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局意识大局,即“整个的局面,整个的形势”。
尽管大局是会转移变化的,但无论何时何地,大局观念、大局意识断然不能淡薄。
因为大局事关战略部署,事关整体合力,事关人心向背,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确保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整合资源,整肃措施;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维护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权威性,将中央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确保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领导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必须做到了解大局、把握大局。
如果连大局都不了解,不认识,怎么增强大局意识?怎么把握大局?了解大局,既要加强学习,对有关政策措施要注重原原本本学习,力争吃深吃透;又要联系实际学习,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通过协调关系,解决突出矛盾,化解不和谐因素,在驾驭大局中进一步了解大局。
事实上,只有全面了解大局,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局,从而真正做到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能围绕大局,一切从大局出发。
增强大局意识,必须做到思考大局、融入大局。
了解大局固然重要,但真正了解大局,是建立在深入思考基础上的;真正把握大局,是建立在融入大局基础上的。
思考大局,就是要思考大局形成的背景,思考大局既定的宗旨,努力做到站高一步、看远一点、想深一些;融入大局,就是要合而为一,让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个人成为大局的一部分、一分子,成为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
增强大局意识,必须做到心系大局、顾全大局。
大局是生命线,心系大局就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凡事都必须符合大局利益,一切都要在大局范围内转,不能以种种借口脱离大局。
保障大局,更须强调顾全大局,即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全局固然要照顾局部,但局部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全局。
要知道,“不谋全局难以谋一域”,只有胸怀大局,才能摆正位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
增强大局意识,必须做到立足大局、推动大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一定是大局的主旋律。
立足大局、推动大局,首先必须紧扣发展主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落实好中央的方针政策。
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从实际出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争创一流的模范行动,带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更好地立足大局、推动大局。
讲大局就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一个班子一个领导干部其大局意识的强弱,折射的是其党性的强弱。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异常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我们必须了解大局、思考大局、心系大局、立足大局,以更加宽阔的视野,以更加振奋的精神,以更加扎实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成绩,为维护大局、服务大局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沟通理解,努力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离开单位近一年时间,脱离了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跳出圈子看圈子,脱离现实看现实,冷眼观世界,感触良多。
每每在泰国局势危急的时刻得到领导同事的关心和问候,我感觉非常的温暖和高兴,甚至有些自豪,我为有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而深感荣幸,为工作中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而深感惭愧和内疚。
下面是我对和谐单位的认识和建设和谐单位的几点感悟,在此交流讨论,与大家共勉。
社会需要和谐、单位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谐。
单位和谐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沃土,和谐的单位能出政绩、出人才、成事业,能让外单位羡慕、让自己人自豪,在这样的单位工作能舒心惬意,体验工作的乐趣,提升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指数,而单位的和谐归根结底是人的和谐,人和谐了,关系融洽了,苦一点、累一点都能以苦为乐,人与物、人与财都能找到和谐的结合点。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由于人的知识结构有差异,人生阅历各不同,脾气性格各有特点,即使不上一百,也会形形色色,如何把形形色色的人拧成一股绳,从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和谐单位呢?一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每个人都要怀抱一颗平常心,眼光长远一点、心胸豁达一点,大气的看待他人、看待前途、看待个人利益,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大可不必为了一个优岗、一个先进、一些鸡毛蒜皮无伤大雅的小事闹得乌烟瘴气,遇到矛盾,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多听取和包容不同的意见,主动化解矛盾,超然一点,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主观感觉,在干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多一些宏观考虑,既要有局部的利益,更要有全局的观念,既要承认“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的客观事实,更要看到任何矛盾的双方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如果不大度的去解决矛盾,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同事之间,要多补台、不拆台,多帮助,不看笑话,不背后议论他人,遇事多沟通、多协调,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斤斤计较、眼高手低、心高气盛是成不了大事的。
二要讲政治守规矩,坚持按章办事。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单位,它也有办事的制度和规矩,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横向加强协调,它就是单位行为的准绳,每个人只有围绕这个准绳,按着制度和规矩去办事,才会避免矛盾,即使有了矛盾,才会有对照检查的标准,判断谁是谁非,从而自觉去改正,否则,只会各行其是,还自以为是对的,单位形不成合力,就更谈不上和谐了。
三要珍惜同事情谊,加强理解沟通。
