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建筑发展
发表时间:2014-11-18T08:46:55.56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月中旬供稿作者:时晨
[导读]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智能建筑模式在发达国家中智能建筑起步早,技术趋于成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时晨SHI Chen(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沈阳110122)(Liaoning Urba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ollege,Shenyang 110122,China)
摘要院信息化的智能建筑已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而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笔者认为:提升专业化建设,借鉴发达国家智能化建筑的模式,优质智能小区建设,从而推动我国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ized intelligent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archite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intelligent building in China is still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faces many problems,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e author thinksthat: improving 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taking referenc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pattern of developed country, optimizing the quality ofintelligent village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China.
关键词院智能建筑;问题;发展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problem;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院TU18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2-0115-020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由于智能型的建筑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对建筑物进行信息科学的管理,因此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和人们的居住条件,使建筑的艺术形象和建筑的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合。
所谓智能建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通过技术的提高,把建筑的设备、服务、结构以及管理依据客户的需要,完美的体现因而,满足用户舒服、便利人性化居住环境。
其技术是基于建筑现代技术,互联网和系统控制来实现的。
1 智能建筑的现状中国的智能建筑起步较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在世界名列前茅,在1991年由日本投资,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主持设计的北京发展大厦,这座位于北京东三环路上20 层的大厦可以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
智能建筑作为一个行业和时代的标识,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只是在建筑物的某些部位用了比较完善的设备体系,体系与体系之间只是能够联动,但却谈不上集成。
近年来,以上海为代表的上海博物馆、上海金茂大厦等一大批智能建筑问世,并且这种设计理念慢慢的蔓延到各个地区,不仅仅的局限于公共建筑,现在已经在住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的智能和国外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智能化工程设计的人员的缺少,现在楼宇智能专业的兴起,能够补充智能设计人员缺少的问题,但却不能真正和建筑、结构、安装的人员完美的融合。
2 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2.1 智能建筑的设备缺乏联动智能建筑由HVAC 系统、消防系统、出入控制系统以及电梯控制系统组成,通常以上系统由不同厂家生产,由不同供应商供应,他们只考虑本身的利益,仅仅关注自己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不顾及他们之间的联动作用,现在的物业人员或者保安人员,不得不同时关注好多界面,来关注小区的设备监控,如果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联动作用,我们现在的保安室就不需要那么多监控界面,可能需要一个界面来监控整个小区的运行情况,这样也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2.2 缺乏专业化人才我国的智能建筑起步较晚,因而配套设施也不全面,尤其表现是智能建筑设计人员的缺少,往往是缺乏相应设计资质的情况下承揽相应的设计任务,尤其在弱电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导致很多设计问题留给了施工单位,造成了智能系统的不合理,设计施工质量低。
此外,设计人员的不专业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规格特别单调,并且只有市场占有率不高,一旦出现问题难以维修,这样就把问题传递到施工单位。
现在的施工单位人员由不同的专业组合而成,仅仅是组合不是集成,只是单纯掌握自己专业的东西,然而现今的集成建筑是需要综合知识的集成,能够全面独立完成或者团队完成从设计开始,到技术的应用,设备的调试以及设备的安装、以及到最后的验收直到EPC 给建设单位的一站式服务,由于缺乏这样复合型的人才,施工单位不得不招聘专业顶级人才,由于受到薪酬、施工条件不好等多方面原因,很难招聘到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专业人才。
如今现在的智能建筑只能由集成商自己完成,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他们把工程进行分包或者转包,这就会出现违法分包,会选择没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或者主体结构进行转包,或者分包工程再分包,或者没有经过业主的同意把工程进行分包,给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竣工验收中,由于缺乏复合型人才,导致验收不到位。
3 完善智能建筑的对策3.1 提升专业化建设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控制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这对于老的结构设计师、注册设备师、一级建造师带来不小的冲击,这就要求他们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学习信息控制、计算机交叉学科不断拓宽视野,积极参加智能建筑方面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能够让他们掌握智能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真正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的装修到物业管理服务上升一个档次, 让我们的建筑不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而是绿色环保的高智能建筑。
其次,高等学校或者职业技能学校应通过企业调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把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进行重新的资源整合,现在开设建筑方面的学校很多,但是和建筑相配套的智能建筑专业开设的很少,在学校重点加强理论教育,现在的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到企业中实践,或者让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来讲课,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期内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智能建筑专业化人才。
另外,各个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沟通,把好的教学方法分享,资源分享,也需要企业的人员参加,把最新的规范,最新的技术和老师进行交流,还需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装修人员以及后期物业管理服务的人员一起交流,不要自己干自己的,使我们的建筑真正做到系统上的集成,每个专业相互配合,使我们的智能建筑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3.2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智能建筑模式在发达国家中智能建筑起步早,技术趋于成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例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熟的运用智能建筑达到节能的效果、充分利用大自然产生风能,电能,太阳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延续,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正在从单体的建筑逐步向区域化、城镇化蔓延,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重要国际发展趋势,并且技术趋于成熟稳定。
正如我们知道的,德国智能建筑有上万栋,都是基于信息控制技术发展的,美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中90%以上基本上实现智能化,在一些大城市中建设了“智能化一条街”、“智能化大楼群”或“智能化城市”。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当然也离开不科学技术的支持,例如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这些知名的企业在智能化城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因而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智能化程度很高,前景广阔。
各个国家自主研发的水平,能够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3 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优质智能住宅小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度的要求也不在不断提高,不在单纯追求
面积的大小,而是追求住宅的品质,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物业管理行为,加快物业法实施,建立优质智能住宅小区定位必须准确,根据市场调研情况,确定需求对象,从设计开始直到工程的竣工验收都要围绕客户的需要,例如建立什么档次的住宅适合于什么样的人群,进而确定什么样的智能建筑,这样从根本上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又从根本上避免了功能浪费。
参考文献院[1]宋建峰.智能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3]刘晓理.浅谈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标准及设计规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8.[4]胡家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5]文毅.智能建筑有关问题探讨[J].江西建材,2005.作者简介院时晨(1980-),男,辽宁沈阳人,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智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