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方案目录1目标与任务 (1)1.1目标 (1)1.2任务 (1)2整理内容 (1)2.1宗地信息 (1)2.2房屋信息 (1)2.3森林、林木信息 (2)2.4不动产图形信息 (2)3技术路线与方法 (2)3.1主要依据 (2)3.2整理原则 (3)3.3技术路线 (3)3.4整理的基本方法 (4)4数据整理方案 (5)4.1集中批量数据整合 (6)4.2日常数据整合 (10)4.3规范化整理 (11)5整合成果 (14)5.1数据库成果 (14)5.2图形成果 (14)5.3文字成果 (15)附录A 各类不动产登记数据整理 (16)附录B各类不动产登记数据关联 (23)附录C各类不动产登记数据入库 (24)附件D面积产权对照表 (25)1目标与任务1.1目标以现有的地(海)籍数据库为基础,将现有的分散存放、格式不一、介质不同的土地、房产、海域、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等不动产测绘成果和登记信息进行规范整合,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整合建设不动产权籍成果数据库,为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1.2任务1、对土地、房产、海域、森林林木、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已有的信息按现行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梳理与规范,形成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数据集。
2、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通过抽取、转换、检查、补录、整合、入库等方法,建立不动产权籍成果数据库。
2整理内容以宗地为单位,查清宗地及其房屋、林木等定着物组成的不动产单元状况,包括宗地信息、房屋(建、构筑物)信息、森林和林木信息及不动产单元权利信息。
2.1宗地信息宗地的权利人、权利类型、权利性质、土地用途、四至、面积、界址点坐标等土地状况。
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和农用地的其他使用权宗地,还包括承包地块的发包方、地力等级、是否划定为基本农田、水域滩涂类型、养殖业方式、适宜载畜量、草原质量等内容。
2.2房屋信息房屋等构(建)筑物信息。
包括房屋权利人、坐落、项目名称、房屋性质、构(建)筑物类型、共有情况、用途、规划用途、幢号、户号、总套数、总层数、所在层次、建筑结构、建成年份、建筑面积、专有建筑面积、分摊建筑面积等内容。
针对宗地内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共有部分,还包括其权利人、构(建)筑物名称、构(建)筑物数量或者面积、分摊土地面积等。
2.3森林、林木信息森林、林木信息。
包括森林与林木的权利人、坐落、造林年度、小地名、林班、小班、面积、起源、主要树种、株数、林种、共有情况等内容。
2.4不动产图形信息2.4.1.宗地图:包括宗地权属界线、界址点位置、宗地内建筑物位置与性质,与相邻宗地的关系等。
2.4.2.房屋分层分户平面图:包含房屋编码、房屋座落、图幅号、丘号、产权面积、分摊面积、所在层次和该户房产的图形;2.4.3.房产分丘图:分丘图有明确的丘址界线(分幅图上的红实线范围)、丘号、幢的轮廓线(分幅图上的黑实线范围)、产别、房屋坐标控制信息(界址点坐标)、结构、层数、建成年份、幢号(丘内只有一幢房屋则没有幢号)、门牌号等信息。
2.4.4.其他空间信息包括行政区、行政区界线、行政要素注记、地籍区、地籍子区、栅格数据。
3技术路线与方法3.1主要依据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TD/T1001 地籍调查规程TD/T 10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CJJ/T 115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JGJ/T 246 房屋代码编码标准JGJ/T 252 房地产市场基础信息数据标准HY/T 123 海域使用分类NY/T 253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 253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LY/T 1955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 1955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GB/ T17986.1 房产测量规范国务院令第656号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启用不动产登记簿证样式(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25号)3.2整理原则3.2.1.完整性原则整合过程中要遵守土地、房屋等数据库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相关数据项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规定的必选项和条件必选项内容完整。
3.2.2.一致性原则在数据整合的过程中不应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确保整合前后的数据一致。
3.2.3.规范性原则依据现行的土地、房屋等数据库标准,对已有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梳理并规范化。
3.2.4.尊重历史原则因测绘历史过程变迁较多,标准多次调整,形成不同的历史数据,特别是建筑面积及分摊面积,有同一户型楼上楼下有面积差的现象。
从权属管理的角度,应尊重历史,不应按现在规则进行重新计算。
3.3技术路线以地籍调查为基础,以宗地为依托,以满足不动产登记要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房产测绘成果、登记以及前期审批、交易、竣工验收等成果资料,采用已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城镇地籍图、村庄地籍图、地形图、影像图等图件做工作底图,通过内外业核实、登记档案查询、实地调查测量的方法,完成不动产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等工作,并关联不动产单元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等空间数据统一编码,形成不动产权籍成果数据库。
3.4整理的基本方法3.4.1.多源信息收集整合利用技术不动产登记所需的基础资料和信息来源十分广泛,既有通过传统测量的纸质档案成果,也有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版本的测绘软件进行制图的电子测绘成果,还有与不动产单元有关的登记信息,多数据源、多数据格式,若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统一转换成一种格式,就要对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格式的数据采取不同的整理办法,因此需要广泛收集并整合利用。
