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提琴的发展-论文

浅谈中提琴的发展-论文

黄河之声2015年第l3期 
浅谈中提琴的发展 

马庆祥 
(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中提琴作为西方音乐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特殊魅力乐器,存在悠久的历史。有着与众不同令人迷醉的深沉音 
色,区别于小提琴和大提琴拥有的相对独特更为丰富的音域,不同于其它弦乐器的演奏技巧。中提琴从萌芽发展至 
今的衍变,从巴洛克时期发展至20世纪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标志性作品,奠定了中提琴在作曲家、管弦乐队及 
演奏家们的重视。 
关键词:中提琴概述;巴洛克;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 

中提琴在起源于意大利时,分为中音提琴(Alto)以及次中音 
提琴(Tenro)两种。中音提琴的尺寸大多在15英寸至16英寸左右, 
而次中音提琴较大,在十八英寸以上。所以遗留下来的意大利中提 琴,除了Alto以外,大多数的Tenro的尺寸都已经改小了。这是因为 它们的体积太大,不便于拉奏。逐渐地,后期生产的中提琴再无中 音及次中音之分了。而作曲家在他们的意念与作品里,也不再把中 提琴分为两种声部的乐器了。我们大部分人所拉的中提琴的尺寸是 根据使用者的体形而定的。从l2英寸至17英寸之间会有很多不同的 琴体尺寸变异。一般来讲,15英寸至l7英寸称为成年琴,14英寸以 下则是儿童琴。对于中提琴的声音要求,很多人都会在本身体形允 许的情况下,尽量挑选较大的中提琴求得较大的音量。特别是低音 方面,琴身越大的中提琴易于产生较丰富的效果。可是在穿透能力 方面,一些琴身较小但制作精良的中提琴也常会发挥出令人意想不 到的好效果。 中提琴的发展同样也分为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形式,不同 演奏艺术。巴洛克时期是中提琴发展的萌芽时期。蔡林格在《中提 琴文献》目录中提到最早的中提琴作品有两部,一部是威尼斯作曲 家、管风琴演奏家马西米连诺·涅里于1651年为中提琴写的奏鸣曲, 另一部是弗洛伦萨的肯皮斯于1644年发表的小提琴和中提琴奏鸣 曲。在17世纪结束前还出现了玛利诺为中提琴写的奏鸣曲。上述3部 作品是l7世纪仅存的中提琴独奏文献。此时,中提琴乐器本身的规 格还在演奏者及制琴大师们手中进行着漫长的演变。可想而知,以 独奏形式出现的中提琴乐曲可谓是凤毛麟角了。然而还是会有一些 伟大的作曲家们做勇敢的尝试,他们往往是作曲家和中提琴演奏家 双重身份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泰勒曼,他将中提琴充分用于乐队 及室内乐中,并且写了历史上第一首成熟中提琴协奏曲;巴赫,意 图改良中提琴规格的西方音乐先驱;亨德尔,清唱剧大师,他在管 弦乐作品处理上,非常精确地运用了乐器的性能及音色。 巴洛克时期此时,中提琴乐器本身的规格还在演奏者及制琴大 师们手中进行着漫长的演变。可想而知,以独奏形式出现的中提琴 乐曲可谓是凤毛麟角了。然而还是会有一些伟大的作曲家们做勇敢 的尝试,他们往往是作曲家和中提琴演奏家双重身份的艺术家。他 们分别是,将中提琴充分用于乐队及室内乐中,并且写了历史上第 首成熟中提琴协奏曲的泰勒曼;意图改良中提琴规格的伟大的西 方音乐先驱巴赫;在管弦乐作品处理上,对于乐器性能及音色运用 上非常精确的清唱剧大师亨德尔。经过上文介绍的巴洛克时期中提 琴历史地位之后,我们就很能想象出泰勒曼在创作中提琴协奏曲时 所具备的胆识和前驱性。 在古典时期的早期,在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大师领 导下,室内乐得到了发展,但室内乐中的乐器数量非常少,因此每 
个乐器都要发挥其在乐曲中的特殊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提琴为 
更多的作曲家所重视,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中提琴的 
重奏以及中提琴的独奏精品,例如,最早的二重奏乐曲是海顿为小 
提琴和中提琴所作的六首奏鸣曲。这些作品就完成于18世纪60年代 
末或70年代初。这样,中提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掘,中提琴的艺 
术表现力得到了发展,在交响乐中具有了更显著的地位。 
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 
交响乐作品,这为中提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而使得 
更多的作曲家去关注这门冷门的乐器。中提琴在交响乐团里的功能 
也因其特殊的声音色彩,从伴奏者的身份发展成为了乐队中和声、 
复调等内部织体的主体,甚至在许多的作品中担任了旋律声部。可 
以说在浪漫主义时期中提琴的功能已经趋于完善。浪漫时期涌现出 
了大量的中提琴独奏作品,但因为当时缺少优秀的中提琴演奏家, 
很多的作品都人们遗忘了。就连帕格尼尼这样的大师在演奏完他的 
《大奏鸣曲》之后,相关的报界也发出了许多负面的声音。虽然是 
这样的一种情况,但足以见得作曲家以及演奏家们对中提琴的特殊 
情怀,这也为20世纪中提琴发展的鼎盛时期埋下了伏笔。 
2O世纪时期在中提琴发展上,巴赫和亨德尔和泰勒曼使它前 
进了一步。然而当海顿和莫扎特把中提琴作为弦乐四重奏的组成部 
分之后,才开始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个性。贝多芬的四重奏继续加强 
了中提琴的作用。卡尔·斯塔米兹首先把中提琴作为独奏乐器来使 
用,而柏辽兹则在浪漫主义时代首先认真地考虑把中提琴作为乐队 
的独奏声部来使用。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使中提琴的表现力进 
步得到了拓展。l9世纪末20纪初,由于许多演奏家们投身于发挥 
中提琴独特美质的演奏事业,才使这件乐器脱颖而出,在弦乐器家 
族中占有不可小视的地位。 
中提琴这种乐器自身散的就是一个魅力的综合集合体。在漫长 
的岁月中,中提琴的外形或是演奏技巧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些变 
化都是为了增加它的魅力所存在的。当今的音乐界,越来越多的人 
钟爱它的独特魅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中提琴散 
发出的魔力会越来越让人着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