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穴位埋线疗法技术

穴位埋线疗法技术

穴位埋线疗法技术
【用物准备】
用物准备包括一次性的微创埋线针,埋线线体以及常规消毒所用的碘酒酒
精及棉球等。
【禁忌症】
(1)皮肤局部病变,破损,有感染、溃疡。
(2)有特殊疾病者如出血性疾病、活动性出血者、长期服用激素、肺结
核活动期、骨结核。
(3)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高血压,晕针,体质虚弱者。
(4)免疫缺陷综合症。
(5)过敏性体质。
【操作程序】
1.患者俯卧位和仰卧位,暴露所需埋线的部位。
2.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3. 准备针具和线体,采用一次8号注射不锈钢针头作套管,用28号不锈
钢毫作针芯,镊取一段线体。置于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
4.根据进针部位不同,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前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提针。
迅速刺入皮下,并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进一步深入到穴位适当深度。
5.在获的针感后,边推针芯,边推针管,将线体植入穴位皮下组织或深层
肌层内。
6.针出后,立即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并敷贴医用胶贴。继续下一个穴
位的操作。
(2)微创埋线的线体植埋深度,一般来说,线体深度为1;5~2.o厘米四
肢端末由于皮下组织和肌肉之间,肌肉较少,埋线比较困难,尽量不用埋线。
有些穴位下方有大出血的血管和神经,对于这些穴位应该避免深刺,以防伤及
血管和神经。
【注意事项】
(1)严格注意无菌操作。羊肠线应埋于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且线头不
得外露,以防感染。
(2)在同一穴位作重复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进、出针点。
(3)肌腹、肌腱处治疗时,先进行穴位按摩,然后再埋线。
(4)术后1~5天内,少数患者有时出现肿、痛、低热等无菌性炎症反
应,一般可不处理, 1周左右可自行消失。局部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如红、肿、
热、痛者,应抗炎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