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1
1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关于这个政权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般认为,这个政权基本上是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权,而不是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政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权掌握在革命派手中
因为革命党人在政权内占主要地位,政权基本上掌握在他们手中。

从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上看,国务员名额的分配是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势力的联合。

革命派竭力团结立宪派和旧官僚,是为了借助他们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力量,因而让出内政、实业、交通等部长的职位,极力在形式上形成各派联合的局面。

但政府的实权,却通过“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

(9个部的总长中,虽然只有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为同盟会人,但9名次长除一人外均为革命党人。


※2.颁布的法令、措施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措施(04华中)
临时政府在三个月之内,颁布了许多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法令。

①在保护人民权利方面,根据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天赋自由原则,宣布人民有权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与居住、言论、出版、集会、宗教等“私权”。

②在法律方面,命令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贩卖人口;开放蛋户、惰民等,所谓贱民,允许他们享有公权和私权。

③在社会改革方面,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和吸食鸦片。

④在发展实业方面,宣布政府振兴实业的方针,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和措施,废除苛税,鼓励兴办实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等等。

准则
准则 2 2
⑤在文化教育方面,宣布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文化教育方针,提倡以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清代学制弊端,禁止小学读经,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禁止使用清政府颁布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宗旨,禁止使用《大清会典》、《大清律例》等书籍。

临时政府发布的这些政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服务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

它们曾促进民主思想高涨,激发兴办工商业的热情和发展新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并对以后的历史有所影响。

这些政令的民主性和革命性,不但和军阀官僚等旧势力有很大矛盾,也和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有一定距离。

评析南京临时政府。

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独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立宪派、旧官僚都在积极为建立一个由自己控制的中央政府而进行各种活动。

宋教仁为了削弱黎元洪的权力,筹划组织中央政府工作。

各省代表在黎元洪、黄兴谁为大元帅的问题上争执不下。

此时,孙中山从海外归来,打破了临时政府人选问题上的僵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中虽有立宪党人和旧官僚,但革命党人占据着主要地位。

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权。

它的成立,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个尝试,宜告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崩溃。

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了三个月的时间,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

政治方面:宣布各族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等公权,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等。

经济方面:颁布了一些奖励和保障工商业的规章;鼓励民间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一些苛捐杂税等。

3
3文化教育方面:规定学堂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统称校长;各种教科书,
必须合乎共和国宗旨,禁用清政府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废除小学读经科,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等。

外交方面:为了争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承认,临时政府在《宣告友邦书》中,明确宣布承认清政府和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列强在华的各种利益和特权。

但是,帝国主义一直不承认临时政府,使临时政府在外交上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财政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临时政府内部不统一,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

临时政府不敢发动群众,而是通过举借外债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主要途径。

南京临时政府的基础是脆弱的,内部存在着危机。

它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但在政治上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

尽管其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弱点,但其民主共和的立场是坚定的,尤其是在促成清朝覆灭和民国成立的革命大业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准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