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汪海江

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汪海江

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汪海江
发表时间:2019-08-06T17:18:34.6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汪海江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

天津津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策略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项目数量较多,涉及的技术类型也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对基础工程施工予以高度重视,保证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在实际施工中,大多的安全质量威胁多来源于施工现场,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对后续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也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基础。

本文就此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现状与重要性分析
1.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现状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好与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高层建筑物的质量,尤其是建筑物整体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尽到最大的努力尽量避免建筑物质量出现通病,同时尽最大能力来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过程当中,一般情况下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坐标存在的高误差、基础轴线位移以及基础防潮层失效等问题。

①在桩基础建设的过程中,桩基础对坚固持力层的群桩承载能力较强,可以有效地承载高层建筑物竖向的负荷,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竖向单桩具有非常高的刚度,在受到本身荷载与重力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地基不会出现很大的沉降现象,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②在建筑工程桩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在液化软基层进行穿透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固定在基岩上,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建筑工程就会出现明显的沉降。

但是,桩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抗压性能与抗拔性能,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建筑物出现沉降或者是倾斜的情况;③桩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刚度,可以有效地抵抗不同自然环境下建筑物出现的力矩与水平负荷的情况,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1.2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是一项施工内容较为复杂的工作,而建筑施工技术则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

基础施工质量会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安全质量,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基础施工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只有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施工企业还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现代化建筑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新建材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就目前来说,新型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的确可以使建筑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因为我国的建筑行业起步相对比较晚一些,而且新工艺的建造水平正处在摸索状态中,所以想要新工艺水平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效果,更好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实力,使我国建筑工程有条不紊的发展。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2.1.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特点
通常条件下,建筑工程竣工并开始工作后,万一地基产生问题则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都是毁灭性的损害,会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遭受很大的损失。

在地基基础工程产生质量问题后,地基稳定性就会降低,建筑整体结构也会失稳,整个建筑工程可能会因此被废弃。

所以,一定要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就保证各项工作程序的高质量。

而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又属于多震、高震级的国家,这些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很大的难度。

2.1.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1)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能,如将其在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可以提高固结加速吹填土的速度,并起到加固处理费用的有效降低及工期缩短的作用。

其施工方式就是遵循一定比例,将淤泥、粉煤灰吹填入地基内部,提高地基整体的均匀性,最终使其固结性大大增强。

(2)换填垫层法
如果地基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则最好使用换填垫层法。

其施工步骤为:依据有关标准挖掉一定深度的土层,并使用硬度好的砂、砂石回填,在分层夯实之后,地基强度便能够大大提高。

这一方式由于施工简便且对工作环境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实际施工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3)DDC灰土挤密法
这一方式的主要工作压力就是对孔内的深层开展强夯以增大其密度。

要借助螺旋钻机将灰土灌入孔内,每注入一层就夯实一层,多次反复后,桩的直径便会增加,最终便能产生复合地基。

这种地基能够使湿陷性地基土的承载性能大大提高,而且能够很好的预防地基土发生形变。

有关调查表明,使用这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时,其承载能力至少能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六倍。

一般条件下,地基深度在5~40m时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2.2桩基施工技术
2.2.1灌注桩施工技术
首先同样要选好点位,在正确的点位上钻孔,完成钻孔以后把混凝土和钢筋笼都放在钻孔中,成孔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实际操作中比较常用的是干作业成孔,这种方法将人工挖孔与机械钻孔有效结合起来,人工挖孔时要注意不能挖碎土或者砂石土,深度要控制在0.9米至1米之间,完成后将钢筋笼置于孔内,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凝结后就会形成灌注桩。

这种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施工前一定要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如果当地岩溶地貌相对发达,就容易出现偏孔或者卡孔问题,这是由于各个岩层强度不一造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控制好冲击钻的冲程,尽量避免偏孔问题的产生,钻机最好钻到溶洞顶部0.5米左右。

2.2.2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时首先要选好点位,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将桩体打入到该点位中,成桩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式都有优势和缺点,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成桩方法,例如,振动法与锤击法都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较高的噪音,但是施工速度较快,其中振动法会对地基土产生一定程度的扰动,锤击法会对桩身本身产生影响;水冲法的振动效果小,噪音相对较低,但是施工速度缓慢,且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同时影响桩的承载力,在使用水冲法时,要根据桩的材料和类型来决定是使用内射法还是外射法,如果是敞口的钢管桩、混凝土桩,就可以使用内射法,如果是混凝土方桩或者是H型钢桩,就可以使用外射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在桩顶2米处停止射水,然后再用锤击法使桩达到设计的高度;相对来说静力压桩法的应用比较普遍,与前几种方法相比几乎没有振动和噪音,但是对场地条件有一定要求,如果夹砂层的厚度超过两米就不能采取这种方法。

如果预制桩采用静力压桩法,首先要确定好入桩路线,严密监控入桩过程,使桩不偏离预设的路线,防止出现地基、桩基上溢或者挤土现象的发生,压桩过程中要保护好桩基,压装的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一米左右,这一速度能够保证桩基在下压过程中接触到所有土层,将抗剪预应力释放出来。

压装过程中还要注意将桩基下段钢筋对准预留孔,使上下节桩基的接触面保持在5毫米至10毫米之间,确保没有问题后再继续施工,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3、结束语
总之,建设项目包括多个链接,每个连接之间的联系,混凝土结构非常复杂,部分是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尽量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要求建筑企业改善自身条件,优化施工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使我国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强.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6,01:202~203+205.
[2]黄发兵.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9:2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