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摘要】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

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前言当今社会,是个信息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互联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对现在的建设,又有哪些效果呢?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

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一(一)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1. 互联网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作为我国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在网上系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文化,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创建和谐社区打下基础。

同时,用科学思想、先进文化迅速占领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也是抵制腐朽文化、封建迷信、伪科学侵入城市社区的迫切需要。

2. 互联网是城市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情绪困扰随之增多,需要适当的文化休闲来排解这种压力。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文化广场”。

它因其即时性、虚拟性、交互性而具有一种吸引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独特魅力。

如今,互联网上许多网站都设有娱乐休闲频道,可为社区居民提供音乐欣赏、影视观赏、联线游戏等众多的文化娱乐服务,使人们在体闲娱乐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平衡身心,对于缓解各种精神压力具有独特作用。

3. 互联网是沟通城市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现代社会人们整日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及兴趣顾及社区邻里关系,邻里相互间感情交流、沟通逐渐减少,人际关系趋于淡化,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疏离症”现象,这种现象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极不协调的。

互联网在迅速发展,网上信息交流工具越来越多,网络人际沟通也越来越便捷。

人们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相互沟通,可以较为随意地与他人交流,克服了面对面交往时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增进了双方的联系与感情,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有助于创造出一种友善、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

4. 互联网是社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城市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应继承传统而又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发扬时代精神不断向前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为城市社区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窗口。

一方面,城市社区可借助互联网积极宣传自己的地方特色文化,使其他地区的人们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并进而感受到社区的文明形象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利机会,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时候能够融合外来文化,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本社区的特色文化。

(二)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消极影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互联网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互联网上也涌动着许多不良信息,潜藏着各种陷阱,人们一不留神便容易上当受骗,特别是对思想尚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的社区青少年来说,这种潜在的危害更大。

互联网的这种负面因素对构建我国城市和谐社区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这种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1. 沉迷网络容易产生“网络上瘾”的心理障碍自从互联网进入社区家庭以后,有些居民成天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天地,专心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逐渐迷失了真实的自我。

这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忘却现实生活的心理状态即为“网络上瘾”症。

“网络上瘾”是网络时代所特有的心理病态, “上瘾”者情感麻木,对现实人际交往消极被动,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极力回避自己在现实世界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回避本应参加的社区公共活动。

美国某组织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越久,人就越感到沮丧和孤独,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互联网确实存在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一面。

2. 网络不良信息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产生毒害网络发布、传播信息的相对随意性和缺少有力的监控,使得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许多渲染淫秽、暴力的信息逐渐泛滥。

一些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上网后,常常出于好奇心理浏览黄色、暴力等不良网页,精神上不知不觉便受其毒害,对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极恶劣的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据美国一学会估计,如果一个儿童在上完小学时已从电视上看到了约8000 起谋杀事件和10 万个暴力场面,那么,儿童不仅可能把侵犯性行为视为“正常的事”,而且对别人的暴力行为也会麻木不仁,这种精神状态往往还会延续到成年或人的一生中。

在城市社区各类犯罪群体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据我国司法部门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中,有60 %以上与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良信息有关。

社区青少年自制力差,模仿性强,更应注意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侵袭与毒害。

3. 网络非法组织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危害互联网世界中存在着许多非正式的虚拟组织,如“讨论组”、“联谊会”之类的团体。

参加这些团体的人可以不分民族、国籍、信仰,只要有共同的需求和兴趣就可以参加。

网络上有组织的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隐秘性。

网络上的组织活动仅通过电子信号的传递即可进行,在外人看来,通过互联网联络组织成员,进行宣传、鼓动等活动显得不可捉摸,不落痕迹,难以被人追踪;二是松散性。

网络虚拟组织与现实社会组织有本质的差异,它没有严格的规章纪律约束,参加者来去自由,组织活动游离于社会的管理和监督之外。

网络的这些特点容易使网络组织活动失去控制,更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所利用,以达到蛊惑人心,宣传反动思想,进行反社会行为的目的。

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健康开展产生极大的危害。

二1.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克服其不利因素,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生活的不断开展以及和谐社区的建设,是城市各级政府、社区文化工作者及社区居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加强社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2. 积极构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门户网站社区门户网站是网络时代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社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社区门户网站可作为整个政府网络体系的一个子网站,由城市基层政府牵头组织建设,并受政府部门的具体指导与监控。

网站建设应注意突出社区地方特色,展示社区风采,并结合社区文化生活实际和社区居民的文化消费心理,开辟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栏目,组织能够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网络文化活动,提供便捷周到的网络社区服务,从而不断提高社区门户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着力加强我国城市社区网络的监管互联网作为高科技产物,其自身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技术漏洞,加上网络监管力度有限,以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因此,通过网络有效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就应加强网络监管,努力克服网络的不足之处。

一是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填补安全漏洞,保护网络不受恶意攻击,及时过滤、净化网络信息;二是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工作,用法律规制网络行为,并明确网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职责,加强执法力度,严厉处罚网络犯罪分子。

4. 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技术水平对于我国城市社区部分成年人来说,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技术含量很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许多上了年纪的社区居民对计算机与网络怀有一种陌生的敬畏心理,面对计算机和网络一筹莫展,更不用说在互联网上浏览文化信息,进行文化交流了。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改变,在网上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城市社区应努力针对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开展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从而引导他们进入互联网天地。

同时,动员社区网络爱好者组织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在计算机故障以及网络应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进一步说,举办这种志愿性的服务活动也有助于我国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城市社区文明新风的树立。

5. 努力培育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主体意识互联网不存在国界,也不存在实际上的统治者,任何网民都是互联网世界的自由公民,享有信息发布与接受权。

但是,如果网络用户缺乏网络行为主体意识,没有树立正确的网络权利义务观,便会很容易迷失于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其网络行为也常常会越出社会所许可的范围。

因而,培育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网络主体意识便显得尤为必要,这主要是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监管离不开道德规范,网络文明需要网民的道德自律。

通过教育与宣传,使社区居民在网络上漫游时,能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时刻意识到自己是网络行为的主体,自己应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

通过每个人的道德自律,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将变得更加纯净,我国城市社区网络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将更有希望。

结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互联网带给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以新的机遇,新的活力,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同时,互联网又具有两面性,它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城市社区应加强网络技术、法律、道德管理,建设好社区网站,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社区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1./html/30998.html2./Periodical_xmgbdsdxxb200201012.aspx 3./Article/CJFDTotal-XMGD200201011.ht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