人生一世,一般来说,工作的单位不会很多,何况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能在一起共事,时间或长或短,都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生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多栽花、少栽刺”,做到有事多协商,无事多联系,自觉摒弃一些“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山头主义等不良倾向,以海纳百川的气量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给单位、给同事留下一个好的名声和口碑。
人生苦短,把权力、名利看淡一点,追求个人理想没有错,还必须要有所追求,但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务必做到利己不要损人,俗话说得好“人抬人高,撤台垮台”,以健康的心态,看待和祝愿同事的进步与发展。
四要真心实意关心部属,脚踏实地办实事。
我们单位,新的党组班子组建以来,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非常关心干部职工的成长进步、非常关心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想了很多办法,克服了很多困难,尽可能解决了干部职工的进步、待遇、福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问题,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就不一一列举了,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单位的凝集力、归属感明显增强。
那么,作为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我们,无论是“仍需努力”的新同志还是已经解决了个人问题的老同志,都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思想,不能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更应该把领导的关心和照顾化作工作的动力,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果我们每个人能领会我的这些感悟并实践它,我想我们单位一定会更加和谐。
至少,我会向这方面去努力谈大局意识与工作大局大局意识是我们克服困难、推进工作的战略观点、思想方法和工作要求,历来为我们党所高度重视并大力倡导和弘扬。
毛泽东同志说过:“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全局上面。
”邓小平同志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
”江泽民同志也强调:“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无论负责哪一级、哪一个部门的工作,都要时刻胸怀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坚持以大局为重。
”在中纪委二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大局意识作过精辟的论述,要求各级干部增强大局意识,围绕大局来思考问题,开展工作。
这充分显示了大局意识地位的重要和作用的巨大。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是依靠大局意识这样一个战略观点、思想方法和工作要求,凝聚思想、激发士气、统一行动,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无疑,树立大局意识,对国家、民族的振兴有利,对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利,对一个人所在的单位和集体的工作有利。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研究、探讨如何树立大局意识与顾全工作大局,对于全面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工作,尤其具有现实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准确理解大局意识的基本内涵顾名思义,大局意识就是指顾全大局的思想认识。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一个集体而言,顾全大局就是顾全国家的、地区的、单位的、集体的整体利益。
树立大局意识,就是一事当前,先从国家的、地区的、单位的、集体的整体利益着想。
它要求一个人爱党爱国爱人民,心里装着单位和集体的事业和工作,以全局的长远的利益为重,以全局的长远的需要为重,以集体和他人为重,要按这个要求来分清轻重缓急,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需要坚持发扬的,什么是要反对摈弃的,由此形成固定的观念性的东西。
对大局意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
首先,用能动的观点来理解。
大局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为时事的变迁、历史的交替、形势的转化都是大局发生转变的动因,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自觉地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大格局中,用宽广的眼界和思维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把握现在,透视未来。
如果斤斤计较于眼前利益和个人得失,就会因小失大,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比如,一些地方在抓发展时搞短期行为,有的大上污染项目,有的不讲诚信,坑蒙拐骗,造假售假,有的贪大求洋,举债搞建设,虽然得到了短期的蝇头小利,却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损害了一个地方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此类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其次,用辩证的观点来理解。
大局意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所谓绝对的,是指党的团结统一,国家民族的发展振兴,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等等,对于任何地区、单位和个人来讲,都是大局意识的主体,不能有丝毫的含糊;所谓相对的,是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也有自己的大局意识,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等,但是,这个“大局意识”是狭义的,在国家这个大棋盘上,这种大局意识不是至高无上的,或者不可动摇的,在国家需要的情况下,必须退居到局部的位置上。
这种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存在,使各个层次的大局意识,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人们只有善于看到这种区别和联系,根据它们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第三,用系统的观点来理解。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台大机器或者大系统的话,那么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就是国家的大机器、大系统中的一个零部件或子系统,零部件或子系统只有在整个国家大机器或大系统中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而大机器、大系统必须依靠每个零部件、子系统的各就各位、协调配合,才能正常运转,显示其巨大功能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