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分类(《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分类(《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
需求层次理论 ERG理论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成就需要理论
如何灵活有效地应用需求层次理论? 结合实际谈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有何特点?如何造就高度成就需
要的人?
过程型激励理论
目标设置后,要通过过程完成目标的实现 过程型理论着重探讨激励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的指向和选择 过程型理论说明行为怎样产生、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怎样保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五级制(1943年,《动机激发论》中提出 “需求层次理论”
解释生理需要 解释安全需要 解释社交需要 解释尊重需要 解释自我实现需要
需求层次理论与管理
1.在管理中的应用 需求层次与管理措施相关表见p142表8-1 2.借鉴意义 (1)分类细致(2)生理需要排第一,很正确(3)由低到高,反映各类人
一、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
设置意义:行为的最终目的,是预先规定,合乎自己需 要的“诱因”,是激励人们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标准。 达到目标是最大的激励,是完成工作最直接的动机。从 激励效果看,有目标比没有目标好,有具体目标比空泛 目标好,有能够被接受且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比随即想出 的目标好。
设置标准:具体性,即尽量确定数据,不能用含混的文字;难 度,所定目标比较高,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认同,落实到个 人,使执行者有认同感。(参看p100表5-1举例说明)
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具有灵活性和哲学的辩证性。表现为满意并不意味生产 效率高,不满意不意味生产效率低,但其科学性和可靠 性被质疑,这和他调查的对象是工程师和会计师有关系。
双因素理论被国外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实行的工作 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弹性工管理者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 内外在满足即内外在激励值得研究 “成就”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赏”的激励作用最大 使职工工作丰富化、满足职工的高层次需求很有意义 承认、照顾职工的个体差异,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内在需
双因素理论开创了激励的新观点 1.激励因素有六点:对工作的满足感;工作得到认可和奖赏;工
作本身的挑战性;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有发展前途;通 过工作有发展成长的机会 2.保健因素有: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上级 主管、同级、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作条件、薪金;个人的 生活;工作的安全性等。 P97\149图5-6和5-7对双因素理论的深化理解
缺乏力量。 图5-8期望理论导向结果模式p101
三、期望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激励物”,即要什么? 提高员工对绩效的期望,即做什么? 提高员工E-P期望,即怎么做? 制定报酬和个人绩效挂钩制度,即做的结果。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强 理性、敢冒险、事业心强、有进取精神 需要明确不间断的事业进展反馈
成就需要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全社会成员调动激发企业家的才能 激励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做出更大成就 确立追求卓越和完善的新标准
四个内容型激励理论总结
面对的人群从大到小,从多到少; 产生的时间从远到近; 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初级到高级; 内容构成从概念到具体; 表现的方式从刻板到灵活。 总之,是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见证。
群心理(4)每一时期都有占主导和从属地位的需求(5)从物质到精神
应用中的成功、失败案例(了解职工需求自行写出并对需求分类决定如何定 岗;领导长官意志主管划分类别职工产生反感,岗位无法落实)
阿德佛需要理论
需要是三种: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 (relatedness)、成长(growth),简称ERG理论。
期望理论是研究需要(期望)与目标之间关系的规律的理论。 期望理论公式:M(激发力量)=V(目标价值或效价)*E(期
望概率或期望值)
目标价值(效价)是指某项工作或某一个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 要的价值,或者说是一个目标的价值在激发对象心目中的位置 (或威望)。效价存在正值、零值、负值,有大小、高低的不 同。
2.参与
参与管理作为激励理论的重要内容,全员参与能够收 到更好的效果。海尔股份公司的蓝领都有工作建议权, 作为提升晋级的参考指标,发挥了职工积极主动性,树 立主人翁思想,上下齐心努力,参与商讨和自己建议有 关事宜的决策都会受到激励。
3.工作生活质量计划
是一种职务设计的系统方法,通过工作丰富化,进行组织内部纪律方 面的探究与活动。它结合工业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及社会学、工业工程、 激励与领导理论共同发挥作用。上世纪70年代初被提出后,迅速风靡美国、 英国、日本。
激励的一般过程模式:研究表明,激励过程是从个人需要出发的。
P90图5-1激励的一般过程模式
该图反映激励的多个阶段:一是需要的产生;二是个人寻求和选择满足这 些需要的方法;三是个人通过目标行为或工作去满足需要;四是个人在实 现目标方面的绩效成就;五是根据对绩效的评价而给予奖励或惩罚。
该模式图看似简单,实则非也。原因是:动机是假设的;激励具有复杂和 能动性;每个人在取舍动机方式及追求动机驱动力方面有大差异。
激励的含义:各种观点表述有所不同。 阿特金森1964年指出:积极是此时此刻对行动的方向、强度与持续性的影
响。 琼斯1955年写道:激励是涉及行为是怎样发端、怎样被赋予活力而激发、
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一切进行过程中,该有机体是 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的。 ……据有关人士统计,激励定义有100多种,至少包括三要素:人的行为 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是什么因素把人们正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 定方向上去的;这些行为如何能矫正、保持和延续,以及这种行为正在进 行时,行为主体和客体的主观反应。
3.认知派激励理论:否定老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观点强调 (1)认知过程中的结构和组织原则(2)内部发生的过 程(3)概念的驱动作用(4)认知反馈作用(5)认知 方式上的个别差异
将认知心理学理论应用于管理学就产生了两类理论:内容 型、过程型激励理论,见 p92图5—2.
