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的生长发育

猪的生长发育

猪的生长发育第二章猪的生长发育猪肉的生产实际上是来自于猪的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发育,所以有必要了解猪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和与猪肉生产关系密切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动物生长发育为两种过程:一种是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这个过程叫发育;另一种是由于同类细胞的增生或体积增大,从而使个体由小变大、体重增加,这个过程叫生长。

生长是指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的增大,它是以细胞增生(hyperplasia)和细胞肥大(hypertrophy)为基础的量变过程。

一般而言,动物生长初期是以细胞增生为主的生长过程,而在生长后期则主要是细胞肥大过程。

发育是生长的发展与转折。

当某一种细胞分裂增生到某一阶段或一定数量时,就出现质的变化,分化产生与原来母细胞不同的细胞,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组织与器官。

所以,发育是以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on)为基础的质变过程,是动物有机体结构与功能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

生长与发育在概念上虽有区别,但在动物有机体生长发育全过程中难以截然分开。

每一个动物个体从受精卵开始至机体成熟,都处于连续而有序的生长发育之中,表现为体重增加、体型以及体组织成分改变等的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是受体内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机制的调节,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测定对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生长速度和强度变化的观察与测定,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猪的生长规律,以便合理地进行猪肉生产。

以下介绍几种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指标概念。

1、累积生长是指猪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猪的累积生长曲线呈现典型的S形曲线。

2、绝对生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指标的净增长量,显示某个时期猪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

绝对生长速度一般用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G=(W1—W0)/(T1—T0)式中:W0—始重,W1—末重,T0—起始时间,T1—测量结束时间。

3、相对生长绝对生长只反映生长速度,并没有反映生长强度。

为了表示生长发育的强度,就需要用相对生长速度来表示。

相对生长一般是指某一时间内绝对增长量占基础生长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R=(W1—W0)/[((W1+W0))/2]×100%三、产肉性能指标在认识了猪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还需要认识研究肉品生产的目标组织(肌肉、骨骼和脂肪等)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与猪机体整体发育的相互制约关系,这些特点在实际应用中以产肉性能指标来衡量。

评定生长肥育猪的主要指标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生长速度、饲料利用效率以及胴体和肉质性状。

1、经济早熟性(Maturity) ,指猪在一定的饲养条件下,能早期达到一定体重的能力。

通常以达到适宜屠宰体重时的日龄作为经济早熟性的指标。

目前,商品肉猪强调早期生长快,饲料利用效率高,如瘦肉型猪6月龄体重应达到90kg。

2、增重(Weight gain)一般用日增重表示,指断奶至屠宰时饲养期的平均每日增重量,是产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日增重受结束体重大小的影响,个体间比较日增重大小时,应当以达到相同体重进行计算。

日增重还可按生长阶段分别计算和比较。

3、饲料转化效率(Feed conversion ratio)用每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量表示时,也叫料重比。

计算公式为:料重比=生长肥育期所消耗饲料量/生长肥育期内的体增重每千克饲料所转化的产品量称为产品转换率,计算公式为:产品转换率=生长肥育期增重/生长肥育期耗料量料重比越小,产品转换率越高,饲料利用率也越高;反之,饲料利用率低,猪肉成本高。

4、屠宰率(Dressing percentage)指胴体占宰前空腹重的百分比。

猪的屠宰率一般为75%左右。

5、瘦肉率(Lean meat percentage)指瘦肉(肌肉)占胴体的百分比。

是反映产肉力和胴体品质的重要指标。

是猪的常用指标。

我国地方猪种瘦肉率一般在40~50%之间,而良种瘦肉型猪在60%以上,杂交商品猪在55%左右。

6、肥度(Fatness)指肉猪的肥胖程度。

肉猪可通过测定膘厚来判断,常用一点膘厚和三点膘厚均值这两个指标,前者指第六与第七胸椎连接处的背膘厚度,后者指背部、腰部和臀部三点背膘厚的平均值。

7、肉品质(Meat quality)评定肉品质的指标很多,主要包括肉的颜色、嫩度、保水性能(系水力)、肌肉脂肪含量(大理石状)、肉味和pH值等。

8、繁育效率(Reproductivity)肉猪的繁育效率也是产肉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增殖率和成活率两个指标。

(1)增殖率猪繁殖后代愈多,总的产肉量也愈多。

增殖率是指本年度内出生仔猪数量占上年度终猪总头数的百分比,反映了母猪群的繁殖能力。

增殖率的高低决定于妊娠期和窝产仔数。

一般来说,我国地方猪具有性成熟早、产仔多等特点。

国外引入猪种平均产仔数不超过10头,我国地方猪种平均12头以上,而太湖猪一般在14头以上,太湖猪曾以一窝产42头而创下世界纪录。

按年产胎数或每胎产仔数计,猪的繁殖能力最强,工厂化饲养,母猪年产2.5窝以上,每窝按10头计,每头母猪年提供20头以上的育成猪,生产1300~1400kg猪肉,产肉能力非常可观。

(2)成活率一般指断奶成活率,即断奶时成活仔猪数占出生时活仔猪总数的百分比。

成活率的高低因品种不同或产仔季节而有差异,是一可变性很强的数量值。

体重较大的健壮仔猪成活率高;据统计,仔猪初生重在1 kg以下的成活率只有42%,而在1.8kg 以上,成活率则高于85%。

第二节基本规律一、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在猪生长发育全过程中,根据自身生理特点可划分为胚胎期和生后期两大时期。

