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数据库原理基础知识

第1章数据库原理基础知识

25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1) 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2)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3) 联系(Relationship)
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我们将它分为实体内部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实 体内部联系是指组成实体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 之间的联系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计算机系
第1章 数据库原理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3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4 ACCESS概述
2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数据管 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 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 业的渗透
批处理
10
数据库系统阶段
特点
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DBMS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应用程序通过DBMS访问数据 数据面向现实世界 数据的共享程度高、独立性高
11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整体结构化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
充 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20
1.1.5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人员:DBA、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 计人员、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
21
1.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2.1 数据模型 1.2.2 关系的数学定义 1.2.3 关系数据库 1.2.4 关系的完整性 1.2.5 关系运算
软件水平:没有操作系统
处理方式:批处理
6
人工管理阶段
特点:
数据不进行保存 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面向应用 无共享、冗余度极大
7
文件系统阶段
时期
50年代末--60年代中
产生的背景
应用需求:科学计算、管理 硬件水平:磁盘、磁鼓 软件水平:有文件系统 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批处理
数据库恢复(Recovery)
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 状态。
16
1.1.4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 和内模式 组成
应用A 应用B 应用C 应用D 应用E
外模式1
外模式2 模式 内模式
外模式3 外模式/模式映象
模式/内模式映象
数据库
3
1.1.1 数据库常用术语
D B数M据S:的是主数要据功库能系统: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本
(1质)上数据讲定是义描功述能事:物对数的据符库号中记数录据,对象如进数行字定、义文 (2字)、数据声操音纵等功。能: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查 ( 3询数数 的)、据、据数插库据可库入在库共:、建的享是删立运除 、的长行和运数期管修用据储理改和的存等维集在。护合计时由。算数机据内库的管、理有系统组统织 ( 4一多数 间)管用的据数理户据一库、对库层管统数的数理一据建控 的据系立制并管统和,发理:维以使护软是保用功件位证及能,于数发据生属用的故于户安障系与全后统操性的软作、系件系完统整恢。统性复之、。 包数括据数库据系库统初始:数指据在的计输算入机、转中换引功入能数。据数库据库后的的
n联系
32
R 1 根结点
R2
兄弟结点
R3
叶结点
R4
兄弟结点 R 5
叶结点
叶结点
33
网状模型
用有向图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 有向图中的结点是记录类型 箭头表示了从箭尾的记录类型到箭头的记
录类型间的1:n联系 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34
R1
R2
12
数据整体结构化
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数据的结构用数据模型描述,无需程序定义 和解释。 把文件系统中简单的记录结构变成了记录和 记录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结构化数据,在描 述数据时,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还要描述 数据之间的联系。 从整体角度来组织数据,数据不在针对某一 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实现了整体数据的 结构化
8
文件系统阶段
特点:
数据可长期保存 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应用程序直接存储数据文件 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安全性差
9
数据库系统阶段
时期
60年代末以来
产生的背景
应用背景:大规模管理 硬件背景:大容量磁盘 软件背景:有数据库管理系统 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分布处理
数据模型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 和完整性约束。
23
1.数据模型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
数据结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
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数据操作的类型:检索、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m
选修
n
课程
出生日期 成绩
系别
学分 教师 上课时间
名额
30
4.常见数据模型
非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 )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31
层次模型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 树的结点是记录类型 非根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 上层记录类型和下层记录类型的联系是1:
L1 L2
R3
R1 L1 L2
R4
R2 L3
R3 L4
R5
35
关系模型
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也是目前主要采 用的数据模型
1970年由美国IBM公司San Jose研究室的 研究员E.F.Codd提出
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 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36
学生基本情况表
转系储统、。恢复一功般能由,数数据据库库的、重数组据织库功管能理和性系能统监(视及、 分其析开功发能工等具。这)些、功应能用通系常统由一、些数实据用库程管序理完成员。和 用户组成。
4
1.1.2 数据管理的发展历程
什么是数据管理
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 维护,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所有域的所有取值的一个组合 不能重复
41
关系的数学定义(续)
例 给出三个域: D1=SUPERVISOR ={ 张清玫,刘逸 } D2=SPECIALITY={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 D3=POSTGRADUATE={李勇,刘晨,王敏}
则D1,D2,D3的笛卡尔积为:
使每个用户只能按指定方式使用和处理指定数 据,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 的泄密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
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 满足一定的关系。
15
DBMS对数据的控制功能
并发(Concurrency)控制
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防止 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13
数据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
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 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 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
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 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 序也可以不变。
14
DBMS对数据的控制功能
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
17
1.模式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 需求
模式的地位: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 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 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 语言无关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模式的定义
28
E-R图
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 方法:
实体: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椭圆形内写明属性
名。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
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 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类型。
29
E-R图示例
学号
姓名
课程号
课程名
性别
学生
学 姓 性 系别 号名别
05 王 男 电子
0雨

0

2

05 张 女 人文
0楠

1
37
关系模型的基本术语
关系:二维表结构 属性: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属性,Access中被称为
字段(Field)。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 元组:二维表中的行(记录的值)称为元组,
Access中被称为记录(Record)。 主码:表中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能够唯一确定
26
实体之间的联系
实体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类
班级 1 班级-班长
班级 1
组成
1 班长
n 学生
1:1联系
1:n联系
课程 m
选修
n 学生
m:n联系
27
3.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 实体-联系方法(E-R方法)
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方法也称为E-R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