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学原型
1、原罪原型。
2、献祭原型。
3、英雄原型。
4、救赎原型。
5、伊甸园原型。
6、撒旦原型(蛇、虫)。
7、洗礼原型。
8、方舟原型。
9、U形结构原型。
U形结构是弗莱提出来的,这种U形结构指的是故事的叙述形式和故事框架,它经历了叛教——落难——悔改——救助。
10、自然意象原型。
荣格
“情节”(complex):荣格专门研究了病人对语言刺激的种种稀奇古怪的非逻辑的反应,发现这些反应皆缘起于为意识不容的情感联想,诸如反道德的、性的联想等等。
二、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歧
改写了弗洛伊德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
意识:是一种能够被我们直接感知到的精神状态,这种直接感知到的意识内容不是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来源于无意识。
无意识包括:所有我知道,但在当时并未思考的事情;所有我曾意识到,但现在却已忘掉的事情;所有我的感觉已感知到,但并未被我的意识头脑注意到的事情;所有我不是主动地、对其不加注意地去感受、思维、记忆、渴望和做的事情;所有将塑造我,并在某些时候会进入意识的未来的事情。
坚决反对弗洛伊德把无意识圈定在性的领域。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其一、无意识作为从原始时代遗传下来的心理功能的体系,总是先于意识而存在。
其二、无意识影响意识,意识的后面并不是绝对的空无,是无意识心理。
其三、意识与无意识在心理机制上有着本质不同。
其四、在文艺研究中,荣格不同意文学艺术即幻想的特点,不赞成把治疗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方法直接运用于文艺研究。
三、几种原型
玛纳(mana),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玛纳是心理能量的一个基本概念,指源自一个人、一个客体、一种行为或事物的极其有影响的力量;也只来自于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和精神的巨大力量。
它们能产生出奇迹,并有治愈疾病的功能。
母亲(mother),无意识的、自然的和本能的生命。
“所有这些符号可以有肯定的、有利的意义,也可以有否定的、邪恶的意义。
模棱两可的例子则见于命运三女神。
邪恶的符号有巫师、龙(或任何吞食、盘缠的动物如大鱼或蛇)、坟墓、石棺、深水、死亡、梦魇和鬼怪等。
这份清单当然不是完整的;它只是表现了母亲原型的那些最重要的特征。
”
母亲情节(mother complex)对儿子的典型影响是同性恋和唐璜主义(Don Juanism)。
母亲情结对女儿的影响表现为女性本能,特别是母亲本能的膨胀或萎缩。
3、再生(rebirth),一种纯粹的“心理”现实,只能通过演说来间接体验,荣格强调,人只能转向历史,以“再生”在历史中的被理解内容来解释悬念。
精神(spirit),相对于物质而言,故而它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其最高形式即是“神”。
何谓精神,首先,精神的标记是自然而然之活动的原则;其次,它是产生独立于感知之意象的自然能力;其三,它是这些意象的唯一的自动操纵机制。
5、人格面具(persona),它表现的并不是其人人格的本来面目,它是人用他认为所该采用的方式以对抗世界的体系。
6、阿尼玛(Anima),又译女性潜倾,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意象。
阿尼姆斯(Animus),又译男性潜倾,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
为个人人格中的原型
“阿尼玛是男人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与女人交往所获得的经验而产生的……第一、它使男人获得女性特质;第二,它提供了一个男性与女性相互交往中的参照系”。
首先,每个男人心中都有女人的一种永恒形象。
其次,阿尼玛在与其相关的环境中从根上说是处于劣势的,尤其是在面对女人时,它不仅
是对本人,同时对别人也是隐藏不露。
原型事实上主要是以神话的方式显现其存在的。
神话不是客观现象的表征,而是无意识的心理象征,因而全部神话形象都是无意识的心理象征,即集体无意识的表征。
弗莱从文学史中归纳出五种基本的意象世界:
神启意象世界
魔怪意象世界
天真的类比世界
自然和理性的类比世界
经验类比的世界
原型概念有四层含义:
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如同语言的交际单位一样。
原型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具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
原型体现了文学传统的理论,它把孤立的作品联结起来,使文学成为一种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
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它把文学同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二战相互作用的媒介。
三、弗雷的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在《批评的剖析》第一篇论文中勾画了西方文学模式演变的轨迹:
神话模式——性质(kind)和所处的环境上都比其他人优越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也就是神话。
罗曼斯模式——主人公为凡人,但具有超人的能力(程度的不同),表现形式有传奇、民间故事、童话等,这是神话的初次位移;
高模仿模式——主人公的能力在程度上高于普通人,但不高于他的环境,他的行动受制于社会批评和自然秩序;
低模仿模式——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就是大多数喜剧和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主人公;
讽刺模式——主人公的能力和智力低于平常人。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是“文学原型”。
原型,是指一个把一首诗与另一首诗联系起来因而帮助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的象征。
原型批评,目标就是不仅发现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原型结构,而且揭示出连接一部作品与另一部作品的原型模式,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