这两个时期还可分别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不同发育阶段。

(一)胚胎期从受精卵到出生为胚胎期,是猪生长发育中细胞分化最强烈的时期。

受精卵经过细胞数目增加的急剧发育过程,至出生时形成具有完整组织器官的有机体。

胚胎期的不同阶段生长发育强度差别很大,猪胚胎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增重占出生重量的比例分别为0.90%、26.10%和73.00%。

胚胎期组织器官的形成和进一步发育,为生后的生长奠定了基础,但受品种、胎次、母猪体重及多产性影响。

胎儿的初生重和生理成熟度不同,直接影响到生后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1、初生重初生重大小是影响生后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试验,猪的初生重和双月龄断奶重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oss Cutlter观察了2193头仔猪发现,初生重低的仔猪不仅断奶前日增重低,而且直到屠宰前日增重都低于体重大者(图2-1)。

图2-1 初生重对断奶和屠宰时增重的影响2、生理成熟度这里指仔畜刚出生时自身生理功能的完善程度。

妊娠期较短的猪,生理成熟度最差,生后适应性和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全,抗病力差,易发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然后才转入正常的生理状态。

所以,生理成熟度差的仔猪,生活力也较差,环境条件对其早期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二)生后期可进一步划分为哺乳期、育成期、青年期和成年期4个阶段。

1、哺乳期指出生到断奶这段时间。

该期是幼猪由依赖母猪到独立生活的过渡期。

哺乳前期,幼猪以母乳为主要营养来源,养分全面,体组织细胞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同时并存,相对生长强度大,增重较快,但受生理功能尚不健全的影响,需要严格的护理,母猪的泌乳量也决定着幼猪生长发育的好坏。

哺乳后期,生理功能和机体代谢增强,受母猪影响变化小,加强幼猪的饲养管理是促进增重的关键。

2、育成期从断奶到性成熟为育成期。

此期各组织器官发育最快,消化吸收功能最强,食量不断增加,骨骼和肌肉生长最快,绝对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提高,表现为体躯增大,是猪肉生产最重要的阶段,此阶段屠宰的肉猪胴体的肉质最好。

3、青年期指由性成熟到生理成熟时期。

机体生长发育接近成熟,体躯基本定型,各组织的结构和机能完善,绝对增重达到高峰。

随后的增重强度则呈下降趋势,而沉积体脂肪量增加。

4、成年期从生理成熟到开始衰老为成年期。

此期猪的生理机能已完全成熟,生产性能达高峰阶段,体重基本保持衡定,在摄入养分过剩的情况下,体脂沉积加快。

成年期结束后便是衰老期到来,直到个体生命终结。

二、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养猪生产包括2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种猪生产和育肥猪生产。

就整个养猪生产而言,育肥是最后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不仅关系到市场供应,而且对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发展养猪的最终目的。

利用生长阶段不外两个目的,一是生产商品猪,这是大量的;二是培育后备猪。

商品猪主要是从断奶到90kg屠宰的肉猪。

饲养这类猪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数量多、质量优而成本低的猪肉。

因此,不仅要求提高猪的日增重,尽快达到适宜屠宰体重,提高出栏率、出栏体重和屠宰率,而且要求提高猪的增重效益,即提高饲料利用率。

同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改进肥育技术措施,降低猪肥育期的脂肪沉积量,改变其胴体品质,提高瘦肉率,以满足人民肉食和外贸的需要,这是饲养育肥猪的根本任务。

所以,认识和掌握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养猪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长速度的变化生长速度是指整体与时间的关系。

生长育肥猪的绝对生长即生长速度,以平均日增重来度量,日增重与时间的关系呈一钟形曲线(图2-2)。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先是增快(加速度生长期),到达最大生长速度(拐点或转折点)后降低(减速生长期),转折点发生在成年体重的40%左右,相当于母猪的初配年龄或育肥猪的适宜屠宰期。

根据生产实践,猪大约于体重达到90~100kg时(猪在6月龄以前)增长速度最快,生长速度最快,这个阶段日增重时 间体重)增长,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表2-1)。

表2-1 不同体重的猪对饲料消耗、利用率及增重的测定活重(kg/头)日增重(g/头)日耗料量(kg/头)料肉比10 383 1.9 2.5022.5 544 2.9 2.6745 726 4.8 3.3062.5 816 6 3.7890 816 7 4.17110 816 7.5 4.61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绝对增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相对生长速度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到了成年时即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这说明猪的年龄越小,增重速度越快;猪的日龄越大,绝对增重越高。

因此,加强育肥猪前期的培育条件,提高前期的生长速度,是节约饲料和缩短饲养期的关键。

(二)猪体各部位与体组织增长规律猪在生长发育期间,各组织生长率不同,致使身体各部位生长早晚的顺序不一和体形出现年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2个生长波引起的。

猪生长波是从颅骨开始,向下伸向颜面部,向后移转到腰部;次生长波是由四肢下部开始,向上移行至躯干和腰部。

2个生长波在腰部汇合。

因此,仔猪出生时头和四肢相对地大,躯干短而浅,后腿发育很差。

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体高和身长首先增加,尔后是深度和宽度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