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
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概念界定、测评体系、并 对国内外 CSR 维度进行比较,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并提出企业 在处理 CSR 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CSR) 研究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 (一)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渊源 在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不过 20 余
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我国第一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题的 文章——《企业社会责任——访南化公司催化剂厂》发表在《瞭望》杂志 1985 年第三期,而第一本以企业社会责任命名的著作是 1990 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 社会责任》。此后,法学家刘俊海将企业社会责任首次引入公司治理研究,认为 “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而 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随后 ,我国学者相继从伦理 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视角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 2008 年全球性金融爆发以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 视角。盛斌、胡博( 2009)阐述了由金融危机到来引发的政府与企业一系列问 题。在经济繁荣之时,政府力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当经济危机到来时, 政府是否应该任由企业倒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否意味着政府放弃了对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追求?而且,这些问题在不同社会文化类型的国家势必会引 起不同的反应。另外,做为金融危机导火索的商业银行,关于它的社会责任也 是备受关注。有学者甚至认为正是因为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忽视自身的社会责 任的贪婪性,引爆了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大灾难,并且致使全球经济到目前为止 仍发展缓慢。 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 (2009)》, 文中用了“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实践对中国 100 强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做了统计。其理论模型主要有四部分,分别设计以责任 管理为中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础,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整个模型围绕 责任管理这一核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石、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形成一 个稳定的闭环三角形。 现阶段我国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 证研究数量上升较快。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SA8000 标准认证的调查,企 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是否存在相关性,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跨国公司企 业社会责任等。 2.对环境责任和慈善责任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呈井喷之势。 随着国 内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自 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也陡然增多,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更 多地投入到环境污染的问题上来。自然而然,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一环, 对其是否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也引起了学者们更多的争议。 2008年的5 • 12汶 川地震更是引发了学者们对自然灾害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的大量探讨。此后 中国相继出版了一引些慈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专著,如《中国慈善蓝皮书》等, 既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也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慈善与企业的相互 影响机制。 (二)企业社会责任在外国的发展历程 早在 19 世纪企业社会责任还处在萌芽时期,关于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 文献就已经出现了。 1899 年美国钢铁集团公司的创始人安德鲁 ?卡内基出版《财 富福音》,明确指出企业或企业家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当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还主要集中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的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法学界爆发了著名的关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的“伯力—多德论战” 。多德援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强调企业不仅应该承 担社会责任,而且要自觉自愿的承担,而不应该坐等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重要转折是实证研究 的兴起与繁荣。这方面的研究只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上, 并大致得出以下三种研究结论: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论。但这些研究主要 集中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法律上的定义研究。其中一些学者以会计指标衡量企 业绩效,最终得出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的股东投资回报率( ROE)之间存在正 相关关系的结论。 20世纪 80年代,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入多元化时代, 其主要特点是概 念辨析退居次要地位,概念研究让位与实证研究和策略研究。研究的核心内容 是企业怎样才能有效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商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20世纪 90年代,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更是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 从多个方面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进入 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呈现扩大化趋 势,社会活动、社会合作、人权等方面均被纳入社会责任的内涵,并且与企业 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系探讨紧密关联。 纵观企业社会责任观的缘起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 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发展与特定社会阶段的伦 理、道德、法律等的完善程度紧密相关。从根本上来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 主要动力是社会对企业在经济、法律、伦理和人道主义等方面的期望。企业行 为带给这种期望的满意程度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 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对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利 益相关者团体需求的满足,实际上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条件。将社 会责任纳入企业行为的有机部分,企业的经济发展才会为公众的利益所接受, 才能保证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兴旺发达。 二、国际国内对 CSR 概念的界定 (一)国外对 CSR 概念的界定 国际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没有统一的说法,学术界已经有很多 CSR 概念和分类的实证研究。在企业社会责任早期文献中已初见端倪。学者们的观 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观点是企业在关心长期资本收益率时应该承担一定 的义务,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20世纪50年代,霍华德・R •鲍恩出版 论著《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提出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指出企业在追求 自身权利的同时,必须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卡罗尔 (Carroll , 1991)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用一个四层次的金字塔模型, 主张的层次 责任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的 责任。其中经济责任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并且使所有者 或股东获得盈利。法律责任要求企业在法律和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经营。伦理责 任要求企业除了满足法律的最低要求之外,还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自由决定的 责任是除了经济、法律、伦理责任之外,由企业自由判断和选择的为社会做出 贡献的责任。层次责任理论进一步指出这四方面责任可以从低到高看成是一个 “金字塔”形状,其中经济责任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 另一类观点是认为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和利益实体,它的存在目标是追求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亦即利润最大化,而利润越大,企业利用社会资源的效率越 高,从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例如:196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 济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Friedma n)提出“企业的唯一责任就是盈利”、 “在公开、自由的竞争中充分利用资源去增加利润”。企业的责任就是使利润 最大化,获取利润是企业的天职。20世纪70年代以前,弗里德曼对企业责任 的提法居于统治地位。 总体来看,早期文献虽有大致的主旨,但对企业社会责任并无明确界定。 这一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即使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企业社会 责任的概念是模糊的。业界人士认为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目前理论界一般认为,英国学 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 )在1924年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 的概念。现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各种活动中,对所有利益 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求不仅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环境等领域获取可 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包括保障劳动者权利、保障产品服务质量、保护环境、 为社会做出贡献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些人得出了不同的见解。例如:哈罗德•孔茨与海因茨•韦 里克在其著名的教科书《管理学》中给企业社会责任下的定义为: “企业的社会 责任就是
图2. 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 ,他们指出,“社会反应是 一个较新的概念,但非常类似于社会责任。简单地说,它指‘一家公司以对公 司与社会彼此有利的方式,把公司经营活动及政策方针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的 能力',, 社会责任与社会反应之间的主要差别是后者包含着事业单位的反应 措施和‘怎样做出反应” 。 K. P.安德鲁斯曾在其论文中给企业社会责任下了定义:“社会责任部分地 意味着自愿约束自己不去谋求最高利润” ,“就更为积极的意义说,社会责任意 味着对社会为经济行动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把公司的力量集中在某些目标的机会 的敏感性。这些目标是可能达到的,但有时从经济上看不出那么吸引人,不过 却更为合乎社会的需要。 美国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 derle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 方面,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自主性的行为对 其利益相关者、社会及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时,应持有的公正倾向 和自省纠偏意识,从而要求企业承担改变这些消极影响的成本” 。 (二)国内对 CSR 概念的界定 我国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解读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将传统企业目标的范围加以拓展延伸,从只追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拓展到 促进其相关利益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主要有: 卢代富( 2001)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 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屈晓华( 200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 过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商务伙伴、 客户(消费者)、社区、 国 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良性反应, 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指标。 另一方面,把企业看成是“社会公民” ,有研究提出了“企业公民”的概念。 从这个角度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包括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 道德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