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
【摘要】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创造性的吟咏,作为解诗的方式,是符合教学实际的,它能带着学生更好地穿过语言的雾障,走进诗人心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之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阅读鉴赏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1-024-01
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有必要将诗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加以重新审视。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无论是语言运用技巧,还是文化内涵,都能给今天的中学生以深远的影响,相信有魅力的诗歌教学必将优化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素质。
我经过几年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浅识拙见。
一、加强诗歌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诗歌阅读不同于其它体裁,注意的地方较多,学生只有较好地采用恰当的方法去阅读,才能领会诗歌中的思想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真正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 注重阅读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诗歌阅读中,必须要“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经历和思想状况,“论世”就是分析理解时应联系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比如,读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就要对当对金兵入侵,朝廷卖国,陆游积极主张抗金却屡遭贬谪等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2. 注重阅读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有的包含了写诗的原因,时间,也有情感的字眼融合在其中,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认真阅读该题目,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写此诗的原因是因为作者左迁至蓝关,作品是要写给侄孙湘,这样诗歌内容理解就相对容易。
3. 注重阅读诗歌对应的注释
每首诗词下面都会有一部分注释,这对理解诗词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诗歌中浅显易懂的不太多,因时代的久远,必须借助于文章的注释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尤其是思想内容表达比较隐晦的作品更要借助注释。
4. 阅读诗歌时能找出诗歌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字眼
诗歌最能传达作者的心声,诗眼或词眼抓住,其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能体会到五六分了。
如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颔联中“春愁黯黯独成眠”句中的“愁”字即是全诗的诗眼,具体“愁”的原因,只要认真阅读诗歌就能把握住了。
5. 整体阅读诗歌
在结合以上四点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整体阅读,初步领会诗歌中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态度。
二、辅以鉴赏方法的指导
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诗歌作出一定的鉴赏,考纲就要求学生会鉴赏诗歌的文学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因此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逐步点拨,你可以教学生鉴赏它的“形象美”——外在的形象,精神的形象,丰富的意象,多样的意境;你也可以教学生欣赏“语言美”——豪放飘逸、沉郁顿挫……也可以教学生赏析它的“技巧美”——修辞、抒情、描写手法,抓住其中一点完成对诗歌的教学,积少成多,在完成整体诗歌教学的时候,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一首诗的鉴赏任务,这就是理想的效果。
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我们就可以注重以下几点鉴赏的方面对学生加以点拨,如意象的设置,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抓住了这些要点,体会作者灵魂深处的想法就相对容易一些。
三、注重模块教学
《唐诗宋词选读》和配套的读本都有一个较好的体例安排。
如《唐诗宋词选读》的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风格的概括,学生对每一模块的学习都会有一个整体的风格赏析,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让学生在体会领悟整个模块诗歌的基础上理解何为“豪放飘逸”。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课时安排的问题,每一模块可挑几篇精读精讲,其他的篇目可以以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完成,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完成相对应的诗歌练习,这样,讲练结合,又注重模块教学,学生学完该选修,使学生能掌握住唐诗词完整的发展脉络,又能清楚地了解到各阶段诗保歌的风格、背景,也有助于对课外诗歌的理解。
四、开展诗词实践活动
1. 挑选一些篇目举办一次诗歌朗诵,学生利用早读或其它时间对选择到的一些篇目自由再选择,在认真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举办朗诵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 每首诗词中都会有名句佳句,因此,在平日的早读就要求学生对重点句进行记忆,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把这些名句运用到作文中,还能增强作文的品味和内涵。
3. 在学完整个诗歌的教学后,试着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编排此书,即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对诗歌进行分类归纳,让学生对思想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如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咏物诗,即景抒情诗等几大块进行分类归纳,学生也会相应地提高一些学习诗歌的兴趣。
4.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安排一些鉴赏性的题目由学生自主完成,如李白诗歌中有较多的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刻的含义;又如,古代诗歌中出现“愁”的字眼很多,让学生去寻找,并能分别体会“愁”之原因,并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小文章等等。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创造性的吟咏,作为解诗的方式,是符合教学实际的,它能
带着学生更好地穿过语言的雾障,走进诗人心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