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BedsAreBurning歌词的功能语篇分析_王一帆

对BedsAreBurning歌词的功能语篇分析_王一帆

第33卷第6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3, No.6 2013年6月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June. 2013, 093~094 对Beds Are Burning歌词的功能语篇分析王一帆,钟庆伦(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内容提要]系统功能语法已成为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基于此理论的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注重语篇的社会性,强调语言的社会责任性。

Beds Are Burning是一首社会性强、特色鲜明的公益歌曲,对其歌词进行功能语篇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功能语法的优越之处以及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意义和它在社会中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歌词;功能语篇分析;社会性[中图分类号] HO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3)06-0093-02一、引言歌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配以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特殊的口语形式,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能否流芳百世的关键所在。

歌曲,特别是流行歌曲,由于其受众群之广,影响力之大,体裁之特别,使各个领域对歌词的研究都竞相展开,如美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

M.A.K. Halliday 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它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语言使用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社会功能,且注重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拟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对歌词语篇Beds Are Burning进行分析,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同时检验系统功能语法在歌词语篇分析方面的可行性,以及语言与社会不可分离的关系。

Beds Are Burning作为全球第一首音乐请愿书,是在2009年10月1日由前联合国秘书长Kofi Annan担任主席的全球人道论坛(Global Humanitarian Forum)上所发起的Tck Tck Tck;Time for Climate Justice’ Campaign活动,呼吁并要求全球领袖在当年12月即将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迁峰会上,能做出符合环境正义原则的决议。

其歌词语篇表达了对全球变暖、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状况的忧思,同时对各国即将参会的领导人给予期望。

二、理论基础/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探索首先是建立在把语言交际置于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里予以阐述,并对语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统及其各自的支系统里的子系统进行描写(江淑娟戴卫平,2006)。

强调从社会——语义的角度考察语言。

根据Butt等人(1995:11-12)的做法,可把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篇的关系用图1表示。

由图1可看出,任何语篇都是在抽象的文化语境和具体的情景语境中产生的,即不是完美的自足系统,需要以外部情景为依托进行语篇分析。

本文将依据此框架对Beds Are Burning的歌词深入讨论,加深理解的同时传递其社会意义,并更好地理解系统功能语法。

图1 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篇的关系三、对Beds Are Burning歌词的功能语篇分析(一)语境Malinowski 于1923年提出了情景语境的概念,指的是与语言活动直接相关的具体环境。

后来,他发现情景语境不足以解释语言活动的全部活动内容,又于1935年提出文化语境的概念,指的是语言的整个文化背景。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273)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基于社会的文化语境也随之变化,因而意义的选择也会随之变化。

Beds Are Burning这首歌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涵义随文化情景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最初,Beds Are Burning是作为一首极具政治色彩的歌曲,基于当时大批移民的入侵对澳大利亚原住居民侵害的社会现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澳大利亚的形势稳定,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到来之际,Beds Are Burning作为一份音乐请愿书,寄托了对全球变暖的忧思和对峰会的极大期望。

其歌词的社会文化意义由保护原住居民转变到全球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来。

情景语境比文化情景更加具体的特定的交际情境。

对应的有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构成。

语场是言语活动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Beds Are Burning 的语场是全球变暖环境恶化以及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

Beds Are Burning 是说服性的,通过向受众群说明环境破坏的现状,提醒人们是该为地球母亲做些什么的时候了,不应该再歌舞升平而忽视即将到[收稿日期]2013-04-18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6期94来的环境灾难。

语言的交际渠道和媒介是有所不同的,在Hasan(Halliday & Hasan,1989:58-59)看来,媒介指的是措辞的结构模式,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而渠道指的是受话者通过何种形式接触发话者的信息,有声音和文字之分。

歌词语篇最突出之处在于其媒介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渠道则是通过声音传播的。

(二)纯理功能情景语境三个变量分别是由三个纯理论功能来表现的,即概念(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下面将依据表1,讨论Beds Are Burning 的三大纯理论功能。