3.4.2.信息系统提取及共享方法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和各地不动产登记的实际需求,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要与房产、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的审批、交易等信息实时互通共享。
房产局的商品房备案信息、存量房备案信息、楼盘信息要共享给不动产登记局;不动产登记局在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过程中实时将登记数据推送共享前置机,房产局在审批与交易业务过程中实时将审批与交易数据推送共享前置机。
不动产登记系统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共享前置机交易备案、审批、原有登记等系统房产业务库不动产登记局房产局提取3.4.3.不动产权属调查。
采用内外业核实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动产权属调查,查清不动产单元的权属状况、界址、用途、四至等内容,确保不动产单元权属清晰、界址清楚、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明确。
(1)对权属来源资料完整的不动产权属,主要采用内外业核实的调查方法。
(2)对权属来源资料缺失、不完整的不动产权属,主要采用外业核实、调查的方法。
(3)对无权属来源资料的不动产权属,主要采用外业调查的方法。
3.4.4.不动产测量。
统筹考虑基础条件、工作需求、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能性,在确保不动产权益安全的前提下,依据不动产的类型、位置和不动产单元的构成方式,因地制宜,审慎科学地选择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不动产测量方法,确保不动产单元的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1)对城镇、村庄、独立工矿等区域的建设用地,宜采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土地面积,实地丈量房屋边长并采用几何要素法计算房屋面积。
(2)对于分散、独立的建设用地,可采用解析法测量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土地面积;也可采用图解法测量界址点坐标,此时,宜实地丈量界址边长和房屋边长并采用几何要素法计算土地面积和房屋面积。
(3)对于海域和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滩涂等用地,既可选择解析法也可选择图解法获取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土地(海域)的面积,如果其上存在房屋等定着物,则宜采用实地丈量其边长并采用几何要素法计算房屋面积。
4数据整理方案不动产权籍成果数据库的建设分阶段采用集中数据库建设和日常数据库建设两种方法。
前阶段采用日常数据库建设,后阶段采用集中数据库建设。
4.1 集中批量数据整合资料收集数据检查清理空间数据整理权利信息图属一致性处理数据检查不动产登记中心确认数据入库登记档案登记簿不动产测绘成果权籍调查成果房产测绘机构土地测绘机构土地房产登记部门房产测绘成果地籍测绘成果登记数据成果不动产单元数据整理图4.1集中批量数据整合流程集中批量数据整合包括对现有存量数据清理、各类不动产数据整理、数据检查和数据入库等环节。
4.1.1. 资料收集1、对于已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房产项目测绘(楼盘表、分层分户图)、房产基础测绘(分丘图)、地籍测绘(宗地图)、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及构(建)筑物所有权等测绘和登记管理的,已经建成较为完备的数据库的,搜集完备的电子数据信息、元数据信息以及相应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执行的数据库标准、技术规程等资料。
2、对于利用传统手段完成房产项目测绘(楼盘表、分层分户图)、房产基础测绘(分丘图)、地籍测绘(宗地图)、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 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及构(建)筑物所有权等测绘和登记管理,已经建成相应档案系统,实现档案查询管理或登记结果以电子化方式存储的,需要搜集完备的纸质登记簿和电子化档案,以及原来执行的技术规程等。
3、对于利用全手工方式完成房产项目测绘(楼盘表、分层分户图)、房产基础测绘(分丘图)、地籍测绘(宗地图)、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及构(建)筑物所有权等测绘和登记管理的,需要搜集全部的纸质登记簿册以及原执行的技术规程。
4.1.2.数据清理数据清理是对实施统一登记前各类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进行完整性、正确性、关联性的检查清理。
基本方法:收集土地、房屋、林地、海域等各类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和档案资料,依据原有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分别对各类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进行检查清理,包括补充缺失数据、删除冗余数据、更正错误数据,建立数据关系等,确保各类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达到数据整合要求。
4.1.3.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对各类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整理,形成支撑不动产登记需要的各类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基本方法:按照国家和省不动产登记数据标准,对已完成数据清理的土地、房屋、林地、承包地等存量数据结构标准化;以地籍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籍图的坐标系统和投影方法,整合房屋、林地、承包地等不动产信息,其中房屋以1:500分丘测量和地籍调查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整理,林地和承包地以1:10000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登记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整理;按照不动产单元划分和编码原则,划分不动产单元,编制不动产单元编号;通过不动产单元编号,建立土地、房屋、林地、承包地等各业务间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