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
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
【答案】A【解析】【详解】A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2.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
B.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
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实相得益彰....啊。
D.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A“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本句中是一方帮助另一方,使其取得成功。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E.眼见的吹伤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F.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选四题作答)①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③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
(杜甫《望岳》)④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⑤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⑥__________,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
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礼,一次收获;登临泰山,领略杜甫“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路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答案】(1)A D(2)①狐裘不暖锦衾薄②经纶世务者③决眦入归鸟④曲肱而枕之⑤独坐幽篁里⑥吏禄三百石(3)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判断古诗文默写的正误。
B.“水中藻,荇交横”改为“水中藻荇交横”。
C.“欲上青天揽明月”改为“欲上青天览明月”,属字词错误。
E.应为“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属语序错误。
F.应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属语序错误。
(2)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字。
平时多注意背诵积累。
②易错词:纶。
(3)①从杜甫“登高”远大抱负的提醒可得出答案。
②从文天祥过零丁洋可得出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它是人类世代相传、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情感精神。
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态流变”,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并多以身口相传而廷续。
因此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来说,传承人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公布的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构成出现了“①”的发展趋势,但整体结构依然呈现“老年型”的格局。
随着老艺人的辞世,新的传承人难以为继,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濒临灭绝或正在消失。
因此,想要中国非遗多彩绽放,年轻力量不可或缺。
表1第四批及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分布非遗保护的根本目标是“保护非遗的生命力”,因此,保护非遗更要传承非遗,要使其与时代同行。
作为华阴老腔第十代传人,张喜民老人一直为后继无人而忧虑—孙子张猛一直对老腔不太上心。
直到歌手谭维维搭档张喜民为华阴老腔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活力,并将新编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带上猴年春晚舞台,张猛看后才终于开了窍。
京剧是国粹艺术,但在传承上也依然面对着社会需求与传统艺术隔膜的囚境。
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没有按部就班的延续传统,他另辟蹊径,将西方Popping的舞蹈元素、太极的身段与京剧的唱念做打多元融合,用新的形式实现了传统艺术的跨界实玙。
他说:“艺术要摆脱匠气,没有火气,流淌人气。
”但是,像华阴老腔、京剧流派面对的传承困境是当今普遍现象,我们需要有更多思考和更多探索,不断赋予其②。
非遗以其独特的文化色彩,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然而,当今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工业文明对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非遺形成致命冲击、城镇化选猩和传统村落的消失使一些地方民俗和技艺濒临灭绝、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断层状况导致技艺失传、多种文化观的现代人对非遗产生文化需求的距离感。
2012年底被撤销非遗资格的黎族文身,虽被称为海南黎族的“敦煌壁画”,但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中断了活态传承,其消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另一方面,人们也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播非遗。
抖音近期公布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4月,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有1214项在抖音平台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产生了超过2400万条视频和超过1065亿次播放量。
