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10分)古诗文默写(1),。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自将磨洗认前朝。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6)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全部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2.(3分)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匀称.(chèn)擅.长(shàn)巧妙绝纶.(lún)重峦.叠障(luán)B.要塞.(sài)歼.灭(qiān)锐不可当.(dāng)张皇失措.(cuò)C.荒谬.(miào)溃.退(kuì)珠光宝器.(qì)自出新栽.(cái)D.池沼.(zhǎo)瓦砾.(lì)惟妙惟肖.(xiào)因地制宜.(yí)3.(6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那是一支24人组成的探险队,到亚马逊河上游的原始森林去探险。
由于热带雨林的特殊气候,许多人因身体严重不适应等原因,相继与探险队失去了联系。
直到两个月以后,才彻底搞清了这支探险队的全部情况:在他们24人当中,有23人因疾病、迷路或饥饿等原因,在原始森林中不幸遇难;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甲(A创造B制造)了生还的奇迹,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探险家约翰•鲍卢森。
在原始森林中,鲍卢森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饿着肚子在茫茫林海中坚持摸索了整整3天3夜。
在此过程中,他昏死过去十几次,但心底里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继续做顽强的垂死抗争。
他一步一步地坚持,一步一步地摸索,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在坚持与摸索中诞生!后来,许多记者争先恐后地采访鲍卢森,都乙(A不约而同B不谋而合)地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唯独你能幸运地死里逃生?”他说了一句非常具有哲理的话:“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这就是支撑约翰•鲍卢森死里逃生的信念。
(1)选择恰当的词语在甲、乙两处(只填序号)甲乙(2)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加以修改。
(3)根据文意,补全最后一节横线上所缺的内容。
4.(6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魏学伊《核舟记》、林嗣环《口技》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D.《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苏轼。
(2)阅读下面片段,完成下面两题。
第二天中午,我坐在婴儿室的壁炉旁边,感到身体虚弱,支持不住,但我最严重的疾病,还在于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痛苦。
然而,我想,我应该快活,因为里德家的人一个也不在这里,他们跟他们的妈妈一起坐马车出去了。
我央求白茜去把《》拿来。
这本书我曾经津津有味地看过一遍又一遍。
那书中的国度,我相信都是地球表面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我毫不怀疑,早晚有一天,我出去长途旅行,会亲眼看见这一个国度的小小的田地、房屋、小牛和小羊,亲眼看见那一个国度的森林般的麦田、巨兽般的猫和像塔一样高的男人和女人。
①根据上下文,写出空缺处的书名,填在这里的横线上:。
②此处的选段出自:(书名),根据相关情节,说说哪件事让“我”感到“心灵上的痛苦”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古诗文阅读(19分)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止.有剩骨②大狼至.③狼闻声四顾.④奔.渐迟(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B.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C.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D.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6.(3分)赏析诗歌,完成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一句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岳、登岳过程,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上句写泰山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三、现代文阅读(31分)7.(13分)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问题。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如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
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
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载下来。
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录,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却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
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
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
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
所以,六方柱体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
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达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
(2)第③段中与“它们”相照应的一个词是,“这一发现”指的是。
(3)作者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下面加点词语可否删去?试作分析。
①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②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中国石拱桥》)8.(18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列问题。
失群的红叶柯灵①该有两个多月了,那时霜华初降,梧桐还未落净。
一个孩子到我房里,手里握着一束红叶,临走时送了我两片,还告诉我这是从龙山上师范学校的后园里采来的。
②我欣然,把红叶托在手心,细细地鉴赏。
这是一种枫类植物。
叶子像玲珑的手掌,分成七瓣,纤细的叶茎,匀称的脉络,叶缘有整齐的锯齿,精致得像最细致的工笔画。
颜色似殷似赭,红得惹人怜爱。
我把玩许久,珍重地放在书桌上的白瓷小盘里,聊当案头清供。
③过不了几天,红叶褪了色,不经意地萎谢了。
我怅然,这么美的东西,不想生命这样短促,真的是“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破彩云散”。
我若有所失,心里虚飘飘地没有着落。
于是我爬上龙山,跑到师范学校后园。
园在半山,视野宽旷,园里百卉零落,秋意沁人。
在山坡高处,找到了那棵红树,只见它独立擎天,满树离离,喷朱喧赤,似要烧起漫山的野火,在满眼萧索中,特别引人注目。
但树根四周,也飘落了不少叶子。
我徘徊树下,流连忘返,最后拾了许多落叶回来,仔细地夹在书本里。
④三天以后,我翻书检点,叶子还是枯了,失去了光泽,但不曾皱缩,比那白瓷盘里憔悴支离的一双好得多。
我忽发遐想,试图以人力挽回自然,找来水彩颜料,在失色的红叶上涂抹了一层浓浓的胭脂,乍一看去,居然红艳如生,能够以假乱真了。
我索性妄想巧夺天工,在玻璃窗上贴上淡青透明的绸纹纸,再把落叶参差错落地粘在纸上,构成一幅当窗迎风纷披的幻境。
我怡然,坐在窗前,不觉一时莞尔自得。
⑤从此窗上的红叶,成了我朝夕相亲的伴侣。
每天清晨,醒来撩开帐子,只见晨光熹微,这些红叶的剪影,就会投入我惺忪的双眼,向我道早安。
有时深夜凄清,从外面奔波回来,满屋静悄无声,却有那晕黄的灯光,把红叶的素影投射窗外,似对我含笑相迎,我亲切地进了屋,如倦鸟归林,打叠起浮浪的心情,怡然上床寻梦。
⑥而今风雪连天,早到了凛冽的严冬。
有一天黄昏,我兀坐窗前,面对伴我岑寂的红叶,忽然想起那后园的红树,便信步走去,谁知那如火如荼、盛极一时的树冠,已经凋零殆尽,只剩得空枝灌濯,横斜地对着沉闷的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