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山区铁路施工与环境保护
铁路施工的特点是点多、线长、施工周期长。
在铁路施工期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沿线山体裸
露、植被受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那么如何在铁路施工期间在干好工程的同时,又使周围的保护得以有效保护,我们有必要对XXXXXXXXXX 铁路工程建设在施工期间所采取的环境保护防治措施,进行一下总结与探讨。
1.工程概况
XX 铁路38标段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内,全长8.364公里,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旱、夏热,秋冬多绵雨,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无霜期长,年降水量约1214.2~1311.9mm ,雨季多集中在4~5月和9~10月,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地域差异明显。
因铁路在施工期的污染因素较多,所以维护沿线的生态系统的环保、水保工作事关重大。
2.施工期间造成的环境污染因素有哪些
. 1.1 路基边坡防护不当或不及时,容易造成坡面水土流失或边坡失稳现象,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在施工过程中,因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以及风蚀的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或由于长期的自然因素造成坡面的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1.2新建路基及工程弃碴产生水土流失。
新填筑起的路基、隧道施工及大挖方产生的弃碴,因其结构
疏松、孔隙度大、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的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
1.3 桥梁施工的基坑开挖,进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的选取等,处置不当也易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位于坡面处的施工便道,在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滚石极易对下坡地表植被破坏,如压坏农田,林木等。
1.4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打破了原有地表水文动态平衡,加速了水循环的交替,这些过程将加剧地表水份的流失,影响地表植被和农作物的生长。
1.5 施工过程中的其它方面的污染因素,如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这些
污染因素如果处置不当,均会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2.施工期间所采取环境保护防治措施
2.1 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的选取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本着少占基本农田,满足施工需要,不留工程后患的原则。
宜万铁路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崇山峻岭之中,进场的施工便道绝大部分位于半山坡上,如果按常规施工,产生的滚石及泥土,会掩埋下坡处的地表植被、农作物、河流等。
为有效降低污染,采取的防治措施为:上护下挡、纵向出碴、引沟梳水、绿化紧跟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石质山体,在下坡处预设一级或二级干码片石或浆砌挡墙等进行挡石防护;对于土质山体,用木桩、树枝等制成格栅进行挡土。
特殊情况采取增设辅助坑道等,如广成山隧道出口、庙垭口隧道进口,均位于杉树湾沟谷的两翼,为有效减小对山体开挖过大及破环地表植被,影响河流内水生物的栖息,经优化设计,分别增设了一座横洞,有效地缓解了施工与环保、水保之间的矛盾。
2.2 正线路基在开挖过程当中,首先采取先整治后开挖的防治措施。
由于铁路建设区域雨量充沛,正线路基开挖时,先在路基开挖线外施作截水沟,并与附近沟渠相接。
其次是先抗滑后施工的防治措施,如
广成山隧道进口段,地表层覆盖碎石土堆积体,易出现表层土体坍塌。
在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当中,地表断续出现裂缝。
依地表沉降观测资料,经现场核对,采取的防治措施为:在隧道洞口处增设五根2×2.5m 的抗滑桩,在抗滑桩的上坡处采用自进式注浆锚杆进行地表注浆,加固目的是配合地质专业抗滑桩设计,抑制表层及深层滑动,加固长度为以抗滑桩为起点,向山项方向24米。
加固宽度为线路中线两侧各15米,注浆深度为地表至隧道拱部开挖轮廓线,或部分墙脚。
经过治理后,隧道才开始掘进。
2.3 对于深挖路堑的高边坡或新填筑起的路堤,不能及时进行坡面防护时,采用塑料膜对其进行临时覆盖,防止在施工期间突来暴雨对新的边坡面造成冲刷,形成水土流失。
2.4 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及时地设置临时性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2.5 工程弃碴的处理和碴场的防护措施 对工程弃碴采取指定位置,统一规划,统一布置,先挡后弃,先清表后弃碴的防治措施。
2.5.1 碴场的选址尽量利用荒山、荒地,对下游村庄、河流、道路影响较小的沟谷弃碴。
2.5.2 在弃碴前先在碴场下游沟口处修筑拦碴坝,护坝等。
特殊情况设置一级、二级或三级拦碴坝。
2.5.3弃碴前对碴场进行清表,清除地表植被,对清表后地面进行压实。
结合碴场水系调查资料,在有水流的地方进行埋管或设置盲沟等进行排水并与碴场外排水沟相接。
2.5.4在下游处修筑山体护坡、挡墙、护面墙、引沟梳水等,然后再弃碴。
2.5.5在弃碴过程中,碴场高度每增加一米,就用机械对碴场顶面进行一次整平并碾压,增强其稳定性,防止其水土流失。
待弃碴完成后,对碴场顶面推平、碾压,并覆10公分厚的表土,恢复地表植被,进行景观再造。
2.6 桥涵施工方面 小型构筑物在施工前进行了充分的水系调查,具体做到了如下的标准。
2.6.1挖基弃土要置于指定地点,基坑及时回填,并整平桥墩周围,达到与原地貌基本一致;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2.6.2 为使钻孔桩用泥浆不污染水质和土地,在附近先挖好泥浆池,使用循环泥浆系统;待钻孔结束后,再对泥浆进行掩埋。
2.6.3 涵洞排水要上对沟、下对渠,不能造成积水也不能直冲农田;
2.6.4 桥墩位于边坡上的要加固防护边坡,保持边坡稳定;
2.6.5 工程完工后要恢复植被或绿化
2.7 隧道涌水引起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防治措施
依据地质勘查资料及设计图纸,对预测有涌水量较大的隧道,在施工当中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并建立环境监控体系,一般采用有利于保护洞顶生态环境、减少后患的帷幕注浆堵
水技术等,成功地解决了高压涌水。
2.8 其它方面易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2.8.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因素有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活动噪声、人为噪声。
施工期间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工地,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等。
2.8.2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为有效降低由于施工引起的扬尘等悬浮落入道路左右的蔬菜、桔子等果实表面,对个别工点地段的便道进行硬化,依天气情况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
在运输粉状材料时,车顶面进
行覆盖,防止洒落。
2.8.3 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污染的因素有生活污水、生产废水。
隧道施工、桥梁钻孔等产生的废水及人们生活产生的污水,均需经沉淀池沉淀,再经滤网过滤后再排入水体。
2.8.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因素有:废旧机具设备、废旧材料、废油料、施工垃圾、包装废弃物、电瓶、电池等。
采取集中收集,并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掩埋等处理措施。
通过对宜万铁路在施工期间的环保、水保方面采取的防治措施介绍,保护自然,改善人文景观,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染,已成为施工单位维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自觉行动,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在主体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实行建设与环保并举的方针,使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