2018年,抖音联合中国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博物馆共同发起“皮一下很开心”话题,累计播放超28亿次。
龙在天戏团的王熙团长表示,按照他们演出的平均观众数,要达到这个播放量,需要每天演出,且持续800年。
过去的经典,重新被现代大众所欣赏。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年轻化②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B.①年轻型②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C.①老年化②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D.①老年型②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2.依据上而三则材料.当今非遗的传承面临的共同困境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限8个字以内) 3.针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人们也有自己的思考。
阅读下面网友的评论,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非遗传承的。
潇潇雨:如果根据现代人的需要对这些非进行改造,不就很好地传承下来了吗?远方的时光:对于老祖宗留下的非遗文化,咱现代人可不能用自己的爱好去随便篡改,否则不就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本真吗?麦芽糖不甜:有些非遺早就不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消失也是必然的,有什么可惜呢?【答案】1.A2.后继无人3.对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非遗,我们应积极传承。
因为非遗凝聚着民族智慧和情感精神,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对于非遗传承的困境,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积极的探索。
【解析】1.根据后一句:但整体结构依然呈现“老年型”的格局,已经有了“老年型”,因此前一空填“年轻化”,“直到歌手谭维维搭档张喜民为华阴老腔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活力”“他另辟蹊径,将西方Popping的舞蹈元素、太极的身段与京剧的唱念做打多元融合,用新的形式实现了传统艺术的跨界实玙。
”先是“新的内涵与活力”再是“现代表达形式”,故选A。
2.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
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根据“随着老艺人的辞世,新的传承人难以为继,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濒临灭绝或正在消失。
”“作为华阴老腔第十代传人,张喜民老人一直为后继无人而忧虑—孙子张猛一直对老腔不太上心。
”“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断层状况”,可以概括为“后继无人”。
3.考查学生的阅读拓展与表达。
答案不唯一,结合材料内容和网友观点,写出自己对非遗传承看法即可,如,仅仅是依照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现在的非遗传承人的创作和传承之路都很艰苦,我个人觉得国家在这方面应该多做宣传,多做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工艺。
当然国家不可能了解到这么全面,所以就需要各个乡县逐级上报,建立民间艺人的资料库,了解各个地方和各个角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有便于宣传和报道,才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这是一个长期的规划项目,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正像这些工艺一样,是需要祖祖辈辈来共同保护的。
5.阅读李师东的《山中少年》,完成小题。
①从南宁到环江,有四个小时的车程。
一群有着少年般心情的人,来到了环江。
②少年原本就在环江,如同这个世界早已降临。
少年从小就和身边的一切在一起,他和那些花草、林木、深涧、乱石天生是一体的,它们就是他,他就是它们。
少年在环江的荒野上奔跑、嬉戏、忙碌。
他早就惦记村边小溪里的那些鱼了,他在寻思,我能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捞上来呢?后来,他果真把那些活蹦乱跳的小鱼捞上来了。
至于少年是如何脑洞大开的,我们至今也不明就里。
门前树上的鸟巢,他每天都会光顾一下,他要时不时看看里面有什么动静。
爬树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③直到有一天,少年对他平日里做的这些事厌了,倦了,他直起腰,有些茫然地打量起四周。
四周全都是山,层层叠叠,影影绰绰。
少年低头向东边猛走了一阵,抬头看到的却是奇峭突兀的山势。
这些山,一尊一尊,不即不离,像一群在闲庭信步的山神。
他往南走,前面是一片开阔地,他索性跑了起来。
等他停下喘气的时候,远远的还是这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影。
他在原地转了一圈,这些山跟着他转,他甩不掉它们。
少年很有些无奈。
眼前的山,像一道道的隐语,充满着暗示,但少年就是久思不得其解。
④有没有一条通往这个世界之外的路呢?⑤一定有的!少年信心满满地捡拾起身边的石块,在荒野上尽情铺排,他要把它们摆成一条路的样子。
他这么些天就在做这样一件事。
他要做成一条路。
但是,没多久他遇上了一道深险的溪流,路中断了。
索性拐个弯吧。
少年这样安慰自己。
就在这时,他仿佛得到山神的启示,豁然开朗:溪流是一条水路,为什么不沿着它筑一条石路呢?水会流到外面的世界,那么石路也一定能通向外面的世界的!少年被自己的发现激动着,他没日没夜地把所有能搬得起、撬得动的石块都汇聚在他心目中的石路上。
倦怠了的时候,他就在自己铺就的石路上走上一会儿。
那些参差不齐的石块,只是码在地上,少年走在上面,感觉有些跌跌撞撞。
只能靠时间了。
少年相信这些石块总有一天会长到地里去,那时候走上去一定十分安稳。
⑥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这些石块历经风吹土掩,稳稳地嵌入地里,和那些裸露在外的嶙峋大石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都像是天造地设的,只不过有的地方石块密集些、细碎些,细细看去还能找到人工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