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绿色食品温室青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对青椒生产技术做了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华北地区具备良好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生产管理
水平,适于种青椒的地区。
2、引用标准
绿色食品青椒行业标准。
3、产地条件选择
大气、水质、土壤条件符合绿色食品优良生态环境标准。
4、品种选择
根据青椒生理特性,选择适宜温室大棚的最佳品种,主要以以
色列麦卡比、中椒五号、太空椒、青椒王F1等。主要特点:生长
势强、抗病、高产、品质好等优点。
5、育苗
(1)床土消毒;用40%福尔马林于播种前三周施于床土中,
用量为每平方米40毫升,兑水量视土壤墒情而定,然后用塑料膜
覆盖5天,除去覆盖后2周,待药充分发挥后方可播种.
(2)消毒后的床土和经过高温腐熟的有机肥过筛,按猪粪、鸡
粪、田园土比例1:1:2,掺匀后铺在一起备用。
(3)营养钵的准备:为了便于管理保护根系采用8X8的底部
有小孔的营养钵,在营养钵内装入6厘米高的营养土,摆放在提前
整好的苗床内。
4、种子选择:根据温室一大茬或冬春茬不同种植方式,选择
子粒饱满,纯度好、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符合种子质量标准的种
子。
5、浸种催芽:一是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8—12天或用温汤
浸种8—12小时进行杀菌,控干后用布包好放在28—30度的条件
下催芽。
2
6、播种:苗床浇足水后覆一层细土,然后把种子按0.5—1厘
米的距离均匀撒在畦面上,覆营养土1厘米,为加速出苗,可扣小
拱棚。
6、播后管理:出苗的最佳温度为15—30度,幼苗长到二叶一
心时将苗分于营养钵中,此期仍需保温保湿,可在苗畦上扣小拱棚,
白天温度26—30度,夜间温度18—20度,苗期以控水为主,发现
午后萎蔫,可在晴天中午补水,严禁浇大水。
7、定植:
(1)整地、施肥、做畦
定植前翻耕土25—30厘米,结合耕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3000
公斤,石灰75公斤灭菌消毒增加钙素的成分,改善土壤结构。日
光温室栽培采用高畦种植 ,做畦时先做高15厘米、底宽1.2米,
畦面宽0.9米的小高畦,畦面铺设地膜,定植双行青椒。
(2)密度
视品种特性、栽培实践、整枝方式而定,一般越冬一大茬
6000—7000株,冬春茬亩栽7000—8000株(指一穴双株)。
(3)定植方法
定植时的温度不能低于15—17度,采取先开沟后栽苗,一宿
土的深度为宜,定植后再浇一次小水后覆土盖地膜。
(4)定植后管理
温度:为促进缓苗,要保持高温、高湿环境,7天内不通风,
提早盖苫,白天温度保持再25—30度,夜间15—18度。
肥水:当门茄长到3厘米左右结合浇水追第一次肥,追施硫酸
氨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此后每隔2—3水追一次肥,结合喷
药在叶面喷施千分之三的磷酸二氢钾或尿素。
5、植株调整
当植株进入采收盛期时枝叶已郁闭,影响通风透光,此时应进
行植株调整。方法是:于门茄结果时,如有向内伸长的,长势较弱
3
的副枝应尽早摘除,当中后期长出徒长枝及时摘掉,以节省养分保
花促果。
(6)、防止落花落果:在青椒开花时用15—20ppm的2,4—D
或25—30ppm番茄灵进行涂抹或喷花。
(7)补充二氧化碳:当开花座果后增施二氧化碳效果明显,
在揭苫后,每亩点燃8—10个二氧化碳气棒,可使棚内二氧化碳达
到1000ppm以上,满足作物的需要。
八、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消除
根源,治早治少的原则,把病虫害发生降到最低程度,减少农药的
适用,才能保证绿色食品蔬菜商品的质量,在青椒作物上易发生的
病害及防治方法:
1、青枯病、轮纹病:用农用链霉素200ppm喷打。
2、软腐病、疮痂病:用新植霉素200ppm喷打。
3、疫病:用25%瑞毒霉800倍液喷洒。
4、炭疽病:用65%代森锌600倍液喷打。
5、病毒病:用病毒A或植病灵防治。
九、采收
门椒、对椒果肉变硬后应及时采收。采收中因青椒枝条脆易折、
花和幼果易碰掉,须用长把剪刀剪收,采收时轻拿轻放,分级包装
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