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催化剂

高分子催化剂

高分子负载催化剂 齐民华
1.1 三代催化剂的概述
催化现象的发现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直 到十九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利用催化反应。 如今催化反应已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据统计85%以上的化学反应都与催化反
应有密切关系[1]。
• 催化剂的发展历经三代。作为第一代催化剂的多相催化剂 大多是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等。其优点是催化性能 较稳定,使用温度宽,容易回收重复使用,因而容易实现

外消旋体拆分,化学计量不对称合成和不对 称催化反应是以化学手段获得光学活性物质的三 种方法。其中,不对称催化提供的最强有力而独
特的优势就是手征性的增殖,即通过使用催化剂
量级的手性原始物质来选择性地生成大量手征特 性的产物。

它不需要像化学计量不对称合成那样使用大量的手性 试剂,也和发酵法不同,工艺不限于生物类型的底物,也 避免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失效媒介物的处理问题。和 光学拆分相比,光学拆分的劳动强度很高,且必然产生 50%的不合适的异构体,必须用分离步骤来除去。不对称
• 1)尺寸选择性
• 对于交联聚合物载体孔结构的认真裁制,可赋予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 化剂以明显的尺寸选择性。例如,李弘等合成了三种载体孔径不同
(32nm,20nm, 15nm)的高分子钌络合物催化剂[29]:

当用于环十二碳三烯(CDT)催化选择加氢反应时,
活性组分的利用率,活性及选择性均很低,因而
较少采用。
化学键联法是将均相催化剂通过化学键(离子键或共价 键)结合到聚合物载体上,这是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最 主要的制备方法。高分子金属络合物由高分子配体和金属络 合物两部分组成,通常两者是通过配位键或σ键结合在一起 的,其结构(1)所示。其中M 为过渡金属,L为配位基,X 为 小分子配位体。
催化反应的普遍特点是潜手性底物来源广泛,价廉易得,
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R-异构体和S-异构体同样易于 生成。因此不对称催化反应已为有机化学家所高度注目, 是手性技术(Chirotechnology)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2 合成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 1.2.1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分类
[18],和二氧化硅负载的聚丙烯腈[19]等。其它无机氧化物,如 γ-
Al2O3 , 玻璃[20]等也可用类似的方法改性。当把手性胺基醇负载于 Al2O3(5),硅胶(6)或聚苯乙烯包裹硅胶(7)等载体上时催化烷 基化反应光学产率可达中等程度[21]。
• 4)直接合成无机高分子配体

由于有机高分子配体耐热性差,易被氧化。近年来,
• 2)聚合物基体的功能化 • 通过高分子反应可以将配位基引入高分子骨架上。用交联
的聚苯乙烯树脂进行功能化反应合成高分子配体是最广泛
采用的一条途径。通过氯甲基化或锂化[13],并进一步与 亲电试剂或亲核试剂反应,可将含N,P,S,O 等配位原 子的多种功能基引入聚苯乙烯侧链[14]。 • Kagan 等通过往聚苯乙烯中引入活泼基团,再反应合成了
工业化。但一般来说,催化活性较低,反应条件较为苛刻,
常常需要高温、高压、设备费用较高。由于高温高压下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应时副反应增多,催化剂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产生多 种副产物,给产物分离带来麻烦,这不仅增加了设备投资, 而且还会引起环境污染。
• 最近几十年,发展了以有机金属络合物为主的均相催化剂,被称为第 二代催化剂。如开发合成聚烯烃,开发乙烯氧化制乙醛(Wacker Process),丙烯醛化合成正丁醛等,为化学工业带来了革命性进步 [2]。这类催化剂分散度高,活性中心均一,结构容易搞清楚,而且全
比表面大,机械强度好,价格低廉,来源广等优点。对无机氧化物表 面进行化学改性,已成为制备高分子配位体的一种主要方法。以二氧
化硅为例,可以利用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直接进行改性,引入各种功
能基团,也可将单体直接聚合到二氧化硅表面,以提高有机载体的比表 面积。如二氧化硅负载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生二聚或多聚以至失活。将它们固定到大分子配体上,可防
止二聚反应。这种活性中心的隔离,使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 稳定性并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聚合物载体上基位隔离效应 的最直接的证据是高度活泼,不能游离存在的苯炔中间体被 键联于聚合物上时,其存在寿命高达60s。
• 基位隔离效应在高分子催化方面最出色的应用实例当属
• 3) 离子交换作用
• 金属的络阴或络阳离子可采用离子交换的原理被固载于聚 合物载体上。如下面 • 两个方程所示:
• 催化剂(8)是羰基化催化剂,催化剂(9)是高效环氧化
催化剂[23,24]。
1.3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高分子效应
1.3.1 基位隔离效应
基位隔离效应是指当催化活性物种或功能基被键联在高 分子载体上以后,由于聚合链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避免或减 少了活性功能基间的相互作用。在均相催化剂中,活性中心 的紧密靠近使它们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往往在催化过程中发
• 这种新一代催化剂活性组分往往与均相催化剂具
有相同的性质和结构,因而保存了均相催化剂的 优点,如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等,也具有相同和相 似的动力学特征。同时,由于结合在高分子载体 上,又具有多相催化剂的特点,如不腐蚀设备,
容易从产品中分离与回收。