表1纯理论功能表现方式概念功能及物过程人际功能言语功能、语气、人称语篇功能衔接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过程表现,Halliday认为及物系统可分为六个过程即:物质过程(做事的过程);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事物之间所处的关系过程);行为过程(生理活动过程);言语过程(讲话交流过程);存在过程(物体存在的过程)。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分析即可知道语篇的主要内容。

Beds Are Burning有4个物质过程,7个关系过程和1个心理过程。

物质过程:(1)Down at the river bed The earth is cracked and dry instead(2)Farms are failing,cities baking Steam in 45 degrees (3)To take a stand(4)The global village lives and breathes In 45 degrees走下河床土地已经干裂,庄园正在逐渐衰败,城市在45度的高温中煎熬,地球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物质过程向受众群描述了平时被人们所忽视的地球环境恶化的现状,似乎在对人们说,睁开双眼看看地球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关系过程:(5)The time has come(6)It's for the Earth(7)It's for our land(8)The time has come(9)A fact's a fact(10)The heat is on No turning back(11)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12)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has,is”是判断关系过程的重要标志。

从(5)~(10)都具有上述两个明显的标志。

当然最重要的方法还是从意义上来判断,语篇表达了全球气温在持续上升,事实不容改变,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是时候该团结起来,保护环境了。

心理过程:(13)Heaven hopes we’ll find a cure From Beijing west to Timbuktu心理过程是认知、反应等心理活动,在(13)中借上帝的意愿表达对未来的期盼,期待着人们同心解决气候问题。

人际功能主要有四种:提供、陈述、命令及其提问。

Beds Are Burning共分12个小节,第一、三、六小节为陈述,对环境的现状进行陈述,通过陈述在人们脑海里构建人们在现今的环境下生存的窘迫境遇,气温上升。

第四小节(九和十二小节为重复)的言语功能为提问,通过疑问词“how”的四连用向人类索取信息“how can”,“how do”,使受众群反思过去审视现在以及思考自己该在未来怎样做。

含有“to take a stand ”的小节属于言语功能中的命令,"To take a stand" 就是向受众群索取一种行动,,特别是赴哥本哈根会议的各国代表应明确保护环境的立场,公开呼吁公平公正地达成气候协议。

在此语篇中,提问与命令占了篇章的大部分,充分体现了这首公益歌曲的功能是唤起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行动起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语气由两部分构成:主语与限定成分。

命令常由祈使语气来体现,如在本语篇中,省略主语we的祈使句如to take a stand,to take则是限定成分,虽然没有体现责任人主语但在小节中的下一小句it's for our land中的our及其句意我们即可推断出来,更加强调了we我们人类的义务与责任。

同时人称也是体现人际功能的方法之一,在这首歌曲中,除了it做回指的作用外,其他的人称都为our和we的第一人称,旨在增加亲切感,让受众群融入歌曲所演绎的情境之中,把词作者、歌唱者和聆听者化为一个群体“we”,充分激发受众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衔接作为语篇功能的方式之一,也是经验功能和人际功能所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本歌词语篇中主要使用的衔接方法为照应和重复。

第二小节中,to take a stand. It's for the earth,it's for our land. 在这个小节it指前面的take a stand,即是前指,指的是人类是时候团结起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了。

如论小节的重复只是随着旋律的重复而重复的,故我们只在这里讨论小节内的重复。

在第四小节疑问语气的重复给人以压迫感,紧迫感,配上曲调整体给人以严肃甚至有使受众群被斥责的意味。

使受众群更加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反思过往。

“The time has come...... It's for our land”第二小节,命令过程重复四次,凸显出作为公益歌曲请愿书的功能性、目的性是强于一般语篇的。

四、结束语歌词语篇虽小却五脏俱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歌词语篇也可作为话语分析的素材。

歌词语篇的建立不是随意的,不仅仅是表达一定的感情或话语意义,更是基于一定功能性或目的性而建构的与受众群的一种沟通渠道。

Beds Are Burning作为第一首音乐请愿书充分把词作者、演绎者等想要表达的社会责任意识传达出来,很好地体现了歌词语篇的社会性。

如今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也已过去三年了,大气污染所带来的雾霾、河流污染所带来的灾害等还在频繁上演,当然环境气候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需要在各个领域全方位从思想上唤醒人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