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6 6
7 7
确定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应遵循以下次序和原则要求:
❖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 优先安排基本农田; ❖ 协调基础设施用地; ❖ 优化城镇工矿用地; ❖ 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 ❖ 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8 8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二、供选方案的拟定
555.7774 584.7231 28.9457
588.8705 609.4766 20.6061
14.6354 23.5487 8.9133
16.8403
0
16.8403
33.7465 29.6561 -4.0904
65.2222
53.2048
12.0174
654.0927 662.6814 8.5887
基期面积
耕地
园 地
4120 550 542 210 614 326
1560 185
8107
3800 60 460 10
60 20 50 10
80 13 3990 573
190 113 -130 23
土地利用类型
林 地
牧 草 地
城 镇 村 用 地
交 通 用 地
水 域
130 15 45 35 25
20 5 30 20 10
0.00
10693.9
16.37
51724.1
79.20
1514.3
2.32
5744.5
8.80
330.6
0.51
9.0
0.01
7598.4
11.63
524.9
0.80
2388.7
3.66
2913.6
4.46 5
5
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得 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实现土 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基于面积均衡性的综合法 基于土地适宜性的土宜法 基于思维系统性的模型法 基于计划与市场兼容型的弹性规划法 基于质量和效益发展型的区域发展规划法 基于生态优先型的泛目标生态规划法
13 13
基于面积均衡性的综合法
综合法是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步逼近, 借以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 间布局平衡各类用地面积变动情况可以用下式表示:
用地结构效应计算
方案
用地结构(%) ABC
用地效益(万元) A B C 小计
结构效应 (万元)

50 30 20 300 120 40 460
+180

30 20 50 180 80 100 360
+80

20 50 30 120 100 60 280
0
3 3
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9 9
2、规划原则 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三效益统一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10 10
3、编制依据
❖ 政策法律依据: ❖ 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环保、城市规
划、水土保持、交通运输等政策法规法律有关规定 ❖ 计划规划依据: ❖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 4
地类
土地总面积
耕地
园地 农 林地 用 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合计
城镇建设用地
城乡
建设
用地 建

用 地
交通 水利
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采矿用地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小计 交通用地 水利用地
小计
规划基期年
面积
比重
65306.6
100.00
39980.4
61.22
41.4
0.06
1008.4
1.54
0.0
500
18 14
180 10 15
5
10 10 500 8
26 8 12 200 10
10 10 40 1500
12 20 8 6 16
698 248 633 338 1566
198 68 133 138 66
156 38 19 12
6
未 利 期内减少 用 地
10 5
6 10
30 61 31 -124
320 90 42 30
114 126
60 155 937 937
0
18 18
19 19
20 20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结构调整表
土地分类
耕地
水田 旱地 小计 农村道路
农用地 其它 农用 地
坑塘 沟渠
小计
建设用 地
合计
住宅用 农村居

民点
合计
合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设规模(公顷)
整理前
整理后
增减
33.0931 24.7535 -8.3396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1
土地利用结构
2
土地利用布局
3
各种用地配置
4
主要指标分解
5
案例分析
1 1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 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土地利用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整体性 2. 层次性 3. 功能结构性 4. 最优化(或满意度,效益最大化)
(一)拟定供选方案的原则和依据 1、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 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战略等,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 构,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局 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地发展创造 良好的土地条件。
农业区划、国土规划、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城市总体 规划和土壤普查 ❖ 土地供需预测依据: ❖ 各部门用地的供给和需求预测
11 11
(二)供选方案的产生 依据规划战略目标和规划前的各项工作基础,
选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不同的产出水平,选用不同 的计算参数值,得到不同的规划方案。
12 12
三、方案编制方法
10.9810 2.3923 -8.5887
10.9810 665.0737
2.3923 665.0737
-8.5887 0
土地利用结构效应 :指在不增加土地资源数量投入的条件下,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寻求土地利用满意结构,实现土地 资源供需综合平衡。
2 2
如表所示,若区域土地总面积P=10000公顷,可供选择用地类 型为A、B、C,其效益分别为KA=600元/ha,KB=400元/ha, KC=200元/ha,结构效应表现为不同用地结构所获得效益的差 异。
B(t)=B(0)+C-D 式中, B(t)—期末用地面积; B(0)—期初用地面积;
C—期内用地增加量;D—期内用地减少量
14 14
15 15
同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勾绘出土地用途变更的界
线,使得土地面积空间平衡。
16
16
17 17
土地综合平衡表 单位:hm2
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城镇村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规划面积 期内增加 增减相抵
相关主题