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①地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同点 ②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作用: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学习小贴士
关于所有制经济的三个易混点 (1)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国 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不能说成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 用。 (2)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居于次要地位。但二者在市场竞争中 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不能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3.我国现阶段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2)必然性: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的状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
【解析】 本题以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知识。可以从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可能产生 的影响角度分析。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范围,中小企业 不符合这一现实,A排除;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有利于 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力量,完善我国所有制结构, B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材料反映的是生产,不是消费; D错误,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第4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二单元导图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5年3考)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5年4考) (3)发展生产的意义(5年0考)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年9考)
核心考点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其 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 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也不能认为二者 相互决定,但可以说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 (2)不能认为凡是消费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 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当消费的增长和变化 与生产的增长和变化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起 促进作用;如果不适应时,则对生产发展起阻碍作 用。
(3)重要性: 从劳动者个人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就业,繁荣市场,方便 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从国家角度看,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综合国力,促 进生产力发展; 从对外关系看,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 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商品出口; 从市场经济发展看,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公有制 经济的活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私营经济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 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 润为目的 雇佣劳动为基础,规模 较大
外资经济
我国发展对外关系、 吸引外资建立起来 的所有制形式 规模大、技术水平 高、管理方法先进 加速现代化进程,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作 活跃市场,方便生活, 集中私人资金,增加就 用 增加就业 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D.国家控股形式
外商控股形式显然不是公有制具体实现形式,A
应排除; 股份合作形式、新型农村合作社形式都是集体
经济的体现,B、C符合题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
经济是指由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
的形式存在的经济形式,可见,国家控股形式是公有制具 体实现形式的体现,D正确。
判断
1.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 ①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决定消费。 ②现实原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 矛盾的要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③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 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怎么办?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 毫动摇。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 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③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全面 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④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调 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 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网 上购物,近年来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 产的反作用,故选A,不选 C。题干没有涉及消费心理、消 费结构,B、D不选。
核心考点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全面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具体地说,一是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二是指对大企业 和大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以发挥作用,三是做那些非国 有企业做不了或不能做的事情,四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 利进行,保证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 (2)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 要注重质的提高。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 控制力和竞争力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 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削弱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 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1)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其中,出口即外需,受多种因素影 响,不确定性很大;内需包括生产性需求和消费需 求,即投资和消费。当前对我国来说,扩大内需尤 其是消费需求至关重要,但不能说拉动我国经济增 长的唯一途径是刺激消费。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2009年上海卷,19,不定项)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
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为了更
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是多 样的。以下可作为公有制具体实现形式的是( A.外商控股形式 B.股份合作形式 C.新型农村合作社形式
【解析】
)。 BCD
命题角度有经济的主导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2012·上海)下表是近10年来中国内地企业进入500强榜 单的相关数据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家) 股份制企业(家) 私营企业(家) 11 0 0 53 2 2
2002
2011
注:股份制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数据表明,我国( A.股份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B.非公有制企业实力普遍增强 C.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D.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基础
行为主体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①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 体消费水平 ④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水平 ⑤开拓农村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政府
消费者
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命题角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012·江苏)近年来,我国网上购物市场日趋繁荣。目前 我国网购用户已达1.61亿,交易总额超过5 000亿元,网购 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注意
• 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否 定了过去实行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 面,坚持不实行私有化。 •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正是公有制主体地位 的主要体现之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充 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增强公有 制的主体地位。
2. 非公有制经济比较
个体经济
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 性 有生产资料,从事个 质 体劳动和经营 不 同 特 个人劳动为基础,手 点 点 工劳动为主,规模小
谈不上消费。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
平。
2.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
力。
3.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4.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中的
地位都是平等的。
(3)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如下图
消费扩张 消费萎缩
供不应求 供过于求
价格上涨 消费下降
生产扩大 生产缩小
(4)既要反对重生产,轻消费,也要反对盲目的超前消 费,更要反对铺张浪费。
注意: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1)“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的发 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增加消 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 力得以提高。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一个新的消 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 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体现了生产的决 定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体现的是消费的反 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10年来进入世界前500强的企 业快速增加,说明我国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故 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B项在材料中没有 体现;D项错误,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命题角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13·江苏)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在 GDP中的比重约为60%,提供了约70%的城镇就业岗位。自2011 年以来,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 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为此,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这有利于 ( ) 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B.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 C.解决消费不足问题 D.发挥中小企业的主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