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浅析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浅析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姓名:蒋学攀学号:201311201102
专业班级:法学131班指导教师:张淑岚
摘要
人身自由权,是每一位公民一出生就具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宪法被制定之初,就被赋予了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以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神圣职能,因而宪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尽管有宪法规定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但在实际生活中,国家公权力机关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事屡禁不止,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保障情况仍不容乐观。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宪法如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的问题。

一、人身自由权的概念
人身自由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权,是指人身即人的肉体身躯。

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权,还包括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权。

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自由支配,不受非法拘捕的权利。

它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二、人身自由权的法律保护
(一)国际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1789年法国《人身自由权宣言》第7条明确规定:“除非有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1.人人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

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

2.除非依照法律所确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

3.任何被逮捕的人,在被逮捕时应被告知逮捕的理由,并应被迅速告知对他提出的任何指控。

4.任何遭受非法逮捕或拘禁的受害者,有得到赔偿的权利等。


《人身自由权宣言》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是对各国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最低要求,为各国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
1、人身自由权入宪有利于促进人身自由权保障与国际接轨
当代,国际间交往愈加频繁,特别是我国入世以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人身自由权保障更加关注,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已加入多个国际人身自由权公约,并体现在宪法规定上,这有利于加快我国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人身自由权保障制度的完善。

也可以为我国保护人身自由权提供法律基础,加强人身自由权的保护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2、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根据宪法的规定,在我国逮捕、拘禁、搜查、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必须由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行使这些权力。

3、对人身自由权的限制
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也是有限度的。

为了社会利益和他人权利,国家机关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限制或剥夺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国家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若是违反了法定程序对公民实行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为,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宪法在人身自由权保障中的功能分析
宪法作为人身自由权的保障书,即是对已有人身权的确认,也是人身自由权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

在人身自由权保障体系中,宪法保障是首要的、也是最富有成效的。

因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没有宪法保障,任何人身自由权的保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一)确认保障人身自由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对具体宪法规范的确立和实现具有指导和统率作用。

基本人身自由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保障人身自由权已成为各国宪法所的普遍原则。

同时,也是处理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调整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机构活动的最高准则。

(二)宪法确认人身自由权的范围
人身自由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人身自由权虽然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且产生,代表着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但它却包含了普遍意义上的人的追求。

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国情不同,其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也会有所不同。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国家,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受到极大的重视。

要想真正发挥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障作用,就必须在人权自由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障作用。

(三)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立法具有指导作用
宪法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所有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有冲突,否则该法律无效。

宪法有关人身自由权保护的条款,在有关人身自由权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有关人身自由权的立法不得与宪法的内容相抵触。

同时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和行为的准则。

四、人身自由权的法律完善
(一)住宅不受侵犯
1、住宅,是指公民固定的居住的场所,即是“家”。

住宅不受侵犯,也称住宅自由,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者搜查的权利。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延伸。

只要当公民的住宅得到宪法、法律的切实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同时,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为了保障公民的住宅安全,非依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程序,任何人都无权违背居住人的意愿而入其住宅。

《刑法》对违反规定侵入他人住宅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刑事犯罪的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

(二)通信自由权依法不受侵犯
1、通信自由权包括二层次含义:一是通信自由,指公民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信件、电话、电报等形式自己意愿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二是通信秘密,指公民与他人的通信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听、偷看、传播,或以非法方法获取。

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通信自由权。

2、通信自由的法律保障
我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通信自由权如同其他法律权利一样,同样也会受到法律限制。

权利的行使不得超过一定的界限,国家机关为了追查刑事犯罪及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对公民的通信自由做出一定的限度。

结语
宪法的切实有效实施是宪法的生命力所在,不能得以实施的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宪法实施是宪法的本质要求和生命内容。

只有宪法得到切实的实施,才能真正体现宪法的价值和功能,发挥宪法的作用。

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加强落实宪法规定的关于人身自由权保护的内容,我们才能加强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障,避免国家机关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提高我国法治的水平,真正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祥民、秦奥蕾、刘惠荣等:《论宪法实施的特点》载《当代法学》,2001第9期2.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 2001年出版。

3.邓智慧:《人身保护令与人权保障》,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4.何力:《完善公民人身自由权保障机制的构想》,载《求实》2004年第2期。

5.谢佑平:《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障与司法保护》,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013年6月9日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