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羁押规定的不足
首先,从程序公平的角度来说,羁押是否正确合法,不能仅凭
侦查机关一家之言,应同时听取被羁押人的陈述和意见。而逮捕
的有权决定机关是检察院和法院,在审查或决定逮捕的时候都无
听证的程序,目前的批捕程序也要求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口头讯问,
但犯罪嫌疑人没有机会与侦查人员对质,因而很难改变在逮捕以
前形成的单一有罪供述的不利影响。
其次,逮捕后延长羁押期限的法律规定存在漏洞。一般情况
下,逮捕后的羁押不得超过两个月,但在法定特殊情况下,逮捕后
的羁押期限可以分别由上一级检察院和省级检察院批准,分别延
长一个月、两个月,算来最长达到七个月。刑诉法还确立了三项
规则,赋予公安、检察机关更大的延长羁押期限余地:
第一,在侦查期间“发现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公安机
关可自行决定“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羁押期限”。这就意味着
公安机关只要发现嫌疑人犯有两项以上罪行的,都可以在羁押期
限满7个月之前,反复重新计算羁押期限,逮捕后的羁押可随着
罪行的增加而自动延长,这无疑于将一部分逮捕的决定权授予了
公安机关。
第二,“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只要证据尚未达
到提起公诉、定罪所需要的证明标准而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又不确
定,公安机关就可以将业已实施的羁押不予计算,而一直无限期
2
将嫌疑人羁押下去,这在一定意义上等于让公安机关自行掌握羁
押期限。
第三,管辖争议的解决没有时间上的界定,扯皮现象严重。
刑诉法第一百六十九条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
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
诉期限;第二百零二条二款规定: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
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刑诉法规定了审
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改变案件管辖的可以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但是,
没有规定解决案件管辖争议的时间和拖延案件处理应承担的责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