此外,许多研究表明,高分子载体不仅仅是
作为金属活性中心的惰性支持体,由于其特殊的 高分子效应,及其与催化中心,反应底物和产物 间的相互作用,可极大的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提高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这正是人们研究高分
1.2.2.1 高分子配位体的合成方法
选择配位体时要考虑其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也要考虑在实际应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因此总是 选择那些既能保证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又有较 强配位能力的配位体。根据催化反应的特点可有 选择性的合成含有特殊配位体的高分子载体。合
成高分子载体主要有如下一些方法。
• 1)配位基单体的聚合 • 将带有官能团的烯类单体进行均聚或共聚,是制备高分子配位体 的一种方法。均聚物的分子链为线型,功能基密度大,不能变化调整, 易造成活性中心相互作用而降低催化剂活性。采用共聚方法合成高分 子可以通过控制共聚单体的比例,达到控制功能基的密度,获得理想 的高分子配位体。Stille 等[12]利用手性膦单体与苯乙烯等共聚,得到 一类新型的手性高分子配体(2)与(3),它们应用于不对称氢甲酰 化反应中,均显示出较好的活性。
江英彦等合成了一类新型的高分子配体,主要是由硅,锡, 铝氨烷所组成的无机高分子配体。例如,通过在石油醚中,
二氧化硅,四氯化硅和氨气直接反应,并在高温下除去副
产物氯化胺,可以直接合成如下所示的二氧化硅负载的聚 硅氨烷配体(SiO2-Si-N)[22], 这些配体中,N 不通过碳 而直接与硅原子相联结。利用载体中的氮原子可直接与金 属离子作用制备高分子催化剂。这类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 剂的稳定性很高,可以在苛刻的条件下使用。
硅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和无机高分子金属络
合物催化剂。
1.2.2 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合成
在过去的30 年里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
制备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这些方法可大至 分为两大类:物理负载法和化学键联法。物理载 负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靠范德华力结 合,由于结合不牢固,容易造成活性组分的脱落,
④在聚合物载体上基位隔离效应是部分实现的,迄今为止
所进行的大量的研究证明不可能实现完全彻底的基位隔离
效应[28]。诚然如此,基位隔离效应是高分子金属络合物 所特有的,是有别于小分子金属络合物之处,充分利用这
一效应即有可能展现高分子金属络合物无与伦比的魅力。
• 1.3.2 载体引起选择性的变化
• 在许多例子中,高分子载体给催化剂的选择性带来了某些特殊的变化。
• 5)天然高分子配体
• 许多天然高分子,如羊毛,甲壳胺,纤维素, 明胶,
海藻酸等是在生物体内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
有二次,三次结构并带有多种官能团,而且具有
光学活性。这种稳定的结构,特殊的空间效应和 较强的配位络合能力,可使它们成为一类优良的 高分子配体。也可对天然高分子改性后加以使用。

由于天然高分子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协同效应,
最后应当指出,对于聚合物载体上基位隔离现象的 全面深入的认识证明: ①在聚合物载体上确实存在着活性物种及功能基的基位隔
离现象;②基位隔离程度与聚合物载体交联度及其溶胀度
有关,在聚合物载体交联度较低及溶胀度大的情况下,基 位隔离程度较低;③带有负电性基团的功能聚合物当抗衡 阳离子体积很小(如锂离子)时容易导致聚合物阴离子的 簇化,从而使基位隔离效应难以有效的产生,相反,带阳 离子功能基的功能聚合物(当抗衡离子为阴离子),有利 于产生基位隔离效应[27];
部的中心原子都可作为活性中心,改变配位体的结构可以调节金属活
性中心的立体效应和电子环境,因而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都较高。同 时,由于均相催化剂比多相催化剂在更为温和的条件(低温低压)下
进行反应,因而降低了能耗。但这种均相催化剂也存在缺陷,如催化
剂对金属反应器有腐蚀性,在空气和水中不稳定,容易失去活性,反 应后,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困难等等,因此,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 制。
• 最早报道的高分子催化剂是Haag[3~4]等在1969 年采用聚 苯乙烯磺酸树脂负载的阳离子金属络合物,并证明可用于 氢化、醛化反应。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几乎所有的小分子都
被负载在有机和无机高分子上[5~9], 这些高分子催化剂是
用带有配位原子N,S, P, O 等的高分子作为配位体与过渡 金属形成络合物,在这方面发表了许多综述和专著[10]。
中只溶胀而不溶解,往往以固相存在,故称为非
均相或多相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 2)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是由高分子配体和金
属离子所构成的,按照高分子配位体的种类,分 为合成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和天然高分子金 属络合物催化剂,而合成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 剂又可分为有机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有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