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康复评定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徒手肌力检查 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Lovett 6级分级法。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见下表) 肌力评定标准
徒手肌力检查的特点: 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
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各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定所得数值更具实用价值; 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
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 先向受试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等,消除其紧张心理,取得充分理解和合作。 –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近端肢体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出现替代动作。 – 每次测试都要作左右对比,检查时应先测试健侧同名肌。一般认为两侧差异大于10%才有临床意义。 – 肌力在 3级以上时,检查所加阻力必须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动方向相反,同时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肢体的远端,必须保持同一强度。给予阻力的大小要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况来决定。 – 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患者。
器械肌力测定 –握力测试 –捏力测试 –背肌力测试 –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
器械肌力测定可获得精确数据,但测定肌力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等速肌力测试,旋转角度预先设定,运动以恒速进行,故对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骨关节急性扭伤等的患者禁止应用;对于疼痛、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骨折术后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改良Ashworth量表 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 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 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第二节 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的概述 心电运动试验 有氧运动能力测定 小结 概 述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exercise testing,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鉴定心律失常 鉴定呼吸困难或胸闷的性质 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 评定康复治疗效果 其他 心电运动试验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病情稳定; 无明显步态和骨关节异常; 无感染及活动性疾病; 精神正常及主观上愿意接受并能主动配合检查的患者。 心电运动试验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 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衰; –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严重心律失常; – 近期心肌梗死后非稳定期; – 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 – 严重主动脉瓣新狭窄; – 急性肺动脉栓塞或肺梗死或肺水肿; – 血栓性脉管炎或心脏血栓; – 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官能症。 心电运动试验
相对禁忌证: – 严重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 –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严重阻塞型心肌病; –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重度窦房传导阻滞; – 严重左右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或类似病变; – 明显的心动过速或过缓; – 电解质紊乱;慢性感染性疾病; – 晚期妊娠或妊娠有合并症者; – 运动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 精神障碍者,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种类 按所用设备分类
活动平板试验 踏车运动试验 手摇车运动试验 台阶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 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
极量运动试验 亚(次)极量运动试验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低水平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终点的指征: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终点的指征: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 按试验方案分类 –单级运动试验:是指运动试验过程中运动强度始终保持不变的运动试验,如台阶试验。 –多级运动试验 :是指运动试验过程中运动强度逐渐增加的运动试验,如活动平板试验、踏车试验,又称为分级运动试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方案 活动平板试验 运动强度以MET值表示,MET值的大小取决于活动平板运动速度和坡度的组合。包括: –Bruce方案 –Naughton方案 –Balke方案 活动平板改良Bruce方案
活动平板Naughton方案 活动平板Balke方案 心电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方案 踏车运动试验
运动强度以功率表示, 单位为瓦特(W)或千克·米/分(kg·m/min)。 1W=6.12kg·m/min(kg为运动阻力单位;m/min表示每分钟功率自行车转动距离)。 WHO推荐方案
心电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方案 手摇车试验
运动起始负荷为150~200kg/min; 每级负荷增量100~150kg/min; 持续时间3~6min。 心电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方案 等长收缩试验
常用最大收缩力的30%~50%作为运动强度,持续收缩2~3min。 一般采用握力试验和定滑车重量法。 心电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方案 简易运动试验 适用于体力较弱无法进行活动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的患者。包括: 定时运动法:患者尽力行走6min,计算所走的距离,距离越长,说明体力活动能力越好; 固定距离法:固定距离,如30m,计算完成该距离的时间。 心电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的结果及其意义 心率
血压 每搏量和心输出量 心率-收缩压乘积 心电图ST段改变 心脏传导障碍 运动性心律失常 症状 药物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主观劳累程度分级 有氧运动能力测定
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康复医学中反
映有氧运动中体内气体代谢能力最常用的指标;
代谢当量(MET):是临床制订运动处方的主要参考依据。 有氧运动能力测定
最大摄氧量 是指机体在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时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态和最大体力活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目前仍被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采用作为心功能分级的客观依据。 有氧运动能力测定
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方法: 心输出量和动静脉氧分压差测定
呼吸气分析测定 运动方案 运动程序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标准 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的局限性 有氧运动能力测定
代谢当量 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 健康成年人安静、坐位时, 每千克体重、每分钟的耗氧量为 3.5ml/(kg·min), 即1MET。 有氧运动能力测定
代谢当量的临床应用如下: 判断体力活动能力和预后
用以判断心功能及相应的活动水平 制订运动处方 区分残疾程度 指导日常生活活动与职业活动 有氧运动能力测定
判断体力活动能力和预后,关键的最高代谢当量值为: 小于5METs,提示65岁以下的患者预后不良; 5METs,提示日常生活受限,相当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功能储备; 10METs,提示正常健康水平,药物治疗预后与其它手术或介入治疗效果相当; 13METs,提示即使运动试验异常,预后仍然良好; 18METs,提示有氧运动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