的万 有引力(F=GMm/r2) 提供向心力。
3、天体环绕与运行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v=7.9km/s (地面附近、匀速圆周运动)
(2)第二宇宙速度:大
于或等于11.2km/s时, 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吸 引,不在绕地球运行, 而绕太阳运行。
远古人们就 梦想飞出地球探 索星空的奥秘。 嫦娥奔月是广为 留传的民间神话, 体现了人类了解 自然奥秘的渴望。
物理课本图
明初,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当 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 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 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用竹木制成, 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 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 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 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
▲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的四个“一定”: (1) 周期一定:T=24h。 (2) 轨道平面一定:赤道平面。 (3) 高度一定:h=r-R地=35800km。 (4) 运行速度一定:V=3.08km/s。
▲哪些属于地球同步卫星?
鑫诺一号、鑫诺二号 、鑫诺三号、鑫诺六号、东方红三号通 信卫星、中星六号通信卫星、中星九号通信卫星、风云一号气 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北斗导航系列卫星,等等。
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 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 体”。
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上,天文学家投票“驱逐”了冥王星。
2、牛顿设想
地面上的物 体,怎样才 能成为人造 地球卫星呢?
航天器上为什么有失重环 境?
正是因为重力(万有引力) 部分或完全用来提供向心 力,重力好象消失了一样。
美国X-37B空天飞机。2010年4月22日上演首航。 中国的“跨大气层飞行器”与之很相似,如整体造型, 前端陶瓷防热材料等。主要差异是中国的空天飞机机 身厚度较小,容载体积不如X-37B;美国X-37B为V型倾 斜双垂尾,中国的为垂直单尾翼。
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披露的轰-6 投掷空天飞行器图像。
在2007年1月中国外层空间试 验之后。2007年12月,又一种 神秘飞行器的图片被上传到互 联网,该飞行器由轰-6挂载, 其表面涂有五星红旗标志和 “神龍”(神龙)字样,这意 味着它可能是一个与“神舟” 载人飞船、“神威”高性能计 算机、“神光”高能激光等处 于一个级别的国家级科学工程。
结束语:仰 望 天 空
(2)神舟的发射
(2)神舟飞船的结构与组成 ①逃逸塔
②逃逸助推火箭

轨道舱:航天 员生活和工作 的地方。
返回舱:飞船的指挥控制中 心,航天员乘坐其上天和返 回地面。
推进舱:即动力舱,为 飞船在轨飞行和返回时 提供能源和动力。
(3)航天员工作装备与日常生活
① 工 作 装 备
②航天员在太空吃什么?
二、人类对太空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
1、天体分类
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
天体定义为三类,即行星、
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 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 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 他物体的天体。
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 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 体被称为“矮行星”,如冥王星。
③航天员在太空如何吃饭?
④航天员在太空如何上厕所?
(4)








⑨降落伞--飞船安全返回的“保护伞”
降落伞面积有1200m2,半个足球场大小,80多m长,相当于一 座26层高的大楼。制伞用的布料薄如蝉翼,伞重量仅有90多kg,做 伞筋用的布带可以耐住100℃以上的高温。经减速伞减速,返回舱 的速度从每秒150~200m减至每秒80m,最终下降到每秒6~8m。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央台报道:北斗卫星导航 工程2012年覆盖亚太 2020年覆 盖全球
▲太空有限资源:为了卫星之间不 互相干扰,大约3°左右才能放置1颗, 这样地球的同步卫星只能有120颗。可 见,空间位置也是一种资源。
4、神舟飞船系列
(1)回顾神舟发展历程
神舟一号(无人)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二号(无人)2001年1月10日 神舟三号(无人)2002年3月25日 神舟四号(无人)2002年12月30日
2、托勒密的地心宇宙
3、哥白尼的日心说
波兰哥白尼1543年《天球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对宇宙的看法从主观、神秘、原 始,上升到近代、客观、合理。触犯宗教教条,引起强烈反对与仇视。由于宣扬日心说, 布鲁诺烧死罗马广场。伽利略被宗教审判并处终身监禁,后被平反。
太阳星系
银河星系
满天星斗循环往复、东起西落,是什么 力量使日月星辰有着这样的运动规律?
