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周志红
发表时间:2018-06-12T16:08:57.93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2期作者:周志红[导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学生【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学生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2-0099-01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课文,产生与作者共鸣的体验。
从而更好的学习初中语文。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当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效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和交流,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从而贯彻情感教育,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艺术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会大大提升,而且语文素养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与此同时,情感教育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并把这些因素与具体的语文教材进行结合,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在情感教育中,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一种人文性工具,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综合的素质,包括学习的主动性、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世界观等。
情感教育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为主要的三个方面就是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在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有语言文字和隐含情感等。
从语文教师这个角度看,情感因素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表达等。
从学生这个角度看,情感因素体现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对教师的态度等方面。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策略
(一)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来陶冶学生情操。
1、读出情感信息。
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我们可以把它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审美的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情感。
第二类可以称为道德的情感,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
2、学会欣赏教材。
通过对优秀教材文本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在冷静的比较中发现自我,重塑自我。
当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
面对教材和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这样才能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场景,强化情感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充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通过多种媒介来助力语文教学。
例如,在讲解语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图片、音频和视频,从而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进行文章的学习,这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思路,这种情景设置能够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够大大提升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语文是以语言的交流为基础的,因此,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提升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语文阅读、语文写作和口语表达等等,这几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语文的学习过程是日积月累的,学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因此,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做到厚积薄发,这种积累不仅仅是来源于课堂,还需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例如可以在课下开展公园探秘互动、敬老院探望老人活动、少年宫文化学习活动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爱探索的天性,能够寓教于乐,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人文化的情感实践,当实践完成之后,应当及时组织课堂交流,让他们相互之间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从而达到一种提升。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开展方法和教学思路,并积极落实到实践中去,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品艳阳.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J].《教师.下》.2013.07.
[2]王俊生.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