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1986年9月26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从静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20年。

•◎中国第一股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9月26日正式开业
1986年9月26日清晨,南京西路1806号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投资者蜂拥而至。

当时在柜台交易的股票只有2家,飞乐音响公司总股本50万元,延中实业公司总股本500万元,总共只有550万元。

开市第一天交易到16时30分收盘,共成交股票1540股(当时为50元1股,现在的77000股),成交金额85280元。

◎从小柜台到大市场
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从品种来说,20年前只有2家公司股票进行交易,如今上市公司已近1400家,规模也越来越大。

除了股票,已有权证、基金、可转债等多样化的品种,股指期货也将要推出。

如今光沪市每天的成交金额就上百亿元,与20年前8万余元不可同日而语。

恋曲1990:纯洁构想的曲折实现
•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1984年,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1984年11月18日,新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600651)在南京西路1806号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挂牌买卖,当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个半小时即被购买一空。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此前的中国人,只是从茅盾的小说《子夜》及据此改编的电影中依稀对股票交易所有一点印象。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12月1日,深交所开业,但“开业”前面加了个“试”字。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991年8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

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5月21日,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在全面放开股价的利好刺激下,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新股申购火爆,部分人员利用权力私买抽签表,“那些没买到表的互诉自己的委屈,交换各自的所见所闻,人们开始愤怒了。

晚上大批大批的人群涌向市政府大门,深南路瘫痪。

警察来了,武警来了,高压水炮来了。

”后来政府清查出,内部截留私买的抽签表达10万多张,涉及金融系统干部、职工4180人。

•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全国人大也开始讨论要不要制定《证券法》。

管理层开始实施以“打压”为主的监管。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8·10”之后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响猛跌22.2%。

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市场一冷就是一年多,加之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8月狂潮。

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终于扼住了涨势的咽喉。

文中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

当天,沪深两市均跌满10%,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从5月19日起,在网络股的带动下,沪深股市走出了一轮强劲的上升行情,期间,上证综指更是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金额也创下了历史天量。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

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

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 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6月14日,媒体刊登国务院《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份文件是在财政部主导下产生的,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对证券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因素。


•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很快,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股市的神经越绷越紧。

下午3时,周小川像唐·吉诃德一般拎长枪跨瘦马直奔国务院。

晚7时周回府。

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

”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7月23日中石化公布法人配售结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共配售3亿股中石化。

此举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已悄然进入证券市场。

•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当日,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几乎封于涨停。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12月1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当日证监会公布了QFII 相关申请表格式及内容,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QFII交易实施细则,QFII实施全面启动。

•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4月30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宣布正式启动。

•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
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

随后几天,证监会各种利好齐发。

6月8日,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

这被认为是“虚弱的井喷”。

•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经过投票表决,中石化股改方案获得通过,其中总体赞成率为99.96%,流通股股东赞成率为98.5%。

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均投了赞成票。

中国石化股改的完成,也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共有129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占应改革公司的98%。

•2007年10月16日冲高到6124.04点与2005年6月6日的最低位相比,上涨了五倍多,所用时间仅仅2年4个月,成为一大奇观。

狂欢总是短暂的。

上证指数从6124.04点开始下跌,2007年11月28日4778点、2008年2月1日4195点、2008年4月22日2990点、2008年7月3日2566点、2008年9月18日1802点、2008年10月28日1664点,2009年2月13日2320.79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