第三节 激励理论与实践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实践发现,按照计时计酬工人一 般只发挥工作能力的20%-30%,这是明哲保身的做法。后续研 究发现,计时计酬改为计件计酬,工人工作能力潜能可发挥到 80%-90%,差距如此之大,激励起到很大作用。
2.新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对上个公式加以改变,中间增加了中间 变量,S—O—R(刺激—中间变量—反应),增加部分表明人 们的主观因素,包括意图、愿望、行为目的、印象计划。该理
论是随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工人收入增加生活条件加以改
变而形成,从被动行为向主动行为转化,增加了主观需求的重 要变量成分,使激励手段呈现复杂化特点。原因有三(1)人的 需要有所发展。(2)情境分析不可忽视。(3)目标均衡很重 要。
第二节 激励理论研究
一、心理学研究观点 1.老行为主义激励理论:流行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创
始人为华生,创立S—R(刺激—反应)公式,正反都成立。 该理论得出,激励手段就是刺激。当时,处在资本主义发展初级
阶段,物质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金钱、物质刺激使工人拼命工 作,养家糊口换取报酬,满足生活需要。
工作丰富化是实现工作生活质量计划的主要途径,所谓工作丰富化目 的是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一种更强的挑战性和成就感。工作丰富起来的方 法有6方面.(自由、交往、责任、贡献、反馈、参与)
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
激励 激励理论 工作生活质量计划 什么是激励?激励包括几个问题? 如何正确的应用金钱的激励作用?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分类
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很关键 激励表现为奖励与惩罚两方面 制定和研究激励措施有三个问题要考虑:一是如何激发
人的行为;二是激励对性选择何种行为;三是正确引导 人改掉错误的、消极的行为。
第一节 激励研究
激励的重要性:(1)国际、国内竞争加剧,来自社会、经济、 技术的外在压力,迫使管理在方法和技巧上有创新,才能不断 保证企业效率和效能的高水平,要求有效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2)为了企业不断发展,必须关注人力资源,人是管理中最重 要、最活跃的成分,一切潜力来自于人。(3)员工的价值观念 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期望理论
本理论着重研究人们选择他所要发生行为的过程。需要 是人们行为目标的导向,多种需要的存在,使其强弱或 重要性不同,需要如何决定人们的行为?期望理论认为, 决定行为动机的因素除了需要的强弱外,还有需要满足 的可能性问题。
一、期望理论的内容
佛隆提出该理论,逻辑关系如下:需要-行为-目标;需要-动力目标为实现-需要是一种期望-期望带来力量-激励人的积极性。 简而言之,一个人被激发出来的力量与他所追求的目标和达到 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是有关系的。
持下去、如何结束整个过程 过程型理论包括目标设置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是从行为的目的性这一角度对行为动机进 行研究,它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目标管理有密切联系。 它为目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发展了目标管理方 法。该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查尔斯.L.休斯和美国心理学 教授洛克提出。
期望值是根据一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的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 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它与现实之间往往是有差距,表现为三种 情况(1)现实大大超过期望值,结果喜出望外(2)现实与期 望值相差不大,预料之中(3)现实大大小于期望值,结果受到 严重打击,垂头丧气。
二、期望理论的应用
E高V高=M高 E中V中=M中 E低V低=M低 E高V低=M低 E低V高=M低 结论:E高V高M高,激励对象力量最大,有一项低,激励对象就会
要
成就需要理论
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人的需要分三种, 即成就、友情、权力。
成就需要理论内容构成(成就比金钱更重要;这些人是企业和 国家精英;用图测试研究如何发现这些高度成就感的人;高成 就感的人是可以教育培养出来的。)
自我测试:学生生涯中,我是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吗?
具有高度成就需要人是这样的
解释生存需要 解释相互关系需要 解释成长的需要 工作需要与工作成果关系图p96图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