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绿色施工管理

浅谈绿色施工管理

浅谈绿色施工管理
【摘要】当今时代,绿色施工管理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趋势。

当前,我国提倡建设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的施工,这就要求改变或改良传统的建造方式,并提升建筑施工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文从组织管理、环保、节能三个方面探讨了绿色施工管理。

【关键词】绿色施工;工程管理;环保;节能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

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

一、组织管理角度的绿色施工技术研究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一)组织管理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
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二)规划管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
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

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三)实施管理
(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四)评价管理
(1)对照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
进行综合评估。

(五)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

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二、绿色施工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一)采用先进材料
新材料的出现,可以促使建筑形式的变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革新。

目前,通过对传统建材的诸多改进,涌现了大量新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能耗低、综合性能好的优点,它将大大加速了建筑施工的发展。

比如金属板材涂膜材料、自密实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智能混凝土、耐火耐候钢、镭射玻璃制品、高效吸臭涂料、自清洁外墙纳米涂料、多功能网络智能板、绿色建材等。

因此,科研,设计和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开展新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或试验工作,对有一定价值的新材料要及时的介绍推广、吸收和采纳。

例如采用纳米高科技研制的具有国家“AAA”绿色环保标识的涂料,刷后漆膜好,色泽柔润,装饰效果好;另外涂料中
的有害物质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用着放心,减少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在工程中采用具有国家“AAA”绿色环保标识人造板,它是国家强制生产厂家,严格按国家绿色环保要求的规定制造的。

例如,打预制桩时严格控制噪音和振动,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要注意废泥浆的排放与处理,基础施工中要防止水源的污染,在施工中提倡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在施工中保护植被,避免砍伐树木,对建筑垃圾及时处理,综合利用,尽量保持环境的原貌,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空气污染的控制
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和粉尘,处理空气污染时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现场设置弃碴堆放池,对于施工产生的渣土及其他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减少大风及干燥天气造成空气污染。

搅拌站在拌灰时也会对空气造成一定污染,为防止其在工作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粉尘等污染物对周围居民的危害,一方面搭设隔尘棚,把搅拌站(包括水泥罐、粉煤灰罐)包围起来,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湿拌的方式以减少粉尘从顶端向外的排放。

(三)光污染的控治
消除和减少电器焊等发出的亮光,可以靠施工时的围护来解决。

比如在工作区周边做围护,以拦截光线,或选择在
白天阳光下工作等。

三、绿色施工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一)节水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一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用于生活用水中洗漱、冲刷厕所及现场撒水控制扬尘,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2、雨水回收利用技术
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雨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降尘、绿化和洗车,经过处理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3、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
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是指将施工生产、生活废水经过过滤、沉淀等处理后循环利用的技术。

(二)节地技术
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作为办公区、生活区之用。

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按照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用地指标所需的最小面积设计。

利用当地土质较好的特点,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开挖量,将多余的土放置在施工区域不远的荒滩上,上面撒上草籽,减少水土流失及扬尘,在填土时优先用原土回填,减少运距,节约能源。

工程完工后及时将场地内外的环境恢复,减少生态破坏的损失。

要平面布置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将每一块场地都充分利用并且没有留下死角。

(三)节材技术
可回收资源的利用是节约资源的主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可再生的或含有可再生成分的产品和材料,这有助于将可回收部分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来,同时减少了原始材料的使用即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如在施工现场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再回收或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这可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也可降低企业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

例如连接施工完毕后,将保护帽回收重复利用;在验收钢筋前应做到工完场清,多余钢筋废料应运回钢筋加工厂再利用,废料严禁长时堆放不利用,运回钢筋加工厂的钢筋在下次配
料时,加工再利用;使用木方对接机将建筑施工中不可再利用的废短木方,经人工整理,机械梳齿,涂胶,拼接等工序,拼接成建筑施工中所需各种长度的木方,拼接的木方其使用的寿命,质量几乎同等于同材种,同成色的木方,总体质量方面还优于新买的木材。

参考文献
[1]魏平站.浅谈如何做好绿色工程的管理及推广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1(08).
[5]梁建红.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节约设计[J].职业时
空.201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