(3) 两代 嫦娥 探月 比较 图
(4)嫦娥二号的两大功臣
①CCD立体相机
②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
为了寻找月球上的资源; 对这么多种元素进行测量,世界尚属首次。如果取
得成功,那将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奇迹!
嫦娥一号的第一轨原 始数据。左侧图像为 CCD相机拍下的前视、 正视、后视图片
CCD拍摄效果图
J20可执行六大战略任务:远程/持续拦截任务、远程 空战和护航任务、战区攻击任务、电子攻击任务、反卫星 武器发射平台。
J-20 与T-50、F-22、F-35有一比。
(2)中国空天飞机已成功试飞
2011年01月10日 08:18 陕西电视台: 中国官媒曝中国空天飞机已成功试飞与美 国X-37B空天飞机同步。
中国空天飞机的近距离图片(视频截图裁切放大)。 中国选择此时连续曝光四代战机、“神龙”、先进固体导 弹等一批国之利器,确实耐人寻味。
美国X-37B空天飞机:飞行速度达到音速的9.6倍,约 11700kg/h,可从普通机场起飞,可在1至2个小时内到达 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能对全球范围发生的地区冲突迅速 作出反应。号称2个小时打遍全球!
神舟五号(载人)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六号(载人)费俊龙、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七号(载人)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2008年9月25日
1999年11月20日,我 国发射了“神舟”1 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我 国首次发射了“神 舟”5号载人飞船。 前苏联/俄罗斯和美 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 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的国家。
2、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世界。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
②太空旅行的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号)——前苏联
③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洛夫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
④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
(2)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矢径 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是常数。
(3)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半 长轴的立方和周期的平方之比对
所有的行星都相同。如果用R、T
表示半长轴和周期,这条定律的
数学表达式就是R3/ T2 = k 。对
所有的行星都相同。
三、人类对太空飞行的不懈追求
1、中国古代对太空 飞行的探索与贡献
V3=16.7km/s
V2=11.2km/s
地球
V1=7.9km/s
11.2km/s>v>7.9km/s
(3)第三宇宙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卫
星将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 宇宙空间去。
4、开普勒的椭圆轨道
图1
r
Rs
υ
图2
(1)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围绕太 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 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物理与航天知识简介
2011年1月10日
长乐市教师进修校 郭纪萌
主要内容: 一、人类对太空结构的不断认识 二、人类对太空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
三、人类对太空飞行的不懈追求
四、中国现代的探索太空之路
1、人造地球卫星系列的发射 2、地球同步卫星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神舟飞船系列 5、嫦娥系列
6、军事航天
我国的飞船主要依靠表面烧蚀材料,是由玻璃纤维增强的酚醛塑 料或环氧树脂,它们在高温高压气流冲刷的条件下,发生热解、 气化、升华、熔化、辐射等作用,通过材料表面的物质损耗而带 走大量热,从而达到耐高温和保护飞船内部的目的。
5、嫦娥系列
(1)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 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 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一、人类对太空结构的不断认识
1、中国古代的宇宙论
(1)盖天说:出现于周代, 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 棋局”的天圆地方说。
(2)浑天说起于战国时期,“天 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于地外, 犹卵之襄黄,周旋无端,其形浑浑 然,故曰浑天。其术以为天半覆于 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极持其两 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 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 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 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 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 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 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 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 人"。——温家宝
谢谢大家!
⑦2001年3月23日14时,俄罗 斯“和平”号碎片已经完全坠 入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的
对 接
指定的南太平洋海域。
烧 毁
3、航天器和空间应用系统的种类
四、中国现代对太空飞行的探索与发展
1、人造地球卫星系列的发射 东方红一号
1、